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滋润幼儿的心田

2020-10-09郑亚男

天津教育·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滋润传统文化

郑亚男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取得共识。幼儿园作为最基础的学段,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责任也是使命。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与课程实践中,我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编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例,通过对传统文化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形式的丰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阐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编织课程;滋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4-0123-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reached consensus. Kindergarten, as the most basic school period, allow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ter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implemen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refore, in the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knitt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choice of content, the enrichment of the 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etc., to actively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Weaving course; Moisturizing

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支持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提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不断被改造,不断地同化、顺应和获得平衡。”可见,环境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应精心创设环境,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发挥教育熏染功能,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编织园本课程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立足儿童的视角,根据课程的需要、幼儿的意愿,把编织元素巧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让幼儿园充满浓郁的编织气息。如:大厅、活动室、走廊等场地创设了编织展示区、游戏区,投放丰富的编织作品、工具与材料,幼儿随时随处可以了解编织文化,欣赏、感受编织艺术的美,随时可以动手操作、大胆创造,与环境、材料进行有效互动。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事物都呈现编织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脉动。

二、基于儿童视域,选择适宜的内容,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基于儿童的视域,精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带有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内容;其次,可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实际,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内容,让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幼儿的情感。

首先,确定编织课程的目标。编织园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二是促進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小班幼儿侧重于对编织活动的参与与感受;中班幼儿侧重于对编织内涵的体验与初步的理解;大班幼儿侧重于对编织发展过程的了解、编织活动的展现与丰富。其次,选择编织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展开,那些亲近幼儿生活经验,对幼儿具有发展价值,能够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多种感官参与的编织活动,都成为编织课程首选的内容,如小班“花儿朵朵开”“可爱的蜗牛”“甜甜的水果”,中班“爸爸的花格子衬衫”“妈妈的手提包”“好吃的蔬菜”,大班“美丽的中国结”“五彩香包”等生活化的内容。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文明的根基。幼儿时期正是幼儿接受各种文化熏陶的启蒙时期,获得的文化经验对幼儿的终生发展具有深刻性、长远性、根基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兴趣,宜通过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传统文化主题课程,让幼儿在看、学、做、玩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幸福成长,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

1.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创设了编织游戏区,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投放丰富多彩的工具与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欣赏、感受编织艺术的美,自由地操作、探究、体验、创造编织作品。角色游戏时间,在编织工艺品商店中,幼儿自由地创作各种编织品,为自己创作的作品标上价格、讨论宣传海报等,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激发编织的乐趣,发展综合能力,于无形中有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验。

2.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且应尽可能来源于生活。如 “我们的编织艺术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编织艺术品、寻访民间编织高手、动手创作各种编织作品、参与编织作品展布置、参与编织时装秀表演、讨论制作邀请函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感知、体验编织艺术的魅力,加深幼儿对编织文化的认知、理解,同时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3.融入一日生活——编织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课程实施中必然要与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将编织内容自然地渗透其中。如:散步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幼儿园环境中的编织艺术美;利用晨间谈话或午睡前的过渡环节,与幼儿一起玩翻绳、拉哨等编织小游戏;在起床时,指导幼儿学习穿鞋带、绑鞋带、扎辫子等生活自理技能,充分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构建评价体系,完善课程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否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需进行相应的评价,以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完善。我们应构建科学、适宜的传统文化课程评价方案,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编织”园本课程建设中,课程评价伴随着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幼儿、家长及课程管理者的多主体共同参与,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在儿童发展的观察评价中,通过教师对个别儿童活动区游戏观察评价、儿童学习故事、儿童编织作品评价分析,家长对儿童在家编织活动观察记录,课题管理者对编织教学活动评价等多主体参与,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了解儿童在编织活动中真实的活动状况、对编织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面临的困難和问题、可能面对的任务和挑战等。

本文立足儿童视域构建的“编织”园本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生活化、人文化和综合化,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促进每一个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年度常规课题“儿童视域下的幼儿园编织课程构建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39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01).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滋润传统文化
滋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二则(1)
可以喂饱,却不能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