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男子簪花风俗探究

2020-10-09田泽君周怡

艺术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簪花审美观念

田泽君 周怡

摘 要:古时男子使用簪花装饰头部是一种时尚和风雅。尽管男子佩戴鲜花的习俗在现代社会鲜为人知,但是其发展历程几乎贯穿整个封建历史。女子佩戴簪花的习俗始于汉代,形成于唐代,但是唯独宋代,男子佩戴簪花饰首也成了流行一时的社会风俗,这一风俗反映了宋人“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時代精神。本文旨在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人志趣和时代特色等方面探究宋代男子簪花成为流行一时社会风俗的原因。

关键词:簪花;审美观念;文人志趣;社会风俗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8-00-03

一、古代簪花习俗的形成

簪花是指将鲜花或一些仿生花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民俗现象。鲜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既可以用作装饰来美化生活环境,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古今中外,女子喜爱鲜花,她们佩戴簪花饰首很常见。然而,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男人也有佩戴簪花的风俗。男子簪花饰首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的特殊场合更是一种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古代女子佩戴簪花的习俗最早出现于汉代,形成于唐代,流行于宋代。男子簪花习俗始于汉代重阳会,遍插茱萸已达到求符辟邪的目的,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在唐朝兴起科举之后,新科进士簪花,探花郎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亦称“探花使”,少年探花郎,簪花饰首,春风得意,轰动一时。基于《宋史》中的文字记载,簪花在宋朝已经成为当时宫廷的一种礼仪,皇帝赐花百官,皇帝贵族们都崇尚簪花饰首,不论是王公贵族,名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簪花。簪花这一习俗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俗,《水浒传》里热血方刚舞刀弄枪的绿林好汉也头戴簪花,向世人们展示了当时男儿别样的审美情趣。明代宫廷虽延用古制,不过已大大地删繁就简了,到了明末,民间男子已无佩戴簪花的现象。清代的时候,除了新进士簪花礼的记载,男子几乎都不再簪花了。到了现代,男子基本以短发为主,无人佩戴簪花,男子簪花之风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1]

二、宋代男子簪花的风俗与社会、人文特征

(一)宋朝政治背景与人文环境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重文抑武,提倡文人政治。宋代更是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科举制度范围的扩大,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他们生活清闲,追求情调,用花卉陶冶情操,借物抒怀,以此表达内心对美的诉求,以贵族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审美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以俗为雅,借簪花寄情言志、张扬个性使得宋代文人簪花成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时代特色,文人精神境界的模式与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宋朝之后建立的元朝,元人好武且大都属于游牧民族,他们豪迈奔放,不接受男子簪花习俗,所以簪花习俗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与风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时代的缩影。[2]

(二)宋朝簪花礼仪制度化

统治者对簪花习俗的喜爱,簪花礼仪制度化也是簪花风俗流行的原因之一,统治阶层是权力的象征,上有好者,下必效行,上层的喜好会直接影响普通市民百姓。汉代统治者簪花驱邪庇福,唐代统治者簪花饰首,并且以花卉作为奖赏的赏赐。宋代皇帝对簪花的喜爱是将簪花推广为一门别具风格的时代艺术的原因之一,甚至发展成为社会礼仪的象征,宋代御宴簪花盛行,典礼制度逐渐完善。御花皆以牡丹为主,分不同的品级,以千叶牡丹为尊。宋徽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且皇帝赐花是按官阶高低分等级的,体现在花色品种和数量上的区别:“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梦梁录》对簪花等级划分的数量区别说得更为详细:“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宰臣枢密使各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自训武郎以下,并依官序赐花簪戴。”宋代皇帝清明之后携群臣祭天,簪花而归外出巡游,宴会结束后,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和侍卫,皆衣华服,

簪花而归,其沿途风景自然相当美观。朝廷此举目的是宣扬太平盛世,粉饰太平,彰显皇恩,拉拢朝臣,体现君臣一心。[3]

(三)宋朝男子独特的文人志趣

男性簪花宴饮是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酒是历代文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酒一般是由粮食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而来。宋以前粮食生产力不高,伴随着社会耕种技术的发展,粮食生产力的提高,酿酒工艺的日渐精湛,宋代便成为中国酿酒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重文抑武,文人士大夫崇尚风雅之事,好诗文雅集、饮酒、赋诗作词,簪花成了他们传递某种精神的媒介,宋代文人希望凭一己之力发挥自己非凡的济世之才,可惜往往抑郁不得志,簪花宴饮就成了宋代文人的释放情怀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形成了宋代风俗中独特文人志趣。

(四)宋朝花卉产业链的形成

宋代花卉培育技术先进,温棚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地理环境适合花卉生长的环境,因此宋朝花色品种日趋丰富,并且出现了许多花卉类的著作例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张峋的《花谱》、王观的《扬州芍药谱》等等,从这些花卉类专著中也能看出牡丹、芍药等花卉都在这一时期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育系统。就像一直被上流社会所喜爱的牡丹,在宋朝的种植技术有所提高,所以牡丹中最为珍贵的千叶牡丹成了宋朝皇帝宰相的御用簪花。[4]

宋代依旧是以农业生活为主的小农经济,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商业高度发达,商店林立,花卉产业进入商品领域,宋代城市街巷的花店应运而生。卖花行业生意火爆,花色品种丰富,四季不断,以种花为业的花户更是五花八门,为簪花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如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图1)中就有两处商铺贩卖鲜花,就连走街串巷的卖货郎都以簪花饰首,再比如北宋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图2)。由此可见,男子头上的簪花已成为宋代城市风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五)宋朝市民意识觉醒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环境较为宽松、传统价值观念开始转变,市民阶层日渐活跃,开始追求个性,市民意识与理学思想的公然对立,人们努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工商业繁荣兴旺,城市百业繁兴,市民阶层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与期盼,将簪花作为每天的生活里的一份温暖,一份点缀,花卉是植物生命发展至最高点的灿烂表现,象征着美好,宋人簪花以迎接美好的生活,驱邪庇福,且四季皆有花卉,例如《赏心乐事》里记载:“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乾淳岁时记》载:“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且以菊糕为馈。”宋人佚名风俗画《大傩图》(图3)正是反映了一种宋代节日腊月簪花驱恶避邪现象,宋朝甚至有专门赏花的花朝节,盎然生机,花团锦簇式的装点,即顺应自然,又丰富了日常常生活的心里满足、精神愉悦和驱邪避祸的愿望。

(六)佛教赋予了花卉美好的品德

宋朝佛教继承于唐朝,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宋太祖即位数月,便解除了周世宗显德年间(954-959)的废佛令,宋代佛教呈现由繁而简逐渐世俗化的趋势,佛教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教化神圣的,佛教造型充满了温厚、慈悲的人性化特质,相传禅的起源于佛祖拈花,由一枝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佛陀一生,从出生、成道到涅槃,都与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佛家认为:花是各种行善积累而形成的庄严佛果的象征,花具有的这些美好品德,在佛教修持中有了重要地位,佛家经典中,常常描写到佛国世界漫天花雨的祥瑞景象。比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到处充满五颜六色的莲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从这些莲花中生出来的,花卉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纯洁美好的品德,佛都需要鲜花相伴点缀,更何况人呢?所以,从佛教文化角度讲,宋代人们对花卉的喜爱还有着佛教文化基础上除吉祥美好外的精神追求。

三、结束语

花卉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生命,人间最美的象征,隨着封建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花卉从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甚至是花卉审美艺术,男子簪花从一开始的驱邪庇福,到后来的美化生活,最后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宫廷礼仪,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宋代男子簪花风俗在继承前朝的习俗之余,又不断地加入属于自己的时代特色,簪花的场合各式各样:宫廷簪花、雅集簪花、饮酒簪花、节日簪花、婚嫁簪花及日常簪花等。簪花的群体也从单一的贵族阶级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男性,上至位高权重的统治阶层、下至普通的市民百姓,例如位高权重的宋徽宗、街边的卖货郎、甚至舞刀弄枪的绿林好汉皆是如此,男性簪花在宋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进去了许多新的内容,社会内涵不断丰富起来,各种花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理想、情操和精神含义,男子簪花风俗不仅反映了当时男子的审美情趣更是还原了当时宋人最真实的精神面貌,男子簪花就像是一面民俗的镜子,真实反映千年前宋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尚。

参考文献:

[1]杨旭红.宋代男子簪花礼俗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冯尕才,荣欣.宋代男子簪花习俗及其社会内涵探析[J].民俗研究,2011(03):50-64.

[3]杨倩丽,郭齐.论宋代御宴簪花及其礼仪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15, 35(12):122-126.

[4]周承铭.略论宋代文人的精神境界——宋词的宏观研究[J].东疆学刊, 1989(Z1):41-45.

猜你喜欢

簪花审美观念
论姜夔的书法思想及其审美观念
浅析古代男性簪花风俗
簪花犹且强年少
浅论宋朝簪花之风尚
宋代走俏“花美男”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审美教育 文
《红楼梦》读后感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宴会簪花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