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我国科幻灾难电影的叙事技巧

2020-10-09钟滢

艺术大观 2020年6期

钟滢

摘 要:本文以科幻灾难电影《流浪地球》以及《上海堡垒》为例,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镜头表现、视觉语言的合理构架,以及叙事结构、叙事情节、叙事话语进行深入分析,解析我国科幻灾难电影的叙事技巧。

关键词:科幻灾难电影;叙事技巧;镜头表现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6-00-02

科幻灾难电影《流浪地球》以及《上海堡垒》发挥剪辑技巧的优势,将中国文化背景应用其中,在实际场景叙述的过程中展现出戏剧性,实现叙事艺术的精准传达,增强科幻灾难电影的戏剧效果。

一、我国科幻灾难电影镜头表现分析

对《流浪地球》以及《上海堡垒》的镜头表现进行分析,两部电影主要叙述的拯救地球活动,在此环节中主要采用协同合作的中国方式为主,在了解情节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镜头表现来实现,以此展现出拯救地球任务的情节。

第一,对《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该影片的背景主要定位为科幻的未来世界,为了增强电影的艺术效果,将现实世界应用其中,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镜头的对应上,注重与现实存在的人相匹配。分析该影片镜头定位的焦点,从人类整体命运为出发点,并与个人相结合。《流浪地球》叙事背景贴近现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地球灾难随之发生,个体为了保住地球为之付出努力,体现了个体的家园情怀,个人故事线索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典型塑造。

第二,对《上海堡垒》进行分析,与《流浪地球》不同的是在叙事的过程中与现实社会差距较大,叙事的主线主要为“江洋”,并在此基础上对梦想线、友情线进行延伸,典型符号不明显。对镜头的体现方面进行分析,镜头过多的安排在朋友以及爱人方面,主要展现出的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而忽视“江洋”人物镜头的展现。由此可见在叙事视角“江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扁平化,导致在电影主题在青春爱情与太空歌剧之间相互矛盾,增加了观众的理解难度。

二、我国科幻灾难电影视觉语言的合理架构

《流浪地球》在架构的过程中注重将重点放在镜头视觉语言上,在具体剪辑的过程中将中国式情感内核应用其中,以此为基础展开故事情节,从整部科幻影片进行分析,主要将重点放在细节上,旨在提升影片的感染力,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该影片在播出的过程中,注重将各种动作结合在一起,在近景画面的塑造上以速度奇观为主,在节奏的掌握上为了突出灾难的视觉效果,重点采用快速剪辑,以此营造出真实的视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例如: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苏拉威西以及上海东方明珠,都体现出一定的未来感,发挥现场实景的作用丰富了影片技术,将现实世界的工业感进行充分的展现。《流浪地球》注重提升观众的审美认知,将太空景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将灾难影像中木星压迫地球的场景以视觉冲击的形式进行展现。

《上海堡垒》主要将重点放在技术的突破上,未遵循原著的故事主视点。该影片特效镜头较多,占到了全部影片镜头的90%左右,从特效预算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影片的整体一致性差距较大,无法达到科幻技术标准。例如:影片中“捕食者”形象造型相对简易,在特效镜头的转换过程中,经常出现图层混乱的场景;在武器类型上主要以现代科技为主;从战斗场景的角度进行分析,较为重复且复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在战斗场景与生活场景在切换的过程中,会增加观众的局促感。[1]

三、我国科幻灾难电影叙事的精准传达

(一)叙事结构的安排

对《流浪地球》结构的叙述安排进行分析,在实际剪辑的过程中主要以双线为主,主要围绕刘启以及刘培强救援线为主。其中前者主要为地球救援线,而后者主要为领航员空间站救援线。该双线叙事结构在展开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人工智能Moss的优势来完成,实现了不同时空的平行救援,地球救援线与领航员空间站之间可以实时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叙事张力。在剪辑内容上,为保证内容的完善性,将插叙以及倒叙应用其中。例如:影片中的老爷回忆收养韩朵朵;王磊描述妻子之死;灾难前的回忆等片段实现了叙事结构的有机结合,将人物与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叙事结构安排相对紧凑。

从《上海堡垒》叙事结构角度出发,主要是以感情线为主,但是在实际的剪辑过程中将其转换成战争戏,尤其是在场景的展现过程中特效场景居多,与技术标准之间差距较大,对影片的叙事结构造成影响。但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又将爱情与友情叙事内容应用其中,導致爱情、友情以及战争三者之间结构在分配上出现失衡的现象,所传达的主题相对模糊,此时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无法明晰主题,不利于达实现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二)叙事情节的设置

在影片叙事情节的设置过程中,关注电影艺术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呈现出一致性,为了提升戏剧情节的有效性,主要借助矛盾冲突来实现。对《流浪地球》以及《上海堡垒》的叙事情节的设置进行分析,都是以世界性灾难为主要的叙事背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最终实现影片情节叙事的平衡性。

以《上海堡垒》为例进行研究,主要讲述的是外星母舰侵袭作为最后堡垒的上海,随即人类为了拯救地球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直至将外星母舰击退的叙事情节,而另一部分的感情线与友情线在实际剪辑的过程中却呈现出拘泥性,结构不够紧凑,其中林澜与江洋之间的感情线索错综复杂,过多的突出科技感以及未来感,弱化了感情线索,且剧情发展较快,在背景介绍的过程中相对草率,不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

对《流浪地球》进行分析,在实际剪辑的过程中,主要以明线与暗线来进行叙事的推动,首先从明线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地球救援这部分,影片从开始到木星引力引起地第一次强震,将人物关系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随即出现了从第一次地震到第二次地震上海地区信号中断、从上一结束点到MANILA补给站聊天时看到SULAWESI转向发动机已经重启、从CN 171-11前往SULAWESI到转向发动机点燃还差5000公里点燃木星三次承以及从韩子昂牺牲到CN171-11救援队带着新火石前往SULAWESI、从经典MOSS全球最后播报开始到全体准备点燃木星、刘培强发现可以冲击火焰间接引爆木星到引爆传来对影片的主体进行叙述,依次递进最后烘托全场气氛。而暗线主要是指空间站这条线,分别对应上述的承转,起承转合、层层推进,地球与空间站镜头的来回切换,提升电影情节的紧凑感。

(三)叙事话语的潜在性分析

对叙事话语的潜在性进行分析,在向表现性进行过度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實际剪辑的过程中要以表现结构、表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为出发点。对当前科幻灾难电影叙事话语的存在方式进行了解,主要是以“求生”为主,以此展开故事情节。

以《上海堡垒》为例,对该影片的叙事话语结构所处在的阶段进行分析,主要处于表层结构,而忽视深层次内容的展现。例如:在叙述江洋与林澜的爱情线的过程中,二人在告白短信中实时互动,在叙事话语上主要的侧重点是向观众传达要学会珍惜,一定程度上是对爱情观的冲击,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推进,人物的张力表现不足,在情节铺垫的过程中未体现出代入感。[3]

对《流浪地球》的叙事话语潜在性进行分析,在实际叙述的过程中注重联系观众现实生活的实际,以服务观众为出发点,在故事场景推动的过程中,将老北京场景应用其中,展现出麻将以及运动校服等中国符号,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在面对灾难时,《流浪地球》主要将个人与地球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家园情怀,在此环节中将“集体英雄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东方文化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流浪地球》相较于《上海堡垒》而言,更能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突出了时代性,为中国科幻灾难电影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为实现中国的科幻影视和科幻文学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对《流浪地球》以及《上海堡垒》的叙事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在叙事表达的过程中要整合叙事结构的安排、叙事情节的设置以及叙事话语的潜在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相比较于《流浪地球》而言,《上海堡垒》的收场结果是对科幻灾难电影的思考,这表明在今后科幻灾难电影发展的过程中扔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促进科幻灾难电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子鹤.中国科幻灾难电影的叙事技巧研究——以《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05):138-139.

[2]陈家宁,刘志秀.论科幻电影的民族化与世界化——《流浪地球》与《2012》之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289-294.

[3]赵子鹤.科幻灾难电影叙述伦理与文化艺术分析——以《流浪地球》为例[J].视听,2019(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