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

2020-10-09张志勇

艺术评鉴 2020年16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空间

张志勇

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非常倡导意境空间的营造,打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出冲淡、整体、体道、虚静的特征,营造出丰富的理想空间,山水画成为了解画家思想精神的重要窗口。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本文基于此,针对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  意境  意象  空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40-03

绘画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空间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山水画空间的设置上,一般比较隐晦,当前,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感型、灵的空间、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意境结构上。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笔墨浓淡、意境塑造营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

山水画属于独立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相比而言,审美特征独特,对于意境的营造是判断山水画品格的主要标准,古代的文人、画家从多个角度针对意境进行了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对于王维画的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是贯穿在山水画呈现过程中的,丧失了意境,那么山水画就会失色不少。画家们将层次鲜明、高低不同的意境融在绘画中,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也为中国山水画赋予了动人的力量和情绪,从空间层面而言,意境是对山水画空间的升华。

(一)意象到意境的过渡

其实,意境属于诗歌领域的词,在唐代,王维将意境引入了绘画中。意境与意象之间息息相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山水画中,每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景致,也包含画家们的寄托,在各个意象的结合下,让整幅作品成为意境交融的山水世界。从本质而言,意象在山水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用形象、具体的呈现方式,展现出绘画的艺术空间,弥补了传统意象的不足之处,讓意象的表达更具深度和内涵。

(二)意境是对意象空间的升华

意境是主观层面的内容,强调“意”与“境”之间的密切结合。意境是艺术家用心灵来构筑的空间,有着深邃的宇宙意识和人文意蕴。山水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艺术家要传达的情境,将绘画、观者、艺术家三者之间紧密结合起来,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灵性空间。山水画在意境的呈现上,强调空间特质的鲜活世界,从山水画本身来说,一块石、一座山、一潭溪水、一个旅人,都是独特的意象,在意象的组合下,营造出特殊的意境,这种意境或是宁静、或是清冷、或是悲愤、或是哀伤。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

(一)从单一到整体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意境具有超越性的特征,一方面,是对绘画中意象的超越,观看古代山水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具体意象,这种意象相互包容,以整体的形象存在,让中国画在总体上表现出萧散、寡淡的特征。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山水画变得朦胧、飘渺,有一种超越现实的仙风道骨。中国古代山水画还有“静”的特征,在绘画作品中,喧嚣消失不见,在流水、远山、渔舟、飞鸟的交织下,自然、安详,这便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最高的境界,让中国山水画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画在关注意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虚幻空间的营造,其原因包括几个方面:1.特有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学观念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是彼此相连,共同构建出完整的世界。在山水画中,空间意象也彼此连接,山水相依,在烟、雾、云、气的加持下,让山水变得更加深远,水则由于鸟儿展翅飞翔变得广阔,共同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出特有的山水画意境;2.写意性特征:山水画从某种层面上展现了艺术家的内心变化,在作画时,不仅是空间意象的打造,还是章法布局的设置,都要从“意”角度着手,绘画的布意要具备整体意识,从高处想到低处,从前面看到后面;3.特殊的观看方式:中国山水画的观看方式应用的是“观”,并非“看”,相较而言,“观”更加自由、灵活,也更加丰富。在绘画时,画家不能着眼于固定的点,而是要做到一日千里,将空间性意象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不仅可以保证绘画作品中景物的独特,也不会影响整体意境的完整,在充分发挥出画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保留了景物的本真;4.中国古代独有的风水文化;我国的风水文化,又被称之为“龙脉”,是意境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被看做古代山水画中的“隐藏生命之线”。古代山水画中对于风水文化的塑造多见于巨幅画,用画面开合关系来表达,表现了“体”“用”之间的辨证统一。在创作时,既要服务于整个画面,也要重视空间效果的营造。

(二)从有限到无限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的营造中,处处可见画家们对空间的追求,即“远”,古人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无法超脱于生存之地,只能借助艺术来呈现,在绘画艺术的表达上,也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画面上呈现出无限的空间,让山水画焕发着无穷的意境。“远”不仅可能从物理空间来呈现,也表现在心灵空间上,物理之远、心灵之远、时间之远三者相互统一。其原因在于几个方面:1.在我国古代,空间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将空间称之为“合”,最早是基于人们的生活总结、自然经验基础上抽象而来。当然,古人的空间并不简单局限在这一方面,空间之远,海涵四方,空间之大,方位广阔,能够无限扩展。这种空间观念,从本质而言,是古人追求心灵自由、解脱的折射,这种空间观对于古代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2.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地理条件各有特色,绘画属于造型艺术,怎样在平面中呈现空间感,是画家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山水画,更加强调空间的认识表现,为了让山水画的呈现更加传神,画家们走进生活、走入自然,感悟山水的瞬息变化;3.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杜甫说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处,可以用超越性的视角看待景物,超越有形之体。画家们登高望远,此时,潜伏于他们头脑中的回忆、经验也会适实发挥作用,架构山水画的空间。

如何实现从山水画的有限到无限?古代画家们从理论、实践上身体力行,在理论上,提出了“三远理论”,古代山水画讲求疏密层次与比例关系,用多种呈现方式来表达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人无目等,这均是基于日常经验而诞生。在实践上,画家们非常关注画面空间关系的架构,其中的重点便是“远近关系”,用空间层次来凸显远近关系,其远近不仅包括景物选择,也涵盖空间层次表达上,这种远近不仅取决于取景角度,与物象的形态也息息相关,比起来,远景模糊、近景实在,因此,在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上,其重心一般在于前面,对于远处、周边则一般是用烟云来进行处理。在实际绘画中,关键就是远景处理,不能高于主峰,也要与远山之间相称,而对于远景、近景的表达一般是应用颜色的变化来呈现,远山前浓后淡,远山之景既能够彰显画面气势,也能够突出画面远近。另外,为了呈现出“远”的意境,画家们也经常会在舟、鸟等意象上花费浓墨重彩,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飘渺空间。舟、鸟意象本身形小、体轻,在意境的营造上,会抓住其各个重要瞬间来营造出“动”的状态,这让画面有了极强的空间感,让绘画艺术更具韵味,拉近了与观者之间的心灵、物理距离。

(三)从形色世界到意味世界

中国古代山水画追求“淡”,这种“淡”超越了世俗世界,对于古代山水画家而言,其追求的不是喧嚣,而是简淡、清寂、独中带静。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画家们顺应了自然本性,用真实的呈现方式来展现其空间特质,并用超越世俗的方式来调整笔墨浓淡,营造出无尽的意味世界。这种意味世界的营造深受庄子哲学的影响,庄子曾经提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也奠定了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趋向。同时,山水诗歌意境对于古代山水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魏晋玄风的影响下,“淡”的审美心境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古代,不少山水画家们既擅诗、又擅绘画,诗与画之间相互影响。当然,山水画本身对于“远式”空间的追求也是意境世界的诞生原因之一,山水画的“淡”,是简约、平淡,是无味之味,是艺术家们走进生活彰显的生命智慧,这为中国古代山水画赋予了独特性格,使之变得悠远、宁静,用自然面貌还原了本真世界,尽管时代在变革、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价值是亘古不变的,在时代的变迁下,反而让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美显得更为独特。

(四)走向永恒的意境空间

在古代山水画中,除了“淡”之外,“静”也是画家们强调的重点内容,在古代山水画中,褪去了焦虑、急躁和喧嚣,处处展现出一种“静”,观者在看到山水画,能够静下心来流连在山水世界。这种“静”根植于宇宙中,是画家们对世界原貌的思考和展现,在绘画语言上,表现的是“笔墨之静”,其内容主要涵盖两个层面:1.天地之静:老子认为,万物均是“虚”与“静”的状态,“静”是宇宙本质,是一种绝对的宁静、平和;2.主体之静:主体之静是画家们主体虚廓的呈现,这种“静”也被上升至“体道”高度,这种主体之静,对于古代山水画的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唐张彦远更是将凝神遐想以至于物我两忘的状态提升到了画之道的高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因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識?所谓画之道也”。当主体以虚静之心观照万物,则所观之物无不成为美的对象,主体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这便是中国美学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超越物我走向大化

在我国古代山水画中,“体道境界”是一个最高境界,在早期的绘画中,有明显的宗教性与政治性,后来,在山水画出现后,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并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成为画家们表达自由、抒发心灵的重要方式,并逐步追求“以画体道”的境界,在主体、艺术之间具备了超越视野,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里程碑。在道家思想中,“道”是一個重要理念,《老子·一章》中这样提到:“道可道,非常道”,“道”先于天地而生,又实体存在,创造了万物、孕育了万物,在空间层面上,“道”无边无际。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很早就摒弃了外在事物,山水并非典型的空间存在物,隐含“大道”在内,山水画中,意境是有层次的,在优秀的山水画中,并不简单是技巧,一名高超的画家,要能够从技巧中走出,从限制中解脱,通过对色彩的弱化来表现出自然世界中最为纯粹、本真的一面,并从微小的意象中来彰显“道”,表现出“道”的整体性、涵容性,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指出:“夫画者,以笔、色、布、纸,几微之物,而穷天地之象者也。造化之奥赜、繁丽、壮大、纤维有迹象者,于画弥不收?”总之,中国古代山水画深受“道”的影响,这充分展现到山水画的笔墨、线条、技法、色彩之中,也表现在画家们的意境建构上,在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永恒、自由向往,让中国山水画呈现出清远、古雅、混融、宁静的特征,这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颇具魅力的一项内容。

三、结语

在画论中,“意”与“境”的正式提出是比较晚的,明代唐志契说:“若使无题,则或意境两歧,而四时朝暮,风雨晦冥,直任笔之所之耳”。“意境”是一幅作品是否成功,是否“气韵生动”的关键,属于中国古代山水画内容的核心所在,清代恽向在跋《山水图》中论“意”:“ 画以意为主,意至而气韵出焉”,山水画成为了解读艺术家思想精神与人格的一个窗口,在这尺幅之中,他们的心性得以自在悠游,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参考文献:

[1]王玲瑶.元人绘画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04).

[2]王志伟.阿尔寨石窟壁画《成吉思汗家族图》临摹与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

[3]陈文旋子.《玫瑰三愿》词曲美学意境赏析[J].职大学报,2020,(02).

[4]郭柳青.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研究[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04).

[5]曹兰婷.元代画家中倪瓒"简"与王蒙"繁"之比较[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04).

[6]程晓婷.文人画与新文人画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曹雨.论中国山水画的诗意表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02).

[8]刘继潮.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空间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空间是什么?
来自林间的风
创享空间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