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寻找数学核心素养养成途径

2020-10-09刘鸿

父母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加减法素养探究

刘鸿

我们需要知道,目前孩子的数学学习已经不再是算错算对那么简单,这个时代要求的是一个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人。

数学老师讲的故事

我班里曾有这样一个孩子,上数学课时,他坐在座位上很乖,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数学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后来我观察到,这个孩子在上课时只是听,却不能理解听到的内容。20以内的加法计算已经快学完了,也就是第一学期快过去了,他连 9加几的算式还算不出结果呢!鉴于他学数学的状态,我决定不给他用喋喋不休的讲授方式,而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了“9+2=  9+4=  9+7= ”,同时给了他一把小棒,请他摆一摆、算一算这3个算式分别得多少。我本以为他会一个一个地数,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发现9+2的时候把2里面的1根给9,就是10了,剩下了1根就是11。”“9+4呢?”“那就从4个这堆里面拿走一根,这边是10根,这边是3根,就是13根。”这位同学又继续说了9+7的算法,依然是凑十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最后还兴奋地说:“老师您再给我出几道,我会算了。”

其实,这就是听和做的差别,倾听别人的想法很重要,但是操作来自于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直观感受,所以,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小棒、小方块等学习工具的使用可以撬动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理解。

我还带过一个学生,他没有上过学前班,入学后对于10以内的计算、20以内数的认识很陌生。需要从课堂上零起点学习,当时显示出了学习上的劣势,考试分数也不理想,经常掰着手指头还算错。可是这位同学有一个特点,就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很喜欢代表小组发言,呈现出深度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课后写字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大约期中的时间点上,这位同学完成作业的速度、正确率稳步提升。到了中年级的时候这位没上过课外班的同学的成绩已经在班级名列前茅,直至毕业。

所以说,一年级对于学习本身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以及探究精神的养成所形成的综合素养,能让一个孩子走得更远。

一年级数学学什么?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目标有4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方面:首先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一年级上学期认识到20,下学期认识到100,了解数的组成、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空间与几何方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够在立体图形上找到并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方面:孩子对数能够认识、比较以及估计,这一过程中发展数感;在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时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个猜测,并且借助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想法,与他人沟通能让大家听明白。

问题解决方面: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加减法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分类、比较、观察、估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且能够尝试应用。

情感态度方面: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积极思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喜欢学习数学。

数学核心素养养成途径

国家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一点,就是将过去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即由过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了现在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经验”。新加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方式,非常重视学习的过程,希望孩子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现在学校对孩子数学能力的评价,也不仅仅在一张试卷上看结果对不对,讲什么考什么,更多地指向了过程性的理解以及举一反三的探究能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数学学习的认识也要有所改变,要知道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途径是什么:

在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活动经历、体验以及探索中,慢慢发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以及具有简单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参与学习当中的深度思考。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难点在哪里?

其实从一年级的学习内容上来讲,不仅仅是认识数、会写数、正确计算就可以,当然这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或者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方面能够借助小棒、计数器、实物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动手操作活动说明计算的道理,还可以说一说你有几种方法可以得到结果,用的策略是什么。

一年级的孩子基于年龄特点,很有可能不适应小学学习的方式,容易造成数学理解不深刻透彻。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关注生活中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实际问题(数量最好在20以内),并和孩子一起解决,解决的过程中还可以准备一些小棒、小方块等实物,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的探究形式开展,也可以掰手指头算一算,从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趣味与获得的成功感受的良好体验。

另外,可以以教科书为抓手,让孩子把书上的课后题目说一说,是怎么理解的,想怎么解决,再写一写,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会慢慢提升。带着数学理解去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一定会有成效。

数学回家怎么练?

数学学习中,一定量的练习可以提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这样的练习与简单重复机械训练,也就是所谓的刷题不同。

低年级没有家庭作业,口算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父母可以每天让孩子练习20道和课本相对应难度的口算,一分钟能完成6~8道口算题是达标水平。

在数学学习中,错题本不可少,每周回顾和总结错题就可以形成孩子数学学习的“大数据”,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长处与短板,再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提升会很快。每个单元学校检测完毕后,父母也可以再帮孩子进行一次小测试,就根据错题本出题目,也可以询问数学老师,让老师推荐比较契合教材的教辅资料进行练习。另外,作为数学老师,我也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喜欢的书可以反复读,一起讨论。有效的亲子阅读可以提升孩子阅读的理解思维水平,而实际上,数学学科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是基于对数学信息阅读的理解的。

孩子的数学能力是不是真的有差异?

一年级的同学的差异可能来自于学前教育,也可能来源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进程,还可能来自于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于不同方面的特点及其差异。无论哪一种原因,我们要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重要,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应该大于学习的内容。

很多孩子由于有提前学的经历,在一二年级时会表现不错,但是如果父母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习惯、意志品质等,孩子的成绩会在三年级左右时出现变化。那些注重学习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的同学,即使在一开始表现不突出,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似乎就能成为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我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可以把对孩子学科的关注更多地转向对孩子学科外的关注,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用积极的态度走进校园,以及对学习有积极的认识体验,这些都比学科学习本身重要。

猜你喜欢

加减法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图画里的加减法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