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学习话题全解读

2020-10-09

父母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作业老师孩子

进入学校,就意味着孩子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涯,学习话题当然备受父母关心。聚焦父母关心的话题的同时,我们也请学科老师进行了学科介绍。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渡过学习难关,但是让孩子最终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恐怕是我们解读所有话题的核心思想。

我们将针对上课听讲、写作业、阅读、是否报课外班这4个焦点话题,给父母一些实用的建议。

关于上课听讲

上课听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师最强调的学习方法,也是一年级的孩子父母最担心的学习话题之一。从课程模式相对松散的幼儿园到需要正襟危坐的小学教室,孩子可是要上好大的一级台阶呢!而且这件事父母完成没法掌控,所以,几乎每位家长在送孩子进入学校前,都叮嘱过孩子要“好好听讲”。不过,这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效的,怎样说才有效?我们在前面对孙蒲远老师的专访文章中已经谈过了。这里还有几个小细节可以分享给父母。

根据“眼线”来推测

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经验的曹艳昕老师告诉父母,每天最好都打开孩子的文具盒查看孩子的文具,尤其是橡皮;每天都看看孩子的课本,尤其是查看一下边角。这两样物品像是帮助家长监督孩子上课有没有好好听讲的“眼线”——如果发现孩子的橡皮上戳了很多个小洞,书本的一角被搓成了小卷边,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孩子上课时是没有好好听讲的。这个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特别简单——上课时不要往橡皮上戳洞,不要用手搓书,要把手放好,明天妈妈还会检查。所以,让孩子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姿势,把手放在固定的位置,这并不是在难为孩子,而是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听讲效率。

植入“主动学”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是被吸引为主的,老师们会想方设法让课程变得有意思来吸引孩子学习;尽管目前很多学校也试图将一年级的课程变得有趣、互动参与度高,希望利用孩子的兴趣吸引住孩子,但是实际上,小学的学习终归是需要以孩子的主动学习为主的。因此,父母不要过于苛刻地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得多么有意思,或者是老师讲得多么生动,还是要经常传递给孩子“上学后是我要主动学”这样的观念。一旦孩子有了主动学的意识,就会在上课分心、走神的时候时常地提醒自己,最终形成自律。

告诉孩子举手的意义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是这对于那些胆小、谨慎、爱面子的孩子来说非常困难,他会因为怕答错老师的问题而不敢举手。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举手是在向老师示意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老师,我跟着您讲课的思路走呢!”至于答错,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半开玩笑地和孩子说:“如果你都会了,就不用去上学了。”这样可以让胆小、爱面子的孩子放下负担,勇于举手。而举手回答问题,确实是老师们使用的一个保证孩子听讲有效的方式。

小窍门

家有举手“极端”的孩子怎么办?

如果孩子真的是特别害怕答错问题,开学以来上课一直不敢举手怎么办?父母可以就此和老师进行沟通,共同进行一场小小的“谋划”。曹艳昕老师就曾经告诉一个害羞的一年级的小姑娘的妈妈:“每天晚上带着孩子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生字组词,在课堂上学习这个环节时让她积极举手,我会叫她回答。”几次之后,小姑娘就突破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

那么如果您家有一个特别爱举手的孩子,却因为老师不能每次都叫他回答而有了情绪问题该怎么办呢?芦咏莉校长的建议是,首先别和孩子说 “老师怎么又没叫你?”“你们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你?”这样的负面语言,然后可以给老师发个信息,告诉老师今天孩子有个问题特别想回答,却没有抢到机会,然后把孩子的回答语音发给老师。一般来讲,老师都会肯定、夸奖孩子几句,孩子希望得到的,也就不过如此了。

关于写作业那些事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已经成了全民皆知的关于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段子。怎么才能打破这个“魔咒”呢?我们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讲这个问题。

学会安排时间

在谈用不用陪孩子写作业这个话题之前,芦咏莉校长强调的是,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会合理安排放学后的时间。

学习时间要进行统筹安排。很多家庭确实在对孩子的学习方面抓得比较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放学后的全部时间都要用来学习,需要给孩子留出玩耍、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业余爱好、阅读以及充足的休息时间。父母可以列一个要求孩子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单,进行统筹安排,比如有的家庭要求孩子每天要听20分钟英语,背一首诗词,听一段名著音频书等,那么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就让孩子背完了诗词,或者听完了20分钟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音频书,这样回家后,孩子就多出了20分钟可以做其他事情。

学习之余的时间也需要安排好。我们通常会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学习和玩。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赶紧写作业,写完就可以玩了。至于玩什么,并没有帮孩子安排或者教孩子如何规划。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孩子写完作业就一直在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

对此,田洪杰老师提醒父母,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安排好玩的时间,任由他在这段时间玩电子游戏,就容易出现两个负面效果:一是孩子的作业会越写越潦草,只图快,起不到写作业的效果;二是会越来越无法管控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因此,她建议将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玩的时间也进行安排,切割为进行户外运动、做手工、读书、帮忙做家务等,这样会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充实,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如何安排时间。

试试计时器法(番茄钟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6岁左右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间是20分钟左右。所以孩子每集中注意力学习20分钟后就要让他休息几分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每一个20分钟的学习效率,如果孩子不适应,可以从10分钟甚至5分钟开始。买一个外表可爱的卡通计时器送给孩子,教给孩子怎么使用,帮助孩子理解什么叫在短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因为孩子对“抓紧时间”这句话的理解是很抽象的,计时器可以让他理解5分钟、10分钟有多长,可以做什么,将时间变得具象化。

其实,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就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因此在一、二年级,孩子并没有要完成的的书面作业。学校一般只会留些朗诵、口算、做小实验等实践型的作业。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一样可以用计时器法告诉孩子:我们在10分钟之内集中精力背这首诗,我们在5分钟之内练完今天的口算,如果我们想用20分钟做完这个小实验需要先准备……

就像各位老师和专家们所说,陪写作业的过程不是帮孩子写,最终目的也不是看孩子的题答得对不对,而是要在“陪”的过程中教会孩子管理时间、找到高效使用时间的策略和方法。

找到磨蹭的原因

磨蹭是父母谈及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时被提到的最高频的词。孙蒲远老师认为孩子磨蹭的原因也非常多:懒惰导致的,过于贪玩,太依赖陪写,有抵触情绪,遇到了困难,生理障碍……所以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磨蹭的行为,一定要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找到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比如有抵触情绪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每次只要一写完规定的作业,还有更多的作业等着他,索性用磨蹭来表达自己的不情愿。而如果父母总是一边陪一边告诉孩子怎么写的话,就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每天都等着父母帮着写,父母不陪着就不写或者磨蹭。

但是导致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原因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经常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造成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比如有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不应该给孩子不断加码,同意孩子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是却发现孩子写作业还是很磨蹭,于是很生气,认为反正给不给孩子加码,孩子都磨蹭。其实,这次孩子磨蹭的原因是最近一段時间的学习难点比较多,独立完成作业时有些困难导致的。

在分析孩子写作业磨蹭的诸多原因中,孙蒲远老师还有一点提醒值得我们思考,就是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丝毫没有紧迫感,也没有主动感,他认为一切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没有任何事情是他迫切想做的。想要打破这个磨蹭的原因,就要引导孩子尽快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在教会他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给他自己安排时间的权利。

重点提醒:陪着,不陪写!

小学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重要阶段,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负责,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一直陪写作业到孩子上高中、上大学。

但是,孩子刚上一年级,确实需要我们给予很多陪伴,一年级的作业中大部分也是要求亲子共同完成,比如让孩子给妈妈背一首诗、朗读一段课文、一起练习收拾书包等等,父母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完成。

等有了家庭作业之后,如果孩子有写作业磨蹭、不完成作业等情况,父母要表达希望在孩子写作业时陪着的意愿,比如这样和孩子说:“需要我陪你吗?”“需要我做什么?”然后就坐在孩子旁边看书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同时督促孩子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不用真的辅导孩子甚至是帮孩子写作业。

等孩子完全能独立写作业之后,父母还是要表达自己愿意“陪着”,比如告诉孩子:“妈妈去做饭,20分钟之后来看你。”“妈妈就在书房,有任何问题来找我。”

这样陪着但不陪写的方式,不会出现“鸡飞狗跳”的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和意识。

重视回顾和改错

一年级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父母该怎么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呢?曹艳昕老师建议父母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过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比如跟孩子聊天的时候问问:“今天学什么啦?”有的孩子可能就会把课堂上背诵的儿歌、认识的生字说一说,这就是一种学习的回顾,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形成闭环。

另外,父母还需要问问孩子:“作业都写完了吗?都对吗?”有的孩子可能会说:“都写完了,错了一道题。”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多追问一句:“改对了吗?”注意:“改了吗”和“改对了吗”一字之差,意思不一样。“改对了吗”追求的是改了,并且及时找老师订正了,在知识学习上形成了闭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都说“改了”,可是并没有改对。有的是换了个得数,但还是错的,还有的是擦了,再按错的写一遍,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以为擦了再写一遍就叫改。这样的改错方式会拉低学习效率。低年级的孩子父母一定更关注孩子及时改错并且改对的习惯养成。随着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经验丰富的老师都会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父母一定要重视并帮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

赵丹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个帮助低年级孩子学习的秘籍: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是说,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当天学的知识,帮助孩子进行巩固。遇到孩子没学会的,要当天学会;之后还要每周、每月进行回顾和总结,查缺补漏,把各科的知识基础打牢。

关于阅读

阅读,这是所有老师、专家在谈一年级话题时的高频词。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每天坚持阅读,是老师们对一年级孩子的统一要求。除了阅读的时长,还要注意什么呢?

读懂

芦咏莉校长是儿童阅读专家,她非常强调让孩子读懂,提高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读。而且她认为,让孩子读懂并不难,只要让孩子有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即可。所以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她倡导的也是亲子共读,这样父母可以和孩子就读到的内容进行分享。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许还不够好,那么可以让孩子用画图或者用玩偶代替主人公摆一摆等方式,引导孩子表达他看到的内容。分角色朗读也是阅读中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其实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情感,理解人物关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读出兴趣

曹艳昕老师在对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介绍中,也非常强调阅读,并且她也采用了很多方式引导父母先进行阅读,比如她的班里有“家长读书会”微信群,她希望在父母热爱阅读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也爱上阅读。她班里的孩子们的阅读方式也很多元,有的父母是坚持给孩子读书,有的是和孩子一起看书,也有的是孩子喜欢自己看书,她觉得这些都很好,只要是能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就是好的阅读方式。

读对

一年级的孩子的阅读推荐书目有很多,在这点上,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教授强调的是分级阅读。他认为这道理就像成人和孩子穿的衣服大小不同一样清晰,应该根据儿童能力的发展阅读不同的书目,按照从口语到书面语,从韵文到散文,从故事到情节,从形象到意象,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议论在后的规律进行儿童文学分级阅读。

一年级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主,但是阅读能力是需要不断升级的,田宏杰老师也提出,要很关注孩子在阅读什么书,在怎么阅读,帮助孩子进行阅读的规划和升级,不然有可能我们会发现,孩子似乎在阅读,但是应该凭借阅读而提升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能力等并没有发展。

关于上不上课外班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提前学了很多,我家的孩子也得上,不然哪里跟得上?这恐怕是大多数父母的担忧和顾虑。但实际上,至少在北京市,小学一年级目前执行的都是“零起點教学”,也就是说,即使孩子什么也不会,“裸上”完全没有问题。芦咏莉校长认为,如果父母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和需要,也对课外班进行了科学的筛选,那么适当地上课外班也没有问题,如果是盲目跟风,被裹挟着上的,对孩子可能就起不到帮助,还可能有负面的效果。

很多家长会觉得,提前学至少不错。但实际上,提前学是把双刃剑,这也是芦咏莉校长很想提醒父母的。提前学会让孩子在班里的学习上占优势,但也容易出现另一个情况,就是这些已经学会了的孩子上课就不再认真听了。父母可能会觉得,反正孩子也会了,不听也没什么,但是实际上这会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发展。一般来讲,孩子对新鲜的、陌生的有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长。芦咏莉校长在前面也曾提过,小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很强、需要持续学习的过程,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任务设置、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长,也会从开始的15分钟、20分钟,一直延续到40分钟甚至整整一节课。那些提前学、差不多都会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在课堂上没有兴趣而经常走神,最多是不会的地方听几分钟,难以完整地集中注意力40分钟;而那些没学过的孩子,虽然在学的时候有一些吃力,但是会持续地跟着老师完成任务,同时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长也就慢慢增长了。

清华附小的刘鸿老师说,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学习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提前学可能会使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体现出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通常只是暂时的,这不是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从长远上看,那些注意力集中、喜欢思考、爱提问题的学生具有长远发展潜力,培养探究精神、喜欢思考的品质比提前学习更重要。

田宏杰老师给父母的建议是,上课外班学知识并不是目的,让孩子通过和学校教学方式不同的学习路径,解该如何学习,掌握一些学习技巧,甚至是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是最终目的。

小提醒:什么样的文具更能让孩子好好听讲?

曹艳昕老师的答案也是一个关键字:

简。简单、简朴的简。

● 书包不用太大,简单实用。不要那种多功能的像硬壳子一样的书包。

● 一个简单的笔袋,直接打开就可以放东西的那种。

● 5支学校要求型号的木杆铅笔,不要带橡皮头的那种,也不要两边削。

● 一把15厘米的尺子,不要有折叠功能,不要有各种空洞,更不要有游戏功能。

● 一块最最普通的橡皮,最好就用那种考试专用橡皮。

猜你喜欢

作业老师孩子
快来写作业
作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