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语文教育创新探赜

2020-10-09蒋旭阳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创新

蒋旭阳

摘 要: 高校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落实好“三全育人”。 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文章从目前高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提出要创新语文教育理念和思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语文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育;“三全育人”;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5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15-02

“三全育人”的提出,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高校教师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不少学生觉得语文与专业学习无关,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用处,对找工作没有直接帮助。还有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缺乏恒心;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厚。

2.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不明确,对学生缺乏信心,教学针对性不强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基础差,不好教,容易出现“知音难觅,曲高和寡”的情况。有些教师兴致勃勃地解读文本,旁征博引,但因为个别学生阅读量少,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激趣的信心。还有些教师不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缺乏应有的探索精神;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手段落后,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模式陈旧,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一些高校对语文课的重视度还不够高,考核形式单一,导向不明确

当前,一些高校把语文课当作一门普通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深刻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只是简单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缺少多元化的考核。

4.一些高校自编的语文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高校自编的语文教材只重视阅读欣赏,不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偏重现代文的学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不够;学习模块单一,跳跃性强,不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又如,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受条件限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职业情境联系不紧密等。

二、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与实践

1.创新语文教育理念和思路

(1)高校要建立开放的,民主的,具有较高适应性、灵活性的学习机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从个体科研教学向合作科研教学的学习型教师队伍转化,激发教师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高校要根据教师的学科特色及客观条件,全面落实培训计划与措施,加强教师师德、教学能力、专业所长及教育理论修养等方面的培養,推动语文课与其他课同向同行。(2)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言传身教。一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不稳定,追求独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产生自卑心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爱心关爱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引导好学生。

2.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疫情期间,各大高校推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使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样,在线上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蓝墨云班课打卡、提交作业、积累经验值等。教师还可以开通QQ群直播等,让学生可以在评论区自由讨论,模拟真实的课堂进行讨论,进而提高学习兴趣。(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适当有所偏重,并定期就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经历在阅读中找寻自我,产生共情。在教学资源上,教师要积极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与语文教学的联系,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报刊、影视作品、广告等进行拓展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和思想实际等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认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化,发挥好语文课程思政化的优势。教师应多利用语文教材里的思政材料,挖掘不同时代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帮助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例如,通过辩论赛、文化艺术节、联谊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4)通过语文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这对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等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语文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对学生的考核要与时俱进,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终极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例如,高校可对学生增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考核。教师要多创造学生想、说、做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分组参加一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如情境模拟、演讲辩论赛、读书交流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师范类高校还可以赛课的方式,凸显师范生的职业特色,并提高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分值,计入到期末成绩中。

三、结语

总之,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应从优化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分配、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切实落实好教育任务。语文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估等各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彦.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2]罗晓东.高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实践[J].语文建设,2016(35).

[3]李效武.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01).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创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