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院深度合作的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0-10-09彭婷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专业人才双师型

彭婷

摘 要:建立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更多护理人才的关键。文章基于校院深度合作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重视护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机制、扩大教师队伍、形成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考评与管理等策略,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护理专业;校院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8.2;G45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08-02

当前,要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就要保证师资力量的稳定性。对于护理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指导,也就是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应在了解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培养业务能力出色的护理教师,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基于校院深度合作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护理“双师型”师资资源不足

近几年,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合作,开展了护理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并提出了在相关高校设立护理专业的要求。随着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出现了护理教师资源不足的现象。也有些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对职业教育有许多误解,认为教师的薪酬低,宁可成为高级护理人员也不愿意当护理教师。此外,一些高校的人事制度不健全,无法引入更多的护理人才,会直接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

2.高职护理“双师型”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各个高校的护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职称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教师较多,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从学历结构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较少,也就表示在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的时候,存在学历不够高的问题。这样,不仅制约了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也无法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3.对双师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视度不足

一些高校对“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足,整体的经费投入数额较少,无法培养出“双师型”护理教师,尤其是临床兼职教师。当前,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医院都将重心放在医疗与护理服务中。但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忽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二、基于校院深度合作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1.重视护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高校要鼓励护理专业的教师建立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因为,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会对整体的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较低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持续发展。因此,基于校院深度合作的背景,高校应给予“双师型”教师更多的鼓励,鼓励其通过在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双师型”教师也要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学习丰富的学科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和教学实践,实现临床实践与教学的相互融合。高校要对护理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其能真正进入到医院岗位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深入到护理岗位中,对当前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学习如何运用仪器设备,掌握临床医疗检测技术,洞悉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在临床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兼职教师,高校也要为他们提供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机会,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扩大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结构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合高校择优录取高才生,或者从医院选入具有较强护理能力的骨干。高校要增加护理教师数量,调整师生结构比例,提供相应的专用經费,为“双师型”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提供经济与时间保证。高校要适当扩充护理专业课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高校还要从本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合理调整教师的年龄结构,增加老教师的数量,使老中青三代的比例更加合理。

3.形成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行业人才引进机制

基于医学专业的持续发展背景,高校要建立导师带教、技能大赛、学术交流等多元化的学习培训制度,并与各医院积极合作,形成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技术骨干或者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护理专业课程的讲解,进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养。高校还可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医务人员获得教师资格,并且保证其综合素质过硬,可以作为本校的外聘教师。对于首次授课的外聘教师来说,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外,还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并与本校的教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

高校要建立行业人才引进机制,聘请更多的护理专业骨干,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国外的许多高校,都会从企业中聘请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并与本校的内部教师比例相均衡。但从我国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无法做到让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更加科学。因此,高校要加大与各医院的合作交流,采取多元化的行业引进人才机制,吸纳更多的人才。例如,高校可不改变兼职教师在医院的身份,让他们以整年制轮流驻校授课,并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4.加强对教师的考评与管理,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高校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要让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进而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高校管理人员要制定“双师型”护理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从教学能力、临床水平、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开展综合性的考评与管理。如果教师考核不过关,就需要在限期内进行改进,再不合格,就取消其“双师”资格。高校要健全用人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双师型”教师都能获得较高的福利待遇。高校要尊重、关心与理解教师,让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高校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提升护理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打造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护理专业人才,为本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加大,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鉴于护理专业实践性、理论性较强,高校应采用引进人才、聘用人才以及加强考核等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师资队伍。高校还要不断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护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机制,扩大教师队伍,形成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考评与管理等,将校院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传伟,董先,姜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杨扬,武鹤,刘海苹,等.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03).

[3]邵海燕,姜金霞,王文静.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7(08).

[4]付益,李利军,韦兰用.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J].教育界,2017(09).

[5]潘璐.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探究[J].文化创新研究,2019(32).

[6]邵海燕,姜金霞,王文静.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7(08).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专业人才双师型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