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年级,知名小学校长要告诉你的5件事

2020-10-09芦咏莉

父母必读 2020年9期

一位知名小学校长,一位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她们用丰富的经验和有趣的故事告诉你,孩子上一年级,哪些事很重要。

小学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习交往、学习融入集体的场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保持目标、行动一致,同心协作,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

孩子进入一年级,这对于家庭来说是件大事。在讨论孩子一年级的具体学习和生活之前,我们还是听听芦咏莉校长从宏观层面给父母的一些忠告和建议吧!她不仅是一校之长,更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教授,她了解孩子,也更懂父母。

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受欢迎

一年级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幼儿园生活虽然也是集体生活,但是一个班的人数比较少,通常由3位老师带一个班,孩子受到的照顾也相对周到。而小学一年级,一个班有40人左右,只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在集体生活中,一个孩子受欢迎的程度往往和学习成绩无关,而是与自律、自立有关。

有序是保证集体生活安全的前提。40个孩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学习、生活,属于每个人的空间就更小,这对孩子的自律性提出了要求,比如在动作幅度上要小,坐的时候腿、胳膊要放到自己的空间里,不能随意侵占别人的空间;自己的物品也要放置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别人空间里的物品未经许可不能随便拿。芦咏莉校长想提醒父母,这些看似是细节,但是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空间问题引发矛盾。因此学校老师会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父母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有序感。

另外,想让孩子在集体中受欢迎,还要培养孩子的自立。集体的利益经常是和每一个人挂钩的,如果总是因为某个孩子的独立性差而让集体利益受损,这个孩子在集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让孩子对班级、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老师、同学保持关系良好,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芦咏莉校长强调说,小学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习交往、学习融入集体的场所。

坚持送孩子到校,完成系统性的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习变得系统了,老师每天、每周、每个月都有详细的教学步骤,是一步一步地跟着学业的难度来安排的,所以孩子在一年级的学习看似非常简单,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教学逻辑框架。孩子学的也不仅是几个生字、一些数学知识,而是在感受系统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持续的积累。所以芦咏莉校长希望一年级孩子的父母做到坚持让孩子到校,不随意给孩子请假,更不要因为孩子某天不想上学就答应孩子的要求。

孩子没上学,父母以为给孩子补上没学的知识就行了,芦咏莉校长说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从一年级开始,学校进行的教学就是一件系统、专业的事,不是补知识点就能代替的。所以,她希望父母充分地信任学校,信任老师,坚持把孩子送到学校,把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做。

亲近国学,融入自己的文化

很多人认为学国学是赶时髦,其实并不是这样。芦咏莉校长认为国学对于帮助孩子对语文的理解非常有必要,因此,北京实验二小就有专门的国学课。中文非常特殊,它不是字母文字,而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字的意义来自于它的形状,因此,芦咏莉校长和她的教学团队就是希望用好国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通过国学教给孩子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和中国文化更深刻的链接。

国学也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中文的韵律、韵脚。现在有种说法是“得语文者得天下”,高中之后的语文学习中,有30%~50%是文言文,但是那时候却有很多孩子不爱学文言文,觉得那是另一种“外语”,不习惯文言文的语序和韵味。芦咏莉校长说,如果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自然地亲近国学,等他再接触到文言文的时候,会很熟悉,也会真正能欣赏到这种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家校沟通,越真诚越有效

在家校沟通这个话题上,芦咏莉校长讲得非常全面,她提到的沟通关键词就是真诚。至于具体如何做,她给出几方面的建议。

● 重视和老师的第一次沟通。一定要如实地跟老师讲各种情况,包括真实的婚姻状况、孩子的实际抚养人情况、家庭的经济情况、孩子的身体状况等。真诚地告诉老师真实情况,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比如如果老师知道班里有单亲家庭的情况,或者是祖父母单独抚养孩子的情况,在留作文时,就不会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改为《最疼爱我的人》,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感。孩子的身体情况更是要如实地告诉老师,老师在各种体育运动时会格外对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孩子留心,保证孩子的健康安全。

作为父母要真诚地表明自己对教育的期望,这样老师才会知道家校合拍的点是什么,家校有落差的点是什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反馈。

● 要真诚地告诉老师自己到底焦虑、担心什么。这可以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和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或者是给予孩子特殊的关注。比如有的妈妈最担心孩子上学后吃饭吃不饱的问题,老师就会告诉她午餐是可以要求添主食的,而且会在开始阶段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吃午饭的情况。

● 解决不了问题时向老师求助。比如观察到最近孩子的作业错误率很高,或者是父母要出差一段时间管不了孩子等,都可以问问老师怎么办,寻求老师的帮助。

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比如孩子被打了,哪个地方磕破了,或者文具找不着了等。不要百分之百地相信孩子所说的话,也不要私自在孩子们或家长们中做调查,否則简单的事情可能会变得很复杂。父母可以给老师打电话,问老师是否了解情况,向老师提出调查的诉求,并请求老师告知最后的调查结果。

另外,芦咏莉校长提到,很多父母会认为,如果老师找自己,沟通的是孩子的学业问题,但实际上,孩子的品行问题才是学校更关注的,比如孩子总是未经别人允许拿别人的东西,经常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如排队时推别人、撒谎或说脏话等。一旦孩子出现了这类问题,老师一定会找父母进行沟通,因为这是需要家校合力解决的问题。

芦咏莉校长也特别真诚地建议父母要把对老师的感谢挂在嘴上,比如:“抱歉,打扰您了。”“老师,谢谢您的时间和耐心。”“谢谢您愿意告诉我,您辛苦了。”因为她认为,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是家校沟通最基础的原则,也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一种合作方式。

调整认知,拥抱问题

孩子上一年级后,不少父母开始焦虑,因为发现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不管是学习问题,还是在学校里经历的不如意的社交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芦咏莉校长建议父母首先做的是调整自己的认知,意识到孩子上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肯定会遇到问题、出现问题。如果能以这样的认知来看待孩子上学后出现的问题,就会放松心态,不再害怕出现问题,能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把问题变成教育的契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也建议父母不用为孩子将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过度焦虑。孩子上一年级,父母还可以具体地帮到孩子,但是孩子终归需要学会自己面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父母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尽快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比如找到支持系统,提升相应的能力,进行能力的迁移,等等。芦咏莉校长说,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乐观、积极,也会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专家简介

芦咏莉

博士、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