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点亮幼儿生活

2020-10-09杨玲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生活化幼儿园

杨玲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1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90—01

音乐教学是帮助幼儿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的基本艺术活动,不仅是渗透艺术元素的有效途径,更是陶冶情操的关键所在,对幼儿的成长及性格塑造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将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幼儿能在音乐中发现美、感知美、展示美。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并创造音乐学习的条件

1. 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因此,音乐活动要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选择节奏欢乐明快、内容富有童趣、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让教学活动充满乐趣。

2. 要为幼儿创造学习音乐的条件。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每天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有利条件,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每天提供的音乐作品数量不用多,可结合教学进度和时间进行安排,让幼儿在听辨、体验、表现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二、将音乐渗透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

1. 引导幼儿感受和體验音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音乐。比如,歌曲中的休止符有的可能含有快活、俏皮的意思,有的可能有生气的意思。有些歌曲中第一段的休止符可能表达的是慌乱无助的、伤心的情绪,而第二段休止符所要表达的可能是坚定勇敢的、不怕困难的情绪。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分析理解休止符所表现的意义,并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如噘嘴、皱眉、微笑、挥手等)体现音乐中的休止符。

2. 运用儿歌引导幼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将幼儿叠衣服、洗手、散步等生活环节中的步骤和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将方法步骤加入已经学过的歌曲旋律中,进行歌词的改编、创编;或在平时让幼儿心情愉悦地边唱边做,既强化生活环节中的方法和步骤,又能使幼儿开心地做每天都要重复的单调事情。这样能让幼儿愉快地学习,从而快速掌握生活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3. 运用音乐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许多音乐不仅需要幼儿独立表现,更需要幼儿和小伙伴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在生活中,让幼儿多玩需要和同伴合作交流的音乐游戏,能促进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体验,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如歌曲《拍手唱歌笑哈哈》里的歌词是:你的眼睛里有啊,有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啊,有呀有个你……要求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同时对自己的同伴微笑。这样,在音乐游戏中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丰富幼儿的交友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在交往中尊重小伙伴。

4. 利用歌曲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如,教师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红绿灯》,以让幼儿在熟练传唱的同时牢记交通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性。

5. 用音乐带动幼儿,让幼儿快乐地体验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真诚接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要善于观察,真正了解幼儿、理解幼儿。要用音乐带动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快乐地体验音乐。

6. 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学会用音乐宣泄不良情绪。教师要对幼儿积极引导,帮助幼儿认真体验领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学会用音乐宣泄不良情绪。

7. 利用音乐帮助幼儿熟悉一日生活常规。如,在午睡前,教师可选择不同曲风的、安静的、节奏稳定的音乐,帮助幼儿入睡;也可在幼儿如厕、喝水、进餐时播放,帮助幼儿舒缓情绪,提示幼儿如厕、喝水、进餐的时间到了。

8. 将音乐与幼儿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师可引导幼儿寻找和关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节奏,如引导幼儿模仿妈妈洗菜、切菜、炒菜的动作,注意有规律地做动作,保持声音的节奏性;或在区域活动“好听的声音”中,把各种各样的“乐器”收集在一起,让幼儿有节奏地敲打。

音乐具有娱乐性的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