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20-10-09赵生武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性小学数学

赵生武

【關键词】 小学数学;目标驱动;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74—02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是教师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因此,它是最有效、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提升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一、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1. 概念。所谓“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紧扣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安排,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1]。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常是通过一个个清晰明确、环环相扣、且易于完成的小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指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以及数学技能的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都要考虑在内。

2. 理论基础。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明确指出,课程开发模式是目标模式[2]。可见,上世纪教育专家已经认识到目标的导向作用。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鲁姆等专家进行大规模实验,进而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就是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加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3],而布鲁姆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并提出了应该关注的重点。这两个理论将教育教学和心理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上,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搞“题海战术”。而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每节课要教学的内容设置了具体的整体目标,并将整体目标分解为清晰明确、环环相扣、且易于完成的小目标。在这些小目标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观察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提升新技能,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2. 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小学教学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而在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尝试获得的。通过组织各种有趣、针对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创新,是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的主旋律。可见,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3. 有利于“全体发展、整体提高”教学理念的落实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唯恐自己讲得太少或者不够细致,学生听不明白、理解不透彻,故而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概念、内容。于是,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即使有个别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也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匆匆请几个优等生回答。一部分思维较慢的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还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的“急匆匆”让这部分学生因为思维慢而沦为“听众”和“看客”。 而在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整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环环相扣、且易于完成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故而降低了理解以及思维的难度,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加之,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故而,目标驱动下的教学设计,对“全体发展、整体提高”教学理念的落实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目标驱动下教学设计的核心因素,而明确学情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研究编者的意图,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把握所教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此外,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认知障碍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得出综合学情分析结果。比如,哪些学生思维慢,有可能在哪些知识点的理解或者结论的推导时出现障碍,要格外关注;哪些学生记忆力强、发散思维不足,在探究环节要刻意引导等等。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整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基调。之后,在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准确判断的前提下,确定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以及研究型目标,每个目标下都应包括环环相扣、易于完成、循序渐进的小目标。但要注意:教学目标要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比如,二年级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一年级“物体的分类”中已经初步接触了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且前几节课中已经了解了角的特征,这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学生虽然有了初步感知,但毕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且他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表面。加之,生活中父母很少用长方体、正方体这些专有名词来形容物体,故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体积以及其他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从二维上升到三维的一次质的飞跃。故而,教师必须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学透、学扎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笔者综合学生实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礎性目标:

(1)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补充不完整的长方体、正方体框架,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记忆。

发展性目标:

(1)通过预习以及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表象训练以及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标:

(1)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做、说、练”的过程中,初步形成探究、归纳意识。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2. 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确定的整体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它通常有无数个活动组成。这些活动要相互联系,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要有利于小目标的实现或完成。

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目的,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类似知识的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应有的发展。比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考虑到自己所带班级大部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较强,但年龄小,思考较为盲目和肤浅,笔者在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时选择了启发式教学策略。在学生思考10秒左右,以问题:“长方体的长、宽、高能否长度一样?”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鼓励学生结合长方体的定义以及特征,得出“可以”的结论。之后,鼓励学生试着找一个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长方体和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对比一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看看有什么奇特的发现?这一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小、喜欢动手操作的实际,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猜测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考虑活动的形式,以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有利于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比如,在上述一课内容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体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小视频。视频中,可爱的淘气作为小导游,为来自己家乡旅游的国外小朋友介绍家乡人们的生活。随着淘气调皮的声音,学生看到淘气的床、装粉笔的盒子、上课的教室等都是长方体,而淘气装玩具的盒子又是正方体。学生看完小视频后,必然意犹未尽。此时,笔者鼓励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此外,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代替淘气为国外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使用的东西哪些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这样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客、爱表现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最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活动能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以及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的目标驱动教学设计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研究影响这一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因素以及设计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做”“学”“用”统一。

参考文献

[1] 冯冬卉.“关注每一个”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05):73-75.

[2] 胡胜利.泰勒原理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5):22-25.

[3] 吉菁,韩向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5):40-41.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学科学规划课题《目标驱动下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11)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有效性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