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2020-10-09黄军蕾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

黄军蕾

在诸多教学方式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以实际案例为主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情况

1.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教学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而传统的机械化、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历史重点知识过于分散,其教学难度以及复杂性较高。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年份、事件等,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引起重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先把要学习的历史事件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从相关背景引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最后告诉学生这些时间、地点等知识就是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这样的程序化教学无法让学生有效地吸收历史知识,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有效融合。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将生活实际与历史理论有效融合起来。虽然学生可以将教材中的历史重点知识熟练地背诵下来,但也仅仅是了解重点知识的表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交流的缺乏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也就无法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進行改变。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的教学流程都是课程导入、小组学习、整理总结以及布置相关练习等,而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流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探讨。

1.利用实际案例导入历史教学。

在最初的教学阶段,怎么使用案例教学法导入新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向。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导入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加强学生的带入感。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们现在常用的汉字有什么特点?”然后学生就会回答“结构简单”。教师接下来继续问道:“我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又有哪些渊源?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历史学习。”这个导入设计的时间不长,却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深入到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通过问题的合理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主观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合作学习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交流探讨,并进行总结。然后,每个小组将总结出来的结果进行解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具有主观意识,从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进行解说时,全班学生都可以了解到其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在其中一个小组解说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对这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通过类似辩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所有人的积极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功与过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样,就会使学生加深对这一课重点内容的印象。教师经过合理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可以深入历史学习中,进而促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同时,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