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2020-10-09田梅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教育劳动教育

田梅

【关键词】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卫生习惯;劳动教育;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62—0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对幼儿存在的种种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幼儿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而抓好其习惯养成教育,将会对其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且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健康意识与行为养成教育的“奠基性工程”,应把它作为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不可掉以轻心。笔者以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2.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3.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如,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更主要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幼儿一生的财富。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缓。然而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怕累着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自己再重做一次太麻烦,因而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能力,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去训练。现实情况是,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家长尝试放手,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

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看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大家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幼儿一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为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教给家长科学的育儿方法。可引導家长学会放手,试着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中,可以让幼儿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扫地等,巩固在幼儿园所学的技能;或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或与幼儿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还可以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如,可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幼儿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的一些基本技能,然后再学着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再者,还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劳动。如,在开始时,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幼儿有成功感。当幼儿掌握了正确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幼儿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教师还可督促家长带孩子外出参观成人劳动的场景,也可让他们从中模仿、学习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教育劳动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