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研究

2020-10-09宋国义

中国铁路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车主机厂动车组

宋国义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1 概述

根据我国铁路客运发展需求,2018 年底开始,原中国铁路总公司陆续在兰州、上海、北京、昆明等铁路局集团公司正式投入运营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与传统机车牵引客车相比,该车型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乘坐更加安全舒适,运输组织更加高效,且可充分利用既有检修资源,减少基础投入和设备维护成本[1-5]。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上线运营,将逐步实现我国现有普速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1.1 动车组车型参数及编组模式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由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组成。动力车依托8轴客运电力机车技术平台,拖车基于中国标准25T型客车技术平台,借鉴高速动车组成熟理念创新而研发[6-7];动力车为HXD1G、HXD3G 型机车的“一般改进型”产品,拖车为25T型客车的“一般改进型”产品,控制车为25T 型客车的“重大改进型”产品[8]。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辆尺寸参数见表1。

目前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标准编组形式为:1Mc+7T+1Tc(短编组)、1Mc+18T+1Mc(长编组)。其中:Mc 为带司机室的动力车;T 为拖车;Tc 为带司机室的拖车,即控制车[9-10]。

表1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辆尺寸参数 mm

1.2 修程修制

根据《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管理暂行办法》(铁总机辆〔2018〕200 号),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周期见表2。

表2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周期

1.3 运维模式

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D1、D2 修)作业在客车整备所内实施,作业内容方面接近普速机车车辆,作业形式、流程方面更接近高铁动车组[10]。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参照动车所模式实行一体化整备作业管理,车辆、机务、电务、客运人员合署办公,车站人员根据需要合署办公[9]。

2 一体化整备作业分工及流程

2.1 整备作业分工

目前,已开行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的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整备作业分工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各部门主要责任分工如下:

(1)车辆部门:负责完成拖车及控制车(不含机务设备)的运用检修工作,组织制定动车组检修作业计划并下发各作业单位,负责客车整备所内动车组一体化作业牵头组织工作。

(2)机务部门:负责动力车及控制车机务设备运用维修、动车组出入所(库)及调车作业、配合动车组移动作业,客车整备所内调机及本务机车司机的出退勤工作;按规定配合做好客车整备所内动车组检修、试验工作。

(3)电务部门:负责客车整备所内信号设备的养护维修及动车组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机车信号设备、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及附属装置检修运用工作。

(4)客运部门:负责动车组客运整备作业、车内保洁工作;负责车载广播运用管理。

(5)车务部门:负责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控制调车信号、车机联控、办理接发列车等工作,办理动车组车底出入库、调车取送、机车出入库、车辆甩挂及动车组无动力调车等作业。

(6)外协单位:主机厂售后参与动车组维保工作,纳入车辆、机务、客运、电务段等部门作业管理。

2.2 整备作业流程

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作业涉及车辆、机务、电务、客运及主机厂售后等多部门联动作业,是对机车、车辆整备作业的一体化整合,关键在于无电、有电作业的协同工作,一般可采用“无电—有电”“有电—无电—有电”2种作业方式,具体作业流程见图1。

3 一体化整备作业主要生产设施

3.1 主要线路设置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在客车整备所内需设置整备线、车底停留线、存车线、牵出线、洗车线、临修线、不落轮镟线等,除存车线外其他线路均需电化挂网。

(1)整备线:用于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技术整备作业的股道。直线长度不小于“车底全长+安全距离(10.0 m)+调车作业连挂长度(20.0 m)+拉钩检查距离(10.0 m)”。整备线股道中线间距6.0 m,股道中心线与房屋轴线间距4.5 m,当线间设有电杆或灯柱时应适当加宽。

(2)车底停留线:用于停放不进行技术整备、已完成技术整备或待技术整备的动车组。有效长度不小于“车底全长+安全距离(10.0 m)+调车作业连挂长度(20.0 m)”。车底停留线股道中线间距5 m,当线间设有电杆或灯柱时应适当加宽。

(3)存车线:用于存放非运用车,长度满足备用车、检修车的存放即可。存车线股道中线间距5 m,当线间设有电杆或灯柱时应适当加宽。

(4)临修线、不落轮镟线、洗车线:用于动车组临修、镟轮、洗车作业,线路长满足整列动车组作业要求。

(5)牵出线:用于动车组调车作业。有效长度不小于“作业动车组全长+安全距离(25 m,警冲标距信号机5 m、信号机距车头10 m、车尾距尾部车挡10 m)”。

3.2 主要设施设置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主要设施包括整备库(棚)、临修库、不落轮镟库、车体外皮洗刷设施、轮对及受电弓检测设施、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其他辅助生产设施等。

3.2.1 整备库(棚)

整备线上宜设置整备库(棚),整备库(棚)是进行动车组日常整备、动力车C1及C2修、拖车及控制车A1修的重要设施,主要进行检查、检修、上水、卸污、探伤、司乘、客运整备等一体化作业。

(1)整备库(棚)长度L=Ld+2S+8。其中,Ld为动车组长度;S为整备库(棚)一端斜坡长度,常规整备库(棚)内下沉式地面高度建议为-0.8~-0.6 m,考虑缓坡坡度为10%,则S为6~8 m;8 为考虑整备库(棚)两端各留4 m 的运输通道。当1 条整备线上需停2 列及以上动车组时,应考虑中间10 m的安全距离。

(2)整备库(棚)宽度根据整备线数量确定,宜采用二线库(棚)、四线库(棚)及其组合。二线库(棚)跨度为15 m,四线库(棚)跨度为27 m。其中整备线股道中心线间距6.0 m,股道中心与房屋轴线间距4.5 m。

(3)整备库(棚)高度应根据“检修作业人员在车顶作业高度+安全距离+接触网挂网高度”综合确定,屋架下弦高程不宜低于7.8 m。

(4)整备库(棚)主要设备。三层作业平台:用于车顶、车门、车窗及车辆之间连接部分的检修作业,建议顶层平台距轨面高4.10 m,中层平台距轨面高1.25 m,下沉地面为-0.8~-0.6 m。轨道桥及检查地沟:用于动车组底部检查、检修作业,地沟长度=动车组车底全长+两端缓坡长度+停车误差(2 m)。

整备库(棚) 还应设置安全监控联锁系统、DC 600 V 地面电源、自动上水、真空卸污设备,并配备动力车注油设备、上砂设备、整备除尘设备及各类电器检测、探伤设备。

3.2.2 临修库、不落轮镟库

临修库、不落轮镟库可并列贯通式布置,库前、后直线段不小于25 m。临修线、不落轮镟线长度宜按“2 列车全长+临修库或不落轮镟库长度+安全距离”确定。临修库内配备轮对及转向架更换设备、作业平台、起重设备等;不落轮镟库设置不落轮镟床及公铁两用车。

3.2.3 车体外皮洗刷设施

客车整备所入库进路应设置通过式外皮洗刷设备,配置洗刷水循环使用系统及循环水净化处理设备。寒冷地区宜设带烘干设备的洗刷库。

洗车线长度宜按“2列车全长+洗刷装置长度+安全距离”确定。其中直线段长度应为“洗刷装置长度+设备前、后各25 m”。

3.2.4 轮对及受电弓检测设施

客车整备所入库径路应设轮对踏面及受电弓在线检测棚,轮对踏面检测装置需同时适应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拖车、控制车轮对踏面检测要求,并具备受电弓及车顶检测功能。

3.2.5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客车整备所入库径路咽喉处应设车号自动识别探测设备(AEI),对入所动车组车号进行识别,并将车号信息传至客车整备所调度值班室,辅助车辆及生产作业的信息化管理。

3.2.6 其他辅助生产设施

根据需要设有空压机间、车电间、蓄电池间、危险品间、危废品间、材料仓库、乘务员公寓等其他辅助生产设施。

4 一体化整备作业合署办公设施

4.1 现状

客车整备所需设置合署办公设施,以实现统一协调组织动车组检修、车站调车、整备保洁等作业。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较早开行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其一体化作业合署办公设施设置及使用情况如下:

(1)上海南客车整备所。动集一体化值班室1 间(40 m2),会议室 1 间 (100 m2),主机厂办公室 1 间(20 m2),主机厂材料库2间(各40 m2)。

(2)杭州客车整备所。动集一体化值班室1 间(80 m2),会议室 1 间 (40 m2),主机厂办公室 1 间(20 m2),主机厂材料库1间(300 m2)。

(3)南京客车整备所。动集一体化值班室1 间(150 m2,含会议室),主机厂办公室2 间(各40 m2),主机厂材料库1间(300 m2)。

优点:利用既有整备设施改造,设置一体化调度值班室,基础投入少且基本实现了生产作业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充分考虑主机厂办公及材料存放设施,加强了动车组维保工作,提高了检修质量。

不足:由于受既有场地限制,现有一体化合署办公房屋面积略显不足,机务、电务、供电等作业场所欠缺,随着开行动车组数量的增加,生产效率将受到一定制约。

4.2 合署办公设施设置

4.2.1 实现功能

(1)生产计划管理。开展生产交班会,制定作业计划,定期总结作业情况,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安全监控管理。设置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作业安全联锁系统、电动脱轨器系统等,对现场作业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3)信息化管理。实行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引入KMIS、TCDS、TMIS、机务CMD、运用安全管理系统、库内视频监控、车站调车作业计划、机务检修作业计划、客运整备作业计划等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的作业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4)乘务管理。实现乘务出退乘登记、出乘记录查询、出乘计划查询,并包含酒精测试、答题等功能。

(5)检修班组管理。集中设置机务整备作业组、车辆整备作业组、电务整备作业组、客运整备作业组、主机厂售后服务站,保证一体化作业的及时性、联动性、高效性。

4.2.2 设置标准研究

通过对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流程及合署办公设施功能的分析,结合现有运营情况,建议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合署办公设施设置标准见表3。

表3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合署办公设施设置标准

5 结束语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自上线运营以来,运行情况良好。随着铁路技术装备升级和服务质量提高,该动车组将全面替代25 型客车,成为我国下一代普速客车的主力产品,作为保障运输安全的运用检修基础设施,也将陆续进入建设及改造高峰期。通过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维模式及作业分工的分析,研究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整备作业流程,并提出一体化整备作业主要生产设施、合署办公设施的设置标准建议,可为160 km/h 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整备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调车主机厂动车组
基于DMR的成都地铁5号线车辆基地数字化调车系统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石太客专动车组低速过调谐区收H码停车问题分析
中间站调车监控系统维护台的设计与实现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适用于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调车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GPS的调车作业安全自动防护预警系统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高速动车组高压安全防护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