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县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以甘肃漳县为例

2020-09-30

福建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漳县风貌县城

郑 津

(1.福州市长乐区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200;2.甘肃省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甘肃漳县 748300)

0 引言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实施,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甘肃至2020年年底全省86个县区将有70条通高速公路[1]。对外交通的便利化必将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西部县城规划建设在这一历史机遇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行政区划属于定西市管辖。距离省会兰州市218km,县城人口21.17万人,县城驻地武阳镇,陇(陇西)漳(漳)高速,兰(兰州)海(海南)高速定西段即将建成通车,漳县对外交通条件将迎来历史性的跨跃,东连陇西县30min车程,可直通定西、天水市,西接兰海高速至省会兰州不到3h车程。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漳县的产业发展和县城建设显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县城的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拟以漳县为例,探讨我国西部地区县城规划建设策略,助力国家西部大开发。

1 漳县县城规划建设的现状

漳县位于黄土高原和西秦岭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贵清山、遮阳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和漳盐文化、汪氏元墓群、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县城驻地为武阳镇,西南连盐井乡,东北接陇西县,地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约1840m,漳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南北向山山对峙,县城规划建设用地呈东西向狭长状,现有建成区约5km2(图1),2018年县城常住人口为4万人。特殊的山塬沟谷、河川地形,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风貌与山水城市格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领下,县城规划建设成绩斐然,城市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图1 漳县区位图

1.1 城镇化进程动力不足

诚然,城镇化与产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经济是县城规划建设的重要议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漳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均偏低,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两家,县城人口聚集动力不足。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县全县人口城镇化水平不足25%[2]。

1.2 县城基础设施不完善

县城建成区道路系统不完善,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道路功能混杂,过境公路沿着城市滨水休闲地带穿越;供水、供热、污水处理能力适应发展地能力不足;旅游服务业设施匮乏,与发展“陇上生态旅游胜地”的定位不相适应。

1.3 老旧住区居住环境差

县城老旧住区用地占比大(图2),多为1~2层院落式传统民居,“ㄟ”字型屋顶的民居富有地域特色,但建筑年久失修,建筑质量差;住区内道路、给排水等设施严重不足,整体环境脏、乱、差,居住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图2 漳县县城卫星地图

1.4 县城整体风貌特色不足

漳县于东汉章帝元年(公元76年)置县,因其“边陲屏障”的军事地位而得名障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3]。县城自然景观风貌独特,漳盐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建筑富有地域特色,但县城不少新建筑的建筑设计水平与施工质量均不高,地域特征不明显;部分街道实施沿街“一层皮”的改造建设,没有很好地兼顾旧区整体环境的改造和建筑风貌的协调;对建筑高度的规划管控和县城风貌的特色定位研究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规划管理技术措施,个别房地产项目新建的高层住宅破坏县城原有的城市风貌。

2 县城规划建设策略

2.1 持续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近年来,漳县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行生态立县策略成效显著,在甘肃省属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的县份,但因地处西部地区,整体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县城地处漳河河沟地带,四周高山环抱,县城人居环境建设离不开山、水、城的生态环境建设(图3),因此,县城规划建设,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引领,在规划上要协调好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留足城市发展空间,明确生态红线,保护和建设好规划区内的生态系统;在规划建设区内,要安排好山边、水边、路边的绿化体系建设用地,绿化、美化建成区的人居环境;市政设施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推广应用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

图3 漳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图

2.2 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

毫无疑问,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城镇人口聚集和就业的重要途径。陇(西)漳(县)高速公路建成通道在即,县城对外交通完全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北接陇海铁路陇西站仅半小时车程,西有兰渝铁路漳县站,对外交通的便利化给漳县的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基此,县城规划建设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完善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工业集中区,完善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与后发优势,发展矿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查制度,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工业集中区。

2.3 探索保护县城传统特色的旧区更新规划建设之路

漳县县城老旧住区在建成区中占比大,其空间形态为低层高密度住区,建筑多为1~2层传统民居,这些民居的空间布局、建筑构造与营造材料等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是传统建筑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很好地展现了县城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街区空间肌理地域特色明显,但这些建筑现状的质量、性能和室内设施等均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居住需求,需要更新改造、提升建筑品质;其次,建筑外部环境也存在道路、给排水等设施不足问题。因此,探讨完善老旧住区基础设施、旧建筑更新改造或局部整体更新的规划策略,则应坚持微更新或局部更新,避免大范围大拆大建是保护县城特色风貌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有益途径,也是避免县城风貌特色缺失的规划建设策略之一。

2.4 强化县城风貌规划管理

立足西部县城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引导,可以避免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县城新建筑“千城一面”的尴尬,尤其是漳县这类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其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更应重视县城特色风貌的塑造。因此,要从自然生态格局、历史文化格局、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特色等方面,确立该县城市风貌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具体的城市风貌构成系统和风貌控制要素。通过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县城风貌规划和建筑风貌控制技术导则等,强化和提升县城风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重点管控好漳河滨水地带、山水视觉通廊、城区主干道、传统街区等重点地段和节点。新建筑设计,应在发掘当地传统建筑在地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新地域建筑,通过示范项目引导提升为建筑设计风貌控制导则。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县城建筑(尤其是住宅项目)应以多层为主[4],不重传承县城原有的传统格局和历史文脉,营造山、水、城融合的空间格局与地域独特风貌。

2.5 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与决策水平

县城的规划建设离不开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与决策。西部地区县级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难以适应县城规划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应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加强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动对接省市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升规划建设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水平;二是借助外脑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与决策水平,聘请省内外技术力量雄厚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企业参与县城规划与建筑设计,聘请专业技术团队提供陪伴式技术服务,以解决当前县城规划建设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技术决策等管理工作环节缺乏技术人才问题。

3 结论

综上,西部地区县城规划建设的着力点在于:①应对当地的气候与自然生态条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山、水、城融合的人居环境;②结合县城的区位、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城镇化进程的动力;③加强县城风貌规划建设与管理,重点管控和建设好县城的自然生态风貌、历史文化风貌、城市空间格局与建筑风貌。县城旧区的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应避免大拆大建的惯用做法,采取微更新与局部更新的规划建设策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与保护县城传统风貌相结合。

猜你喜欢

漳县风貌县城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包裹的一切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