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忠莲: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不渝发展循环经济

2020-09-30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20年9期
关键词:山东省资源经济

文|本刊记者 陈向国

今年8月上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联名刊发题为《坚定不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文章。文章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布有关循环经济国家专项规划的国家、世界上第三个颁布有关循环经济国家专门法规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推动发展,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发展理念逐步树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得以推行,循环型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渐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断壮大,绿色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几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山东省作为全国三个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之一,其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了了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政协特聘专家、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张忠莲。

成绩和经验

记者:近些年,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

张忠莲: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多年来,山东省作为全国三个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个颁布实施省级发展循环经济法规(《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的省份,在这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取得明显成效。山东省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型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型的转变,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点、线、面”(“点”就是在企业建立小循环,“线”就是在行业建立中循环,“面”就是在社会区域,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循环经济综合试点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应山东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目前,全省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大宗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重点骨干企业“三废”治理基本达到环保要求,形成了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6.5%,为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发展渐成社会共识。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制定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关于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的工作方案》《山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省人大先后出台了《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等法规规章,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标志着山东省循环经济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是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技术进步成为重要驱动力量。山东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矿产资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制造等领域开发了一批先进技术,取得了先进成果,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了一批过去不能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技术难题。企业对循环经济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增多,一批关键技术被攻克,三百多项技术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37项成果获省循环经济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内首条赤泥透水铺装材料生产线在淄博实现批量生产;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生产线在菏泽建成。

三是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涌现58个典型模式案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省循环经济已从最初的修旧利废、企业局部循环、单纯寻求环保达标,发展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从工业领域拓展到农业、服务业乃至全社会;从简单原始到规范多样,派生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通过国家和省两级试点,总结凝练出58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全省循环经济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

四是多层次多形式试点示范格局初步确立,国家级、省级两手抓。山东省顺利完成第一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任务,省、青岛市及14个试点单位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的验收,占全国的11%。目前已形成了由44个国家级、259个省级试点示范组成的,企业带动行业、行业带动区域、区域带动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滨州等4个市县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济南钢城区等2个区市入选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威海市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开始启动。121家(种)企业和产品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77家,绿色设计产品44种。

五是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全省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形成“1119”组织架构(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山东省区域资源与环境发展研究院、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海外创研中心、9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荣获国际著名的“全球循环经济奖(公共部门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省级行业社会组织;山东省区域资源与环境发展研究院作为首个专注于资源与环境发展的研究机构,搭建起以企业为对象、科技创新为基础、泰山学者和智库专家为骨干、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绿色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海外创研中心(日本)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经验,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途径,开启循环经济国际对标发展新篇章。

六是循环经济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逐步开展,科普宣传更加活跃。循环经济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简称“双进”活动)得到积极响应。济南、滨州、菏泽等地中小学从学生教育入手,倡导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潍坊钢雕、青岛废纺、临沂垃圾发电等科普基地,接待参观学习者数万人。400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机、上万个废旧纺织回收箱进驻社区投入运营。青岛城阳区王家曹社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对秸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机械化分类处理,实现了有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成为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先进典型。全省循环经济“三十”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

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以山东为例,说明一下发展循环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张忠莲:山东省作为经济、人口大省和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大省,处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治污的重要区域,承担着“蓝”“黄”两区发展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省虽然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但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大部分囿于试点示范企业或部分先进企业中,还没有形成大部分企业自觉行为。之所以会如此,因为循环经济虽然能够产生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的统一,但需要新技术和一定投入的支撑,需要管理理念和知识的更新,许多企业缺乏人才,不愿投入;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环保成本外部化的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得过且过,长期依赖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不思进取,严重的还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不仅追求企业利润,还要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

二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有时“只循环不经济”,因此很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够。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发展。对于企业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如建材、管件、透水砖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明确政策,在规划用地、政府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产品,鼓励企业积极为社会研究出变废为宝的产品,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良性运转;或者可将相关部门原来收取的固废处置费用,按照谁处置谁使用的原则拨付,让企业在环境治理、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作用。

三是政策落地难。全省虽然初步形成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法律框架,但还不完善,且过于宏观,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再加上部门分割的体制性问题,政策的协调性、连续性不够,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完整形成。此外,基层对政策理解偏颇,企业发展多方受阻的问题存在,部分地方在环保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现象,简单一关了事,此过程中企业丧失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机会。

要坚定不移发展循环经济

记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对此,您有何看法?

张忠莲:把循环经济作为一个基本国策,保持它的战略定力,始终不渝地抓下去,这个观点非常的正确。

第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也就是“3R”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基本内涵与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分吻合,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思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线“两山理论”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才可能把我们这么多少年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欠账补上,消除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还世界本来的模样,重现碧水蓝天、繁星闪烁,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在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国际国内两个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这一个战略决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过去我们提出“两头在外”,也就是利用就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头在外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多年来,我们许多企业的产品行销国际市场,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原材料特别是一些大宗原材料,比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还有塑料原料等,国际市场供应占比很多。世界格局大变动以后,国际原料供应也出现了很多变数,有些原材料供应量会减少,或者涨价,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制造理念,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原材料的采用,一直到原材料的回收利用,都要考虑节约资源。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用新材料和能源,选择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实现循环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有了深入拓展。当前在企业中,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现产业生态优化和谐的一个最佳途径。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循环经济已不再仅仅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修旧利废,而是已经延伸到了产业生态的层面,与产业链的“补、强、延”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二生产线”——也就是说,由于实行了循环经济,企业的许多废弃物已经变废为宝,甚至废水都可以通过加工利用创造出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效益,成为一种有效的原料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在十四五规划中,应该突出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紧密结合与深度融合,以此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强化,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不断地抓下去,久久为功,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山东省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