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术中护理要点

2020-09-30王家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

王家红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胸膜炎症反应,也是结核病之一,是由于胸膜腔内受到结核杆菌或自溶、代谢产物的迫害而产生的炎症,通常以发热出汗、食欲不振、胸部疼痛或呼吸困难等作为临床表现,其诊断的首选方式为影像学诊断[1]。在胸腔镜下能够有效实现胸膜粘连分离,具有较高的治疗效率,且不易复发,但由于手术中护理不当等问题,使得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加强术中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胸腔镜治疗中术中护理进行优化,并分析其护理要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应用胸腔镜治疗的30例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都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术中优质护理),包含8例男性和7例女性,年龄在20~65岁,平均(41.2±4.3)岁,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含9例男性和6例女性,年龄在22~65岁,平均(41.4±4.5)岁,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胸腔镜治疗,术前给予患者相应的B超与X线检查,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建立生命体征监护,检测心电图及血压,取患者胸膜粘连侧进行手术,患者侧卧,做好消毒和麻醉处理,分离胸膜,置入胸腔镜进行全面检查,观察胸膜情况,将分隔打通并清除粘连,清理胸腔内的积液,将胸膜送至病理检查。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基础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导、基本的身体检查与药物使用以及术中的基本护理与手术后的疼痛护理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试验组患者给予术中严格护理,在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好静脉通道,让患者处于一个自认为相对舒适的体位,且方便进行手术,尽量不要影响患者的呼吸,四肢不能处于悬空的状态和被压制的状态,避免造成关节牵伸产生疼痛,使患者处于一个比较舒适放松的状态,并将手术的视野完全暴露出来[3]。由于胸腔镜手术采用局麻的麻醉方式,因此患者术中状态与手术进行有着密切联系,护理人员术中可以询问患者的感受,为患者说明当前手术的进程,给予患者安慰,还可以通过轻握患者的手,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增加自身的信心。同时,要注意手术室内的温度,避免患者受凉,调节室内温度,尽量使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6 ℃左右,并控制好输液的液体流入量,降低心脏的负荷。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紧密的配合医生,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一定要清楚手术的方式,熟悉手术的流程,以便于在医生需要时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手术,保证手术器械传递的过程中准确无误,减少手术的时间,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密切观察患者手术时的反应,辅助医生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瓶内的水柱及气泡情况[4]。

1.3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1)治疗效果,将治疗的效果用显效、有效、稳定和无效来表示。显效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经B超检查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完全吸收,胸膜炎临床症状与分隔全部消失,肺部组织完全复张;有效指的是患者治疗后,经B超检查患者胸内的积液有明显减少,至少50%,而且胸膜炎临床症状与分隔得到缓解,肺部组织大多处于复张状态;稳定指的是患者治疗后,经B超检查胸腔内积液减少不足50%,但又没有增加的趋势,胸膜炎症状与分隔只是得到部分缓解,肺部组织有少部分复张;无效指的是患者经B超检查胸腔内积液没有减少,但也没有增加,胸膜炎症状与分隔没有得到缓解,肺部组织复张程度极小,甚至病情越发严重[5]。(2)肺功能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接受肺功能测试仪对肺功能进行检测,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与用力肺活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s, L)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s, L)

组别 例数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试验组 15 2.73±0.62 3.12±0.58 93.34±15.83对照组 15 2.16±0.41 2.74±0.32 82.67±14.06 t 2.664 2.222 1.915 P 0.043 0.033 0.031

3 讨论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通常是由于胸腔受到感染或伤害而产生的炎症现象,患有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患者胸腔内都会产生一定积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使得胸腔内的积液难以完全清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6]。临床上针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常采用腹腔镜的治疗方式,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治愈能力,而且术后不易复发,但由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容易造成术中感染现象,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肺功能恢复情况不够理想[7]。因此,在腹腔镜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术中的护理,在术中注重对患者的考虑,加强患者术中病情的监测,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专业技能的提升,确保手术过程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术中医护密切配合,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8]。

本文的研究中显示,患者手术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效果更佳,且术后的肺功能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术中的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现象的产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应用胸腔镜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严格加强对患者手术中的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胸膜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征分析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你了解胸膜炎吗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