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2例的临床体会

2020-09-30薛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天麻偏头痛内科

薛勇

(新疆库车县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0 引言

在临床原发性头痛病症类型中,偏头痛较为常见,同时它也是属于慢性神经血管疾病的一种[1]。青年群体是该种疾病的多发群体,并且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2],该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大多数患者偏头痛发作时,常会出现单侧头痛或者双侧头痛,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的影响较大[3]。目前要想治愈该种疾病难度还较大[4],临床上通常采取相应药物对患者头痛症状进行控制,以使其头痛得到减轻。近年来,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3例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3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21例)和研究组(22例)两组,参照组实施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内科辨证施治治疗,参照组男性7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69岁,平均(43.47±12.26)岁;最短病程1周,最长17年,平均(8.25±2.43)年;其中肝郁气滞型5例,风阳上扰型7例,肝肾阳虚型4例,痰阻脑络型5例。研究组男性10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68岁,平均(42.54±12.36)岁;最短病程2周,最长16年,平均(8.33±2.35)年;其中肝郁气滞型5例,风阳上扰型7例,肝肾阳虚型6例,痰阻脑络型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通过诊断与偏头痛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自愿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排除标准: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合并者;存在严重沟通障碍及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实施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用药方式口服,剂量5 mg,1次/d。

1.2.2 研究组

实施中医内科辨证施治治疗,中医治疗偏头痛主要是对止痛、温经、通络、疏风等原则进行遵循,按照偏头痛的具体分型用药具体如下。

(1)肝郁气滞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肋腹胀满、胸闷、脉弦有力等,可对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主要方剂由30 g珍珠母、10 g郁金、10 g醋元胡、10 g柴胡、5 g蝎末、15 g丹参、6 g炒枳壳组成。假若患者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可对天麻、钩藤进行添加;出现呕吐、恶心等可对法夏、竹菇进行添加;出现咽喉干燥、口苦、便秘等症状可对黄芪、龙胆草进行添加。

(2)风阳上扰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咽干、口苦、面红耳赤、失眠、心烦、耳鸣、眩晕、舌质红、头痛、胸肋胀痛等,因此对其进行治疗需对平肝、潜阳、通络、息烽火等原则进行遵循,实施天麻钩藤汤治疗,主要由30 g生牡蛎、30 g麦芽、30 g石决明、30 g珍珠母、10 g钩藤、10 g川牛藤、10 g僵蚕、10 g天麻、10 g佛手片、5 g全蝎末、5 g生白芍组成。假若患者有出现痰浊、口干等情况可对南星、石菖蒲、白芥子等药物进行添加;发生呕吐、恶心等症状可对法夏、白芥子进行添加。

(3)肝肾阳虚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失眠、心烦、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腰膝酸软、咽干口燥等,治疗需对补肾、益肝、养肝、滋阴等原则进行遵循。主要方剂由25 g土茯苓、15 g枸杞子、10 g白蒺藜、10 g天麻、10 g丹皮、15 g熟地、10 g山茱萸、15 g山药、10 g菊花。假若患者食欲下降、腕胀可对山楂、炒麦芽、佛手进行添加;头痛距严重程度较高者,可对醋元胡、全蝎进行添加;体质虚弱者可对川穹、白芍、当归进行添加;五心烦躁者可对地骨皮进行添加。

(4)痰阻脑络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多梦、寐差、舌质呈暗紫色、脉弦涩等,治疗需对通络、活血原则进行遵循。可对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治疗,主要方剂由30 g生龙骨、10 g川牛膝、30 g葛根、30 g丹参、10 g佛手、30 g生牡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酒洗地龙、10 g川穹、5 g红花。假若患者肾虚可对仙灵脾和枸杞子进行添加;精神不佳者可对黄芪进行添加;出现烦躁、眼胀等情况可对大麻、钩藤进行添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患者头部疼痛缓解程度明显,疼痛时间减少,发作频率降低;有效,治疗后患者头部疼痛有一定减轻,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都有所减少或缩短;无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或者加重。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在SPSS 21.0中纳入并进行分析和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皆采用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其中恶心2例、呕吐1例、口干1例、便秘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其中恶心1例,呕吐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为(χ2=12.414,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

3 讨论

在中医内科辨证学科当中,偏头痛有属于慢性神经血管疾病的一种,该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近年来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涨,其中青年群体较为多发[5],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针对该种疾病,临床主要采用中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但是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停留在短期疗效上,长期疗效不显著,治疗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6]。有学者提出对中医学科进行应用以治疗该种疾病,不但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也较低,加之其治疗费用成本并不高,患者接受度高。本文遵照中医辨证分型将偏头痛分为了4个证型,对其实施辨证治疗。其中药方中的地龙、天麻、丹参等药物可对血管运动进行调节,使周围血管完全扩张同时伴有镇痛的功效[7]。川穹拥有镇静作用,可调节人体血管循环,使得脑血管得以舒张,进而对血栓的形成进行避免[8]。茯苓、当归等药物在血管痉挛舒缓上功效显著,可使大脑供氧量、供血量得到增强,在血液循环改善及止痛方面效果较佳。由此次研究得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较佳,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天麻偏头痛内科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