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2020-09-30张彩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阿托脑梗塞阿司匹林

张彩丽

(河北省永年区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急性脑梗塞起病突然,通常发病于患者睡眠或休息时,患者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或半身不遂等,严重者可致昏迷。即使脑梗塞没有脑出血病情恶劣,但是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自身机体体质较弱,患有一些基础疾病,通常在治疗上存在许多慎用药物,导致用药选择受限,这也是一直以来急性脑梗塞疗效提升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1-2]。加之脑部发生梗塞的区域会在短时间内扩大,并伴随诸多并发症,对急性脑梗塞治疗有较大阻碍作用。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急性脑梗塞的理想疗效,因此有较多研究指出联合用药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该疾病的临床疗效。鉴于此,本文将对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65例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62~78岁,平均(69.85±3.24)岁。联合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4~77岁,平均(70.48±3.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 方法

单一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每次100 mg,每日1次,不间断治疗2周。

联合治疗组:阿司匹林用药同上,另加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80)进行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不间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

临床疗效:根据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3-4]。评分下降超过90%即为痊愈;评分下降超过45%但不足90%即为效果显著;评分下降超过17%但不足45%即为病情好转;评分下降不足17%即为无效;评分增加超过18%即为恶化。痊愈、效果显著、病情好转均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比单一治疗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s, mmol/L)

组别 例数 时间 TC TG LDL-C HDL-C单一治疗组 65 治疗前 5.48±1.21 4.79±1.19 2.48±0.75 1.81±0.42治疗后 5.02±1.19 4.38±1.15 2.22±0.73 1.99±0.48 t 2.185 1.997 2.003 2.275 P 0.031 0.047 0.046 0.024联合治疗组 65 治疗前 5.51±1.26 4.81±1.21 2.47±0.73 1.79±0.44治疗后 3.46±0.98 2.85±0.96 1.85±0.67 2.19±0.51 t 10.354 10.231 5.045 4.7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两种指标水平均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的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大脑主动脉和分支出现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液流变学改变,引起血栓、血管闭塞、血管狭窄或者血管壁病理性增厚,形成脑梗塞,严重者出现脑梗死,即脑组织坏死。脑梗塞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等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急剧减退,增加患者家庭负担[5-6]。因此,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减少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比(±s)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IU/L)单一治疗组 65 治疗前 59.34±12.82 42.32±8.26治疗后 42.26±10.87 31.53±6.96 t 8.193 8.054 P 0.002 0.002联合治疗组 65 治疗前 59.52±12.51 41.67±7.98治疗后 31.43±9.53 23.64±6.69 t 14.401 13.959 P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mg/L)

表3 两组患的临床疗效对比[n(%)]

本次研究中,接受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相对接受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血脂紊乱、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因此临床疗效更好。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等,对于血栓形成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阿托伐他汀片是一种HMG-乙酰辅酶A还原剂,阻止3-羟-3-甲戊二酰辅酶A转变为甲羟戊酸,降低胆固醇合成,具有较强的血管保护作用[7-8]。另外,托伐他汀片可减少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同时,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凝以及抗氧化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在两种药物的双重作用下,既改善了患者脑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各类不良改变,同时又对血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康复,提升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认知能力等。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等各指标水平,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临床疗效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阿托脑梗塞阿司匹林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