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2020-09-29张琳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时代有效性

张琳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促使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完善进步。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挑战。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能否正确分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化,评估其对高校开展相关工作的影响,能否准确了解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从时代特征出发,从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

一、引言

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变化特性需要高校针对实际不断进行工作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前,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学生党员人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相关统计显示,近几年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人数在全国发展党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为37%到40%。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新出现的问题也亟需解决。这既是衡量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一项光荣使命,对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1],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基本前提。这不仅关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關键检验,同时还为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从多个角度思考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理论指导,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思索。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出发,其实质是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统一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贯穿着制度建设的内容,规定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范畴。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完整内涵是指在党建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大学生党员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进行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工作。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较多,包括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教育,学生党员的发展、组织生活、主题教育和政治学习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涵义

对于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而言,有效性是其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此项工作成效的立足点。如果不能发挥其有效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失去其实际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体现有效性成为关键点。因此,近年来有关部门以及学术界均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提升有效性进行不断的探究。从问题角度来看,有效性的内涵是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党建工作在教育、组织以及管理形式上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本文认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是指以党建目标为中心,从新时代这一实际出发,结合党建工作价值,以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的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实现标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实现路径以及工作制度的完善。只有达到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部分高校出于成本控制的目的,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党建工作者,一般由学生辅导员兼职党务工作。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存在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导致工作中出现对学生党建目标任务以及工作流程不熟悉等问题。此外,由于党建工作队伍缺乏系统性培训,使得党建工作者缺乏自我完善的平台,日常自我修养也不够,导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味沿用旧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活力和创新性。

(二)不够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心理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党建工作在高校的前期铺垫普遍体现为思政课程,而高校思政课程在课程设置未突显重要性。同时,某些任课教师并未从心理上予以重视。思政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差不大的知识系统,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大同小异。在教学中,没有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加以课程设置,导致思想政治课不仅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对党建的效用几乎没有起到引导。另外,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心理上没有端正态度,往往将其视为选修课,仅仅是出于取得学分的目的而上课。

(三)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依然采用单一的纵向管理模式,即大学党委、各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的三级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党建活动主要是集中进行党课培训,通常采用课堂教学进行主题教育这一单一形式,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基本的模式千篇一律。单一的党建工作方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也不能调动他们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长期的被动学习反而会使学生难以意识到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导致政治思想的松懈。

(四)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影响

新时代,信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党建思想的传播。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快速了解最新的党建思想,知识吸收较快,同时也易于理解和传播。但是,大学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本身思想的单纯性使他们更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腐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这一过程,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诱使他们可能会对党建思想、人生价值观念产生错误的看法。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往往面临着不可估量的风险,特别是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弱,理想信念容易动摇。调查显示,帮助个人未来就业和前途发展的动机已被列为入党主要动机之一,约有58.7%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认为这种入党动机并不违背党的精神,影响并不是很大[2]。

四、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要做好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必须有一支熟悉党建理论前沿趋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优秀个人能力的党建骨干队伍。按照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党建工作应配备专职专人负责,为学生党员的发展打好基础。关于学生党员的培养计划应具备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可与教职工党员发展一概而论。无论是高校党建工作者或者学生党员,都应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党务理论水平作为基本要求,以此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二)提高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

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开展党建工作的相关指示。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高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不是僅仅停留在文件里,而是有切实可行措施,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支持,确保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针对党员入党动机进一步加强教育

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问题,可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重视学生的入党动机,对发展学生党员进行严格控制,并尊重个人意愿,才能发展更多符合党组织标准的优秀青年学生党员。首先,要强化党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党员,避免大范围入党、快速入党等现象。严格把关学生入党动机,对思想不端正,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学生坚决不能纳入发展行列。其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进行其他隐式考察。例如,可以通过党课讨论、党员交流以及向联络人进行了解等方式,加深对学生入党动机的了解,重视学生入党价值观的体现。但是,在考察的过程中,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注意尺度的把握,不仅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另外,在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入党动机教育,要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将入党动机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之中,打消不良的入党动机。

(四)拓展高校学生党员的学习途径

在开展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高校学生党员跟上新时代的党建学习内容,而且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3]。例如,高校可以邀请老党员为学生党员开展讲座,通过老党员的自身事例为高校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参观烈士纪念馆或与其他学生党支部交流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各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组织观看一些重要的政治会议视频,共同学习讨论,并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让学生党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更多的交流。

五、结语

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当前实际来看,高校党组织要注意从组织体制、思想变革、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式,真正使学生党建工作适应党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以实际效果为重点,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侯晋雄.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4(7):30-33.

[2]张国宁,鲁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基于西安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理论导刊,2016(11):49-52.

[3]丁越.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19(7):170-171.

猜你喜欢

新时代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