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雄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及养殖密度研究总结

2020-09-28张平录齐喜荣张红星

河南水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雄鱼催产亲鱼

张 晗, 邓 捷, 郝 霆, 张平录, 齐喜荣, 张红星, 姜 维*

(1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32; 2 西安市临潼区水产工作服务站, 陕西西安710060;3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工作总站, 陕西西安71008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是一种淡水名优经济鱼类,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1-3]。黄颡鱼是淡水名优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由于长期过量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黄颡鱼资源量严重下降,受养殖单产低、出塘规格小且不整齐的制约,市场供不应求。普通黄颡鱼在生长发育时雄性比雌性生长快、个体大,鉴于此,采用性逆转与雌核发育的方法生产出的YY超雄黄颡鱼与正常雌鱼交配繁殖,可获得遗传全雄黄颡鱼,从而实现对黄颡鱼性别的人工控制[4]。

研究表明,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出塘规格和养殖效益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5]。因此,引进黄颡鱼养殖,开展全雄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规模化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可加快推进黄颡鱼的规模养殖,有效减少市场对天然资源的依赖,有利于黄颡鱼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改善水产养殖结构,促进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近两年本课题组对全雄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亲鱼来源及培育

从杭州翔海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购买2龄超雄黄颡鱼200尾。从水产工作服务站自养的商品鱼中挑选2龄以上的雌鱼300余尾。所购鱼均体型正常,体格健壮,体表光滑、健康无畸形,体色黄黑间隔明显,符合品种标准。亲鱼培育是实现人工繁殖的三个核心技术环节之一,本研究采用“三早、三勤”的全面管理模式,即做到早清塘、早放养、早喂食、勤巡塘、勤检查、勤清理。

2 全雄黄颡鱼人工繁殖研究

2.1 繁殖前准备

需对亲鱼成熟度进行检查,要求卵粒大小整齐、饱满、有光泽,透明液透明后,80%以上卵粒核偏位。催产期间可采用流水水泥池,面积4~20 m2,水深0.4~0.6 m,要求内壁光滑或镶嵌瓷砖,配备充气式增氧设备,室外水泥池应搭建遮阳棚,保证催产温度在23~28℃。

2.2 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可采用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孕酮(PG)三种激素混合物;注射剂量为:雌鱼HCG(1600 IU/kg)+ LRH-A(30 μg/kg)+PG(3 mg/kg),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50%。或采用HCG、LRH-A和多潘立酮(DOM)组成的激素混合物;注射剂量为雌鱼每千克鱼用HCG(1600 IU/kg)+LRH-A(30 ug/kg)+DOM(9 mg/kg)为宜,剂量可根据性腺发育的成熟度、水温和肥满度作调整,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50%。

采用腹腔注射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分两次注射,根据水温高低,间隔时间为10~20 h,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4或单独注射LRH-A总剂量的1/2;雄鱼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注射。效应时间18 h。

2.3 人工受精

观察亲鱼发情情况,达到效应时间后,轻压雌鱼腹部,泄殖孔中有卵粒流出时,即可人工授精。具体操作如下:

取出超雄鱼精巢,放在孔径0.25~0.35 mm的金属丝网筛上,在精子保存液中研磨,滤去精巢组织残渣后,每克精巢用50 ml的精子保存液稀释后避光保存,稀释后的精子应在3 h内用完。擦干雌鱼体表水分,将卵挤入到干燥、干净的容器中,每批卵采集时间以不超过20 min为宜。取卵子体积约1/2左右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2%~0.5%),将精子放入生理盐水中搅拌3~5 s,激活精子,再放入卵中搅拌30~40 s进行受精,每500 g卵加入5 ml稀释精子。受精后的卵均匀撒在规格60 cm×40 cm、孔径0.35~0.45 mm的网片上,转移至孵化池孵化。

2.4 孵化

孵化用水的溶解氧应在6 mg/L以上,且应用网孔尺寸0.25 mm的尼龙或乙纶网布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粘附基质上的受精卵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孵化期间用充气泵充气增氧。水泥池微流水孵化放卵密度为1.5×105粒/t水体。水泥池孵化时孵化时间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见表1,孵化期间应每间隔3 h挑出死卵,每天清洗孵化槽,密切注意进水速度并进行调整,在鱼苗出膜10 h后,将水位降至30 cm左右进行暂养后及时分池。产后亲鱼用10 g/L氯化钠和1 mg/L高锰酸钾混合溶液浸泡消毒15 min后放回培育池,强化培育。

表1 水温与脱膜时间的关系

3 全雄黄颡鱼养殖密度研究

两个池塘面积分别2670㎡,经晒塘、注水、消毒和调水后,利用轮虫氧吧结合EM菌培养轮虫。两个池塘放养鱼苗密度分别为15万尾/hm2、22.5万尾/hm2,池塘四周投喂黄颡鱼苗粉料。当鱼苗长至1.5~2.0 cm时,全池泼洒0.15 mg/m3的伊维菌素以杀灭浮游动物和预防纤毛类寄生虫,在食台处挂灯,利用鱼苗趋光性使鱼苗在食台集中摄食,投喂海水5号膨化饲料,日投喂4次(夜晚2次);规格达2 cm左右驯食饲料,饲料为海水鱼5号膨化饲料,让鱼苗自由摄食,日投喂2次;长至5 cm左右投喂黄颡鱼0号膨化饲料。7个月后网捕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全雄黄颡鱼苗池塘培育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亲鱼的选择

主要包括亲鱼的外部形态、繁殖期雌雄鱼的鉴别及雌鱼成熟度的检查包括三个方面。繁殖期雌鱼特征:2龄以上,体重>70 g,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手压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有移动感,生殖孔变圆,松弛和外翻,呈粉红色。繁殖期雄鱼特征:2龄以上,体重>150 g,腹部无膨大感,生殖乳突膨大、粉红色,末端红色。催产前需每隔2~3 d检查亲鱼性腺成熟情况,确定最佳催产时机。雌鱼卵粒大小整齐、饱满、有光泽,透明液透明后,80%以上卵粒核偏位,即证明性腺发育成熟[6-7]。

4.2 水质、水温对繁殖的影响

孵化水质对催产率和受精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孵化率、开口苗成活率及脱膜之后的苗种成活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水温对催产率、受精率的影响不大,但孵化率随水温高低呈两极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孵化率偏低[7]。

4.3 催产素的选择

采用HCG + LRH-A + PG三种激素混合物和HCG + LRH-A + DOM激素混合物均得到较高的催产率。另外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催产率会随催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催产剂过高并不会无限提高催产率,原因可能为亲鱼对催产剂的吸收力有限,并且高剂量的催产素可能会影响亲鱼新陈 代谢,进而影响亲鱼的生长繁殖。

4.4 养殖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出池规格和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出池数量和重量呈上升趋势;综合出池规格、成活率、数量和重量结果,池塘的放养密度以15万尾/hm2为宜,由于密度试验设置重复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雄鱼催产亲鱼
半滑舌鳎基因编辑快速生长雄鱼通过现场验收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斗鱼为什么喜欢争斗
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金鱼如何辨雌雄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