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厂)内机动车安全监管现状及建议

2020-09-28秦智军胡诚肖钬鑫

劳动保护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单位

文/秦智军 胡诚 肖钬鑫

目前,我国场(厂)内机动车(简称场车)保有量及其事故数量均呈增长趋势。本文通过近几年场车事故案例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操作人员、设备缺陷和道路环境是场车事故的三大引发因素。由此探讨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方向,提高场车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水平。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 年底,全国场(厂)内机动车辆共111.69 万台,相比2018年增长了17 万余台,其增长率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占据首位,如图1所示。场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进步,场车的广泛应用也表明其在工厂企业的工程作业及搬送运输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使用管理缺失、安全监管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场车事故数量也在增长。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统计的相关数据,2019 年我国发生场车事故45 起,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特种设备事故比例34.62%、35.29%,相比于2018 年,事故数量虽有下降但占比增加,如图2 所示。快速增长的场车数量和严峻的场车事故发展趋势,凸显了场车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和法律法规,分析了当前场车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并对场车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图1 近6年我国场车数量分析图

图2 近6年我国场车事故分析图

事故分析

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告,发现引发场车事故的因素主要有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设备车辆缺陷、道路环境恶劣等。

违规作业引发事故最为普遍

进一步对近6 年场车事故的数据统计(见表1)进行分析时发现,操作人员违规作业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2018年3 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发生一起叉车坠落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叉车司机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且超速行驶,以及道路积水等因素造成叉车从月台翻落。2018 年7 月,山东省济南市发生一起叉车作业过程中一名搬运工人从叉车上坠落身亡事故,主要原因为作业人员违规作业。以上两个典型案例分别体现了司机和相关操作人员的违规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表1 场车事故原因统计

场车本体缺陷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除了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之外,由于设备车辆缺陷引发的场车事故也时有发生。在场车定期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现叉车存在未设有安全带、货叉架焊补、轮胎磨损严重等缺陷。据调查表明,操作中系上安全带,正面碰撞后的致死率可降低60%,侧面碰撞后的致死率可降低45%,翻车后的致死率可降低80%。而部分场车未设有安全带的主要原因是场车相关标准和规程的更换,导致场车生产制造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场车的安全配置发生变更。如现行TSG 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于2017 年8 月1 日实施,在此之前生产应用的场车司机座椅上大多没有配置安全带。

道路环境恶劣对场车安全作业的影响

道路环境问题是引发场车事故的另一个因素,道路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道路标志设置不规范、道路曲折盲区多等方面。如2011年11月,上海一森林公园发生一起观光车转弯处侧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观光车在弯曲路段行驶时未减速,受离心力的作用导致牵引杆被折断后车厢侧翻,间接原因是园区管理方未在连续转弯处设置减速慢行、连续弯道等安全标志。因此,使用单位在道路环境恶劣处设置警示标志,是降低安全隐患的一种有效手段。

场车安全监管现状

为提高场车监管工作水平,以下从使用单位、检验检测单位、监管部门等角度分析场车使用过程中“人、机、环”3 个方面的管理现状。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操作人员的管理是安全监管的重点,同时人员管理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从操作人员引发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上看,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低、工作状态散漫、未按规程操作等是常见因素。经调查发现,操作人员的管理部门(场车使用单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在车辆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岗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尤其是小型私企常存在未持证上岗现象。《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使用单位根据工作环境和设备特点等要求培训操作人员,正确指导操作人员使用场车,是作业人员管理的最重要环节。

二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违章操作。企业相关作业人员经常驾驶超负荷车辆,造成事故频发。或者驾驶人员为图方便和舒适,不佩戴安全带驾驶导致事故发生,如2018年3 月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事故。在场车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2 条明确要求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设备车辆安全管理不到位

设备车辆管理主要包含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查、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

设备的使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最基础环节。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6.2 条要求: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运行特点制作操作规程。然而,在实际场车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违规操作,企业往往忽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使驾驶人员和相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被置于危险环境。

检查是对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的安全确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正确处理,是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4、2.6、2.7 条规定:使用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检查主要分为使用单位的自行检查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首先,设备的安全使用主要依靠企业自行检查进行隐患排查,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未配置专业的检验工具,仅依靠工作人员的目视检测、简单测量以及经验储备来排查隐患。其次,部分生产企业为减少经营成本采用租赁、转包分工、厂区调用等方式进行生产,造成设备流动性较大。一旦场车在未告知监管部门的情况下发生工作区域变动,导致检验机构无法对其进行正常年度检验,监管部门亦无法有效进行监管。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对防止设备劣化有重要作用,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TSG 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3.2 条,对使用单位开展日常保养工作有具体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未配备专业维修人员,主要还是依靠驾驶人员和生产维修工进行车辆维修工作。此外,部分使用单位注重生产忽视维修,对车辆存在无安全带、货叉架存在焊补等设备缺陷,尤其是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缺陷的整改不到位,导致车辆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道路环境缺乏有效监管

TSG 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 条要求:使用单位在车辆行驶路线上存在特殊路况(陡坡、长坡、急转弯等)时,应当设置保护措施、警示标识等。第3.1.2 条要求使用单位根据工作区域路况,规范作业环境。

实际上,在工厂厂区叉车检验时,经常遇到行驶路线上货物堆垛过高存在视野盲区、交叉作业等情况。尤其是在景区对观光车量检验时,发现在特殊路况(连续转弯、下坡)处无设置警示标识,导致作业环境存在重大隐患。TSG 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观光车辆行驶路线上的坡度、行驶路线图都有明确要求,而对场(厂)内车辆行驶路线只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并且由于场(厂)内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检验机构只能对现场检验情况时的警示标识设置进行检验。因此,道路环境管理只能依靠使用单位。然而,现场检验情况表明道路环境多未设有效警示标识,道路环境缺乏有效监管。

监管工作建议

创新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对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管理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明确指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与节能主体责任。通过对安全监管工作的分析,使用单位通常存在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淡薄和技能水平低、在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道路环境恶劣等问题。因此,使用单位在生产工作中应加强生产责任制度和生产培训制度的创新。

一是生产责任制度创新。根据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不断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作业体系。使用单位应明确生产过程中各岗位的责、权、利,层层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规范分管人员的义务。

二是生产培训制度创新。场车使用单位多为生产型企业,其安全培训工作既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培训,如安全管理人员应侧重人员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操作人员应侧重设备管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

创新安全宣传工作方式

当前安全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区域内发传单、进社区开讲堂、组织文件学习等传统方式。然而,步入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安全宣传工作方式也要讲究创新和艺术。安全宣传工作完全可借助数字化媒体技术,打造一个具有随处可见、随时可学、寓教于乐等特点的宣传新模式。如企业自建APP 或借助相关平台开展安全学习和宣传,将宣传工作做到随时可学;也可定期组织举办征文评比、答题竞赛等娱乐活动,将安全宣传工作融于活动之中;还可以利用媒体开设“安全讲堂”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到随处可见。

创新安全监管工作技术

由于场车流动性强和监管区域划分等问题,场车安全监管容易存在盲区和遗漏。随着叉车租赁市场的迅速发展,或分公司之间设备移交使用,导致使用单位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未经法定检验就长期运行。因此,加强对异地使用的场车监管工作,是当前场车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改善场车监管问题可借鉴共享单车的管理方案——采用电子围栏技术规范用户停车,电子围栏技术即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GPS),判断设备是否处于虚拟的停车区域。场车监管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判断被监管设备是否处在辖区内,当设备驶出管辖范围内时,提示使用人员和监管人员。场车监管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以创建场内车辆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管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事故单位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学中文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西部特种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