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探究

2020-09-27肖丽利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9期

肖丽利

[摘   要]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视角下,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亟须变革仅靠“外部资源输入”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构建“同质横向”的“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组成集群体的各学校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相互支援,共同解决同质性困境,寻求协同式发展,进而促进小规模学校内生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66-03

“公平而有质量”导向下的“优质均衡”义务教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百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也明确指出:“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短板问题,应积极推进乡镇中心学校与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协同式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亟须革新发展理念,促公平、补短板是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然而,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未深入挖掘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去克服自身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研究者应该转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仅靠“外部资源输入”的现状,突破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研究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与同乡镇小规模学校组建教育发展横向集群,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实现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即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模式,促进学校自主、多样和特色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理论特征及优势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内涵及理论特征

1.“集群”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后来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源式集群发展”特指加强学校之间的内部创造力,充分激发自身的供给能力,减少对外源的依赖,突出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农村地区将邻近区域一些规模大体相当的小规模学校“同质横向”组成集群,建设一所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被称为“集群中心校”。组成集群体的各学校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相互支援,共同解决同质性困境,寻求协同式发展,促进小规模学校内生优质均衡发展。

2.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具有突出的理论特征,可从其资源配置、组织形式、管理机制三个层面进行体现。

首先,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是为了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解决教育资源稀缺性和不均衡性两大困境,突破教育资源原有的使用界限,将集群中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不能仅仅依靠外部资源的输入,更应该聚焦内生发展需求,通过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协同式发展。

其次,从组织形式的角度而言,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重要理论特征是突出“学习型组织”。在理论特征上,有研究者提出乡村小规模学校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合作共进、自我评估,实现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形式。也有研究者认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其学校之间地位平等、合作共赢、相互学习、关系融洽、资源系统开放,这也体现出学校集群特征与“学习型组织”形式高度一致。乡村小规模学校属于乡村社区的一部分,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有机体整体。

最后,从管理机制角度来讲,鄉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重要理论特征是体现出“合作管理”理念。迪特玛(Dittmar,F.)的“合作管理”理念表明,乡村小规模学校应统整社会资源 ,以学校为核心,协同社会组织、居民及政府一起,构建“学校—社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区域实践共同体,打造 “村小集群追梦”,共同助力学校创新发展。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优势

自主性和特色性是乡村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的突出优势。

第一,乡村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是由邻近规模大体相当的5~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组合而成的,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从国家主导转向自主发展,通过自身的革新来解决内源优质的发展,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而对于城乡学校合作带动乡村学校发展而言,距离较远、覆盖范围受限、成本较高。

第二,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其资源共享。包括教育设施、师资、经费、教学方法、管理理念、教育改革与评价、文化情境等方面,而城乡学校合作发展因距离问题,常常是实施支教、城乡学校教学交流、委托管理,资源共享过于单一。

第三,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是将能同质发展的学校组合在一起,共同解决难题,实现共同夙愿、地位平等。而城乡学校合作发展是一种扶贫、扶智的外援式帮扶,教育资源流动性较单一,处于劣势。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的模式

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源式集群发展创新了学校的发展方式,为保障这一新型办学形式能有效实施,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集群模式。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核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共享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资源输入方面(教育设施、师资、经费等)和教育资源过程方面(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乡土文化资源、管理理念等)实现共享和合作发展。

(一)教育设施资源共享

乡村小规模学校常常出现教育设施落后、短缺的困境,因此集群内小规模学校应实现教育设施共享,建立设施管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教育设施资源共享流动路径。首先确定集群内共有N所小规模学校,假如有M套先进的教学设备(可移动性,可以是同一套也可以不是同一套),即可将N所小规模学校根据地域分布平均分成M组,每一组采取轮流交换使用的方法。假如先以集群中心学校A为中心,第一套教学设备从集群中心学校A出发流向第一组B,再到C,最后到D;第二套设备则从集群中心学校A出发流向第二组E,再到F,最后到G,然后将这两套教学设备两组交换循环使用(非同一套),最后归还回到A。对于不可移动的教学设施,则可以定期将集群内的小规模学校师生召集到集群中心校A来听课、做实验、参加大型活动等,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师资资源共享

乡村小规模学校常常出现教育师资短缺的困境,比如艺体课美术、音乐、体育等严重缺乏,因此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根据集群内各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数量等,在集群中心校建立教师数据库,根据时间进度安排,采用教师教学交流、轮岗上课、走教等形式。期间,将优秀教师纳入“优秀教师智慧库”,可以定期让优秀教师在集群中心校授范课、开展教学研讨、参加教育教学培训等。同时,将智慧教育、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引入乡村教育中,传递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三)教育经费共享

兴办乡村小规模学校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其教育经费应由国家政府承担,中央财政2018年用于教育的资金已达到3067亿元,80%左右用于西部农村贫困山区,这无疑为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实际乡村小规模学校时常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因为隶属县及中心校管理体制之下,其办学资金往往受到限制,未用到实处。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市“市—县—乡镇中心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垂直管理体制,让乡村小规模学校拥有一定的独立办学权,建立乡村教育发展公用经费独立账户,脱离财政限制。即可以在集群中心校建立经费管理数据库,专款专用,由集群中的各学校统筹使用,满足专项经费的使用,实现经费的共享路径。

(四)乡土文化资源共享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实现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在于文化的传播,建设美丽乡村、丰富乡村文化教育、展现乡村教育活力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集群中心校建立乡土文化资源共享,集群内各个学校应加强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依托当地地域发展的形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准把握所在区域的民俗风气、行为方式等特色文化,开发乡土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学校可将民族歌曲、舞蹈、手工制作、田间劳动、户外学习等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实现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共享

乡村小规模学校规模较小,属于“小班小校”,建议在集群中心校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收集优秀课件、优课视频,研发适合本地教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经典例题、学习资料包等,引入“互联网+”“一师双助直播”,在每所集群学校构建远程网络共同体,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互通共享,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实现外源与内源的有机融合,享受教学优质资源共享。

(六)管理理念资源共享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僵局、突显乡村教育区域特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动态发展的过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集群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地位,盯紧组织发展和变革的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是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是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主要引领者,其领导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是互惠共生的内源式发展形势,应转向多元主体管理治理。要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多元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提供支持。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发展管理制度,确立集群管理部门(由教育专家、督导、校长等组成),管理部门人员主要负责督导、评估、组织集群内各学校的合作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可在集群中心校建立“管理委员会”,由集群内各校长、优秀学科教师统筹管理,具体负责监测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吸纳一些社会组织中的农村社区能人、当地企业管理能人参与到集群学校管理中,但其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调动社会资源。集群学校要能够吸纳多元力量参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建言献策、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从而为学校集群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總之,在大力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新时代,促进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乡村教育短板问题、打破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城乡学校合作发展,仅靠“外部资源输入”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不够的,本文以崭新的视角探究了“同质横向”的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内源式集群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达到节约成本、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同时,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内部力量,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完善管理机制、提供资源保障、引进科学技术等,从而全面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协调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赵丹,陈遇春,赵阔. 优质均衡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57-1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底部攻坚,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取得新进展[DB/OL].[2018-8-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71/201808/t20180817_345469.html.

[3]  Giordano E A.School clusters and teacher resource centres[R]. UNESCO-IIEP,2008(4).

[4]  Dittmar,F.,Mendelsohn,J.,& Ward,V. The school cluster system in Namibia: Framework for quality education.Windhoek:RAISON. 2002(11).

[5]  唐丽芳,周红.区域实践共同体: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8(1):49-53.

[6]  赵丹,范先佐,郭清扬.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基于集群发展视角[J]. 教育研究,2019(3):90-98.

[7]  白亮,万明钢.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县域学校布局优化的原则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8(5):36-41.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