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秋季节肉鸭三种常发病的防治

2020-09-27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7期
关键词:次氯酸钠雏鸭小鹅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提高,肉鸭疾病的流行也日趋严重。除了鸭病毒性肝炎、低致病性禽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常见多发病外,在夏秋季节,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坦布苏病毒感染、球虫病也是危害肉鸭的重要疾病,应加强防控。

一、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俗称鸭大舌头病,主要发生于樱桃谷商品肉鸭,番鸭、半番鸭、绿头鸭、白改鸭、褐莱鸭也有发生。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3~40日龄,发病率5%~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死亡率低,但肉鸭出栏时体重较轻。该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感染。

1.临床症状

5~6日龄时,雏鸭出现精神异常,不愿活动,但大群鸭采食、精神基本正常;到10日龄左右时,鸭群整齐度差,体重差别拉大,陆续出现生长速度较慢的鸭,鸭群开始出现上、下喙短缩现象;到20日龄后,鸭群中短喙和生长发育不良症状更加明显。病鸭舌头突出外露,向下弯曲,僵硬,不灵活,严重影响采食和饮水。病鸭排绿色、白色稀便,逐渐消瘦,出栏时体重较轻,精神委顿,呼吸困难,喙部发绀,眼鼻有分泌物。仔细观察鸭群,有的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脚样;有的单腿跛行,站立不稳甚至卧地不起;有的趴卧在网床上不能站起;有的出现运动障碍,时走时停,后见蹲坐式瘫痪,濒死前角弓反张。病鸭胫骨短粗,容易骨折,屠宰脱毛时容易断腿、折翅。

2.防控要点

(1)种鸭场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净化,加强对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雏舍的消毒。全场实行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清粪、冲洗棚舍并晾干,然后用2%的热火碱泼洒过道、网架等,1小时后再冲洗干净,晾干棚舍;进鸭前7天,用0.2%的次氯酸钠或0.5%的福尔马林泼洒消毒,然后通风干燥;进鸭前2天,用0.2%的次氯酸钠或0.5%的福尔马林再次泼洒消毒,并有效通风换气。将水桶、水线、饮水器、料盘、料线用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浸泡消毒。厂区内外道路、空地用火碱、次氯酸钠等消毒,每周消毒2~3次。粪污做好防渗漏处理,并进行堆积发酵。

(2)接种小鹅瘟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种鸭可在40~50日龄和80~90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雏鸭出壳后1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或雏鸭出壳后1日龄注射小鹅瘟抗体,7天后再注射1次。

(3)治疗。该病发生后,可及时注射小鹅瘟抗体,每只注射1毫升。已经发生喙短、骨骼短粗的鸭无治疗价值,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坦布苏病毒病

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和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

1.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高发病率、低致死率的特点。10~25日龄的肉鸭和产蛋鸭更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新种水禽,经年的种水禽很少发病。在我国南方,反季节生产的水禽产蛋期主要在夏季,发病率较高;而自然产蛋的水禽秋季开产,发病率较低。该病以夏季和秋季流行为主,冬季也有零星发生。

2.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病鸭体温升高、减食、瘫痪、死淘率上升,产蛋种鸭产蛋率下降,甚至绝产,卵泡充血、出血。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率高达100%,但死亡率一般在1%~5%。急性感染的种禽群,发病1周左右产蛋率急剧下降到5%以下,病禽产的蛋品质下降,常产软壳蛋、砂皮蛋、畸形蛋和无蛋壳。患病初期,大群精神尚好,采食量下降,病禽体温升高,排出稀薄、绿色的粪便,污染肛周被毛;接着采食量明显减少甚至食欲废绝,部分病禽行走摇摆不稳,共济失调,甚至瘫痪、双腿向后伸展,产蛋量明显减少。大多数耐过该病的病禽于发病1周左右开始好转,2~3周才能基本恢复病前的采食量,但产蛋率难以再次达到高峰。

3.防控措施

(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①加强水禽场工作人员和物资的生物安全管理。各种生产工具、生产资料、设备设施等物资要经常清洗消毒,场内专用,严禁借出;场外运输车辆或工具不得进入生产区。②加强水禽群的控制,引进健壮的雏禽。不从疫区和发病禽群引进种蛋、禽苗和种禽,引种禽群应严格遵守检疫制度。全进全出,放牧时应注意避开疫源地、候鸟栖息地和喷洒过农药的地方。同时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嚴格执行,使禽群获得对特定病原的抵抗力。③加强水域管理。要保持水禽场水体清洁卫生,最好直接引用无污染的江河洁净水源,通过进水排水系统控制水质。定期用漂白粉等对水体进行消毒。④加强卫生消毒管理。每天要清扫禽舍与运动场,清理粪便,更换垫料,清洗料槽和水槽。禽舍每周消毒1次,舍外环境每月消毒1次,收集的种蛋要消毒后再存放,工具也应定期消毒。消毒时要交叉、轮换使用多种消毒药剂,如百毒杀、石灰乳、漂白粉、烧碱、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对粪便、垫料、饲料残渣、病死禽等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免疫预防。可用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WF100株),按瓶签注明的羽份,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每0.5毫升含1羽份,每只鸭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雏鸭5~7日龄初免,初免后2周加强免疫1次;产蛋鸭在开产前1~2周免疫1次。

三、鸭球虫病

鸭球虫病是由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等引起的鸭寄生虫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临床诊断中有小肠型球虫病和盲肠型球虫病两种。各种年龄和品种的肉鸭均可感染,但以20~40日龄的鸭最易感。该病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鸭主要是因摄食了被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而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南方地区多发于5—9月。网上饲养的肉鸭发病少。

1.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不振,萎靡,缩颈,喜卧,不食或少食,饮水增加,排出巧克力颜色或暗红色粪便,有时粪便中带有明显血液。严重者很快死亡,得过该病的病鸭生长缓慢。

2.防控措施

(1)改善鸭场环境卫生,保持鸭舍清洁干燥,定期清除粪便,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鸭粪污染;保持饮水设施清洁,防止肉鸭摄入球虫卵囊。该病流行严重时,可定期更换垫草,铲除表土,换垫新土。

在该病流行季节和雏鸭由网上饲养转为地面饲养时,可投喂下列药物4~6天进行预防: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磺胺甲基异恶唑100毫克,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200毫克,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200毫克。

(2)治疗。可使用预防量两倍的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连用7天,停药3天后再用7天。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赵万兵  邮编:276300)

猜你喜欢

次氯酸钠雏鸭小鹅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含氯消毒剂不能跟酒精混用
关于超滤在运行时不加次氯酸钠的可行性探析
瘸腿小鹅
樱桃谷鸭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石头剪子布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解食盐水清除甲醛装置
蚕丝被作假有名堂
小鸡雏遇见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