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风歌起渭水波

2020-09-27吴鹏编辑谢泽

中国三峡 2020年8期
关键词:渭水刘恒文帝

◎ 文 | 吴鹏 编辑 | 谢泽

和崛起于渭水的秦人祖先却来源于东方一样,兴盛于渭水的大汉,国都最初却是洛水之北的洛阳,而非渭水之南的长安。刘邦迁都长安,渭水泛波起大风,西汉两百余年基业由此奠定。

迁都长安 源远流长

汉高帝五年(前202)二月初三,刘邦经过四年的艰难困苦,最终玉汝于成,赢得楚汉战争最后胜利,在今天山东境内的汜水北岸登基称帝,暂定都洛阳。

刘邦刚建国时之所以选择在洛阳而非咸阳建都,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洛阳相对于咸阳,更靠近刘邦及其丰沛集团的老家泗水流域,故文臣武将大都支持建都洛阳;其次是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城池繁华,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要比经过秦末战乱焚毁的咸阳要好得多;最后就是要反秦之道而行之,以继承周朝正统自居,这就自然不能选择秦都咸阳,而要立国于平王东迁以后东周的都城洛阳。

不久,齐国人娄敬要到甘肃陇西一带服兵役,路过洛阳,在同乡虞将军的引荐下觐见刘邦。进宫后,娄敬直接问刘邦,“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陛下您之所以定都洛阳,是不是想像周朝一样绵延八百年?刘邦回道,“然”。

娄敬认为,“陛下取天下与周异”,汉朝夺取天下,与西周建国之道,有很大不同,不能盲目相比。周朝是在充分巩固关中根据地,并以渭水平原为依托战胜商朝后,才在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的和平盛世,于洛阳营建新都。在成王时的天下格局中,洛阳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四方诸侯前来朝觐进贡,所需路途大体一致,故洛阳才能与镐京形成两京并立之势。现在战乱刚刚平定,天下满目疮痍,远远不是成王太平之世,稍不留神便会再次动荡,必须选择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作为立国之本。秦国故土关中地区“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左有秦岭高山作为屏障,右有黄河渭水以为依靠,防御要塞遍布四方。秦国经营多年,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可谓膏腴之地,天府之国。一旦天下有变,立马可以征集到百万大军,即使丢失东方六国故地,只要占据秦地,仍可卷土重来。“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稳定天下好比跟人决斗,如果不能扼住对方喉咙或是从其后背攻击,断不会全胜。定都关中,就好比对天下形成锁喉之势,控制了各地的后背。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国家博物馆藏。1963 年陕西省兴平县出土。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

摄影/东方IC

汉代金饼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金饼共出土三百多枚,直径为5.6 厘米至6.5 厘米,重量为250 克至300 克,总重约54.5 公斤,纯度达95%,其表面绝大部分有戳记、戳印,部分兼有文字、符号等铭刻。金饼在当时,一般不作流通使用,只是作为贮藏、赏赐、馈赠、进贡、赎罪等用途。

摄影/图虫创意

鎏金青铜羊形灯

西汉,西安博物院藏。1982年陕西省凤翔县出土。羊身圆浑,呈静卧状,神态十分安详,通体无纹样装饰,素面。羊背部与器身分开铸造而成,并由颈部后面的关纽与器身相连,可以开合。使用时,将羊臀部处的小提纽提起并向上翻卷,羊背部便成为羊头上托起的一个灯盘,可置油点灯。不用时,剩余油脂会通过灯盘一侧的流口倒流回器物空腹内,羊背折回原位,铜灯便成为一件精美别致的观赏品。

航拍汉长安城遗址全景 摄影/视觉中国

摄影/图虫创意

刘邦将娄敬的意见下发给群臣讨论,群臣“皆山东人”,老家都在崤山和函谷关以东,自然不愿西行,纷纷言道,“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东周在洛阳延续数百年,秦朝在咸阳两代就灭亡,洛阳的风水比咸阳好太多。而且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东面有虎牢关,西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亦是铜墙铁壁。

群臣意见似乎也有道理,刘邦一时无法决断,就再问张良。张良支持娄敬意见,认为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地势过于狭窄,田土不比关中肥沃,虽然交通便利但处于四面受敌不利态势。不如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蜀大山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可汲取巴蜀财富,北可在上郡等地养马练兵。“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西南北三个方向都不会受到攻击,可以专心向东钳制天下。“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天下太平,可以利用黄河渭水转运物产供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四方扰攘,军队可带粮草顺流而下前去平叛。这才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咸阳市淳化县甘泉宫遗址 摄影/李军朝/ FOTOE

张良和娄敬都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个危险局面,这就是刘邦当时迫于形势分封的韩信、英布等七个异姓诸侯王,已经南北连成一体,对建都洛阳的新生汉室形成了包围之势。一旦天下有变,异姓诸侯王可直取帝都,后果不堪设想。张良和娄敬极力主张迁都关中的着眼点,均在于其山河之固退可以守、据上游之势进可以攻的完固形势,和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经济优势,凭此足以对付关中诸侯潜在的军事政治威胁。且关中地处西北,靠近边塞,更可调动全国资源对抗已经崛起、为患日久的匈奴。

在娄敬的建议和张良的劝说下,刘邦“即日车驾西”,三个月后就将首都迁往关中,“都长安”。为表彰娄敬建策之功,刘邦任命其为禁卫官郎中,封“奉春君”,还赐姓刘。渭水在助力强秦横扫六合后,又开始滋养西汉盛世繁华。

渭桥定策 致治太平

秦咸阳城横跨渭水南北,项羽焚毁渭水以北部分,刘邦遂在渭水南岸旧址重建长安城。刘邦之后,汉惠帝早逝无亲子,吕后当国,几危汉社。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元老断然发动政变,诛杀诸吕,经过商议,决定立刘邦在世诸子中最为年长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遂派出使节,到代国首府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迎接。

刘恒当时年仅23 岁,对长安的情况一无所知,一时不知所措,后在警备部队将领中尉宋昌的建议下,才决定动身前往长安。走到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后,刘恒驻足不前,派宋昌到渭水桥畔察看虚实。

汉代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摄影/图虫创意

秦汉时期,渭水上有三座大桥:中渭桥、东渭桥、西渭桥。中渭桥最早修建,就是秦昭王所修用于沟通渭水北岸咸阳宫和南岸兴乐宫之间的桥梁,因位于长安城北大门横门外,又称横桥,到汉代改称渭桥,有考古学者认为该桥可能位于今天西安市未央区相家巷附近。东渭桥是刘恒之子汉景帝所修,有考古学者认为西安市未央区王家堡古桥即是此桥。西渭桥是刘恒之孙汉武帝所建,因在长安城西门便门外,又称便桥或西便桥,有考古学者认为咸阳市钓台镇马家寨古桥即是此桥。因此刘恒当时派宋昌所去之桥,只能是中渭桥。

宋昌走到渭桥,宰相陈平等高级官员都在此等候。宋昌回报一切无恙,刘恒这才继续前进到达渭桥。群臣拜谒,太尉周勃请刘恒私下说话。宋昌直接替刘恒给堵了回去,“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太尉若说公事,当着众人的面公开说即可;若说私事,则天子以天下为公,没有私事。

刘恒进入未央宫后即位登基,是为文帝,他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宽减刑罚。汉文帝三年(前177),渭水亲历了一次文帝与张释之在司法问题上的讨论。

一天,文帝车驾从中渭桥而过,有人忽然从桥下跑出,致使文帝坐车上的御马受到惊吓,幸好文帝无碍。文帝下令左右将那人抓住,交给负责司法工作的廷尉张释之处置。张释之依律断为,“此人犯跸,当罚金”,处以罚款若干即可。文帝觉得处罚太轻,张释之劝文帝“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法是天下人共遵之法,法外重刑只能让天下人不再相信法律、信任朝廷。文帝醒悟后,称赞张释之“廷尉当是也”,真乃守法良臣。

此后,文帝在张释之等大臣的辅佐下,继续宽和为政,坚守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治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积极进取,尤其是征伐匈奴奠定了重要经济财力基础。

彩绘陶兵马俑,西汉,1965 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坑出土。 摄影/东方IC

匈奴来朝 声威远播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文帝和景帝时期的黄老无为方针,加强皇权,提振朝廷权威,对匈奴展开进攻态势。元光六年(前129),汉军开始试探性反击匈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为供应前线军需,需从函谷关以东地区调集粮食转运到攻击匈奴的前沿基地关中。主管农林工作的大司农郑当时建言“穿渭为渠,下至河,漕关东粟径易”,在渭水与黄河之间开凿运河,在关中引渭水东流,过秦岭北麓,在华阴流入黄河。武帝批准了郑当时的计划,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三岁而通”。这条水渠全长300 余里,不仅方便从关东沿水路运输粮秣,“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余顷”,还能引水灌溉沿岸万顷田地,“人以为便”。

随后,卫青、霍去病等将军开始对匈奴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三次大规模主动出击,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拓展了汉民族的生存空间。但连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损耗,使得国库几乎被掏空,粮草费用更是不可计数。为恢复并发展粮食生产,元鼎六年(前111),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六辅渠,弥补已经使用一百三十多年的郑国渠灌溉效能之不足。太始二年(前95),大臣白公“奏穿渠引泾水”,奏请开渠引泾水灌溉,水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从谷口(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谷口城附近)开凿,引导泾水在栎阳境内注入渭水,南北长两百里,灌溉4500余顷土地。因此渠是白公主持开凿,故名白渠。凿通后,“民得其饶”,缓解了对匈奴开战以来的民生压力。

因遭汉朝重击,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与汉朝和好。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赴长安觐见宣帝,汉朝在渭水两岸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宣帝车驾从甘泉宫(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出发,“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桥”,匈奴君臣、四方少数民族首领和汉朝官民百姓数万人都在中渭桥迎接。宣帝走上中渭桥,“咸称万岁”,渭水欢腾,众人欢呼,齐声万岁。欢迎仪式结束后,呼韩邪单于经由中渭桥进入长安朝见宣帝。

在这之前,“自乌孙以西至安息诸国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轻汉”,从西域到伊朗,反是和匈奴有来往的国家都畏惧匈奴却轻视汉朝。呼韩邪单于渭桥“朝汉后,咸尊汉矣”,西方国家纷纷以汉朝为尊,西汉盛世至此达到顶峰。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西东两汉四百年后,大汉三分成魏蜀吴。但天下大势亦是分久必合,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必然的,为统一而展开的努力是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渭水在见证西汉一统盛世之后,亦将见证蜀相诸葛亮兴复汉室、再造一统的热望,和北伐中原、壮志难酬的悲凉。

西安至宝鸡河堤路 摄影/王攀

猜你喜欢

渭水刘恒文帝
渭水舍渔
知识追踪综述
家乡的渭水河
罗文帝剪纸作品
止谤妙招
糊里糊涂坐上皇位
人字歌
最意想不到的致富
性情女子与爱人托起前夫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