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花开红艳艳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中职公共音乐课民歌教学初探

2020-09-27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图表民歌中职

康 莹

(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东 东莞 52310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大同的趋势,现在的青少年热衷于各种潮流音乐文化,忽视传统民歌文化。因此,重视中华文化,弘扬传统艺术,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民歌进课堂,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民歌音乐、提高和拓展审美的能力和视野、提升艺术和道德素养,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民歌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

融合信息技术的民歌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充满了活力,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可把民歌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能动性,从而体验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熟悉民歌常见的体裁,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中职公共音乐课教学中如何将民歌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效教学,提高民歌课堂教学质量。

一、调查分析、寻求途径

(一)中职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

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笔者对美术设计专业两个班100名学生的音乐认知途径进行调查。

图表一

在全民信息时代的当下,青年一代被形象地比喻为“网络原著民”,学生们大多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各种知识信息。中职学生的观察力比中学阶段大大增强,记忆力达到高峰,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问题,易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日益增强,具备一定的个性化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中职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与认知

图表二

图表三

调查后发现,学生们对传统民歌作品普遍缺乏认识,兴趣相对集中在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方面,比例高达81%。对于风格迥异的、不熟悉的、内涵丰富的民歌、戏曲、民族器乐作品等,多数学生认为不好听、听不懂,甚至不能接受,只有10.9%的同学感觉还可以。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

笔者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设置两个实验班,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开展实验教学。

立足“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通过微课、慕课、智慧教室、学习通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引领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内化、课后延伸巩固”三个环节进行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投票定内容

教师课前在平台上征集民歌课堂教学曲目,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网上搜索歌曲,提交至平台,票数最高的歌曲由教学机器人在课堂上播放。教师通过数据统计了解学生兴趣和学习愿望,结合课程要求制定教学内容。依托平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生由以往的“被教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民歌的主观学习愿望极大增强。

2.依据数据二备课

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微课、音视频、课前检测题等资料,并发布学生的课前任务,学生接收任务后通过平台完成①问卷星调查问卷;②观看微课进行探究学习;③课前测试练习;④上传研究资料几项工作。教师依据平台统计数据实现教学跟踪、个性化辅导、微调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进行课前二次备课。信息化手段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民歌的美,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生为主体,以学定教”。

(二)课中内化探究

1.堂上任务层层深入

教师把课堂目标细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教师转换身份成为“导学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学习,以得到更好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平台数据跟踪、过程可评可测

教师展示平台统计学生课前完成的测验数据,有侧重地对一些问题加以点评解惑,学生聆听讲解,消化反思课前研习知识情况。堂上设置闯关游戏、在线作答等环节,整个过程都有平台的统计数据,做到教学任务可评可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三)课后巩固拓展

1.个性化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不同,设置分层作业,供学生自选。学生通过手机端“学习通”APP接收课后任务,结合实际学习,可使学生更有热情地延伸拓展知识技能。

2.线上交流与互动

学生分别上传作品,并阐述自己的作品,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同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交流互动,以检验课堂教学实效性。

3.反思评价

依据完整的赏析体验, 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环节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完成实践总结。

三、效果呈现

经过12学时的《大地飞歌》民族声乐作品赏析混合式学习实践,实验班的学生们习得民歌水平取得初步成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一)学生民歌素养前后对比

图表四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使课前的知识传递变得丰富多样,学生成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者,学生根据在线学习自己查阅课程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唱练习,自己发现困惑和问题,主动与同伴、老师进行在线讨论。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宝贵的师生面对面的时间被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

(二)与对照班成绩比对

图表五

(三)学生民歌学习态度前后对比

图表6显示,经过12节的教学实验,学生们普遍反馈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目标实现,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喜欢民歌学习的学生占到了87%。有的学生甚至会进一步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乐器和舞蹈,有的则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艺术社、街舞社等社团。通过访谈,虽然还有26%的学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但这个数字明显大幅度提高了。

图表六

(四)学生对民歌的认知前后对比

图表七

数据变化显示,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民歌的认识深刻了许多,一改原先“老、土、无聊”的印象,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学习民歌能够陶冶人的性情。特别是经过教师引导,教学内容与专业职业岗位对接,意识到学习民歌对未来就业的隐性帮助的学生人数由开课前的16%大幅度提升到29%。

四、结语

民歌来自于人民的劳动生活,是优秀文化传承、高尚情操培养的有效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不应再刻板地继续传统授课模式,应当与时俱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心理、便捷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充满活力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让中华文化大花园里的这朵民歌之花依托现代化教学技术,焕发新的光彩,开在学生眼前,存在学生心间,越开越艳。

猜你喜欢

图表民歌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参考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