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艺课程缤纷 传统魅力彰显

2020-09-26韩立菊

新校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和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高度重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等一系列著名论断。2017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再次掀起我校关注传統文化、实践传统文化的热潮,“国艺课程”应运而生。“国艺课程”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平台,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人尽其才,自主选择课程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项目组长为成员的“国艺课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国艺课程建设。通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反复论证、讨论,以“现代化、生态化、多元化、个性化”为理念,确定了国艺课程六大系列:字以溯源、文以载道、艺以润心、棋以明智、武以振魂、体以强魄。工作小组制订出实施方案,规划了基本的课程体系,然后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课。在选课过程中,老师们又根据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充实了课程内容。比如,“字以溯源”有快乐识字、汉字故事、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项目;“艺以润心”有中国舞、民族乐器、中华布艺、地方戏曲等;“体以强魄”有足球、乒乓球、毽子、跳绳……老师们人尽其才、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多才多艺与文化底蕴。随后,全校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兴趣爱好,自愿报名,自由选课。两千八百多名学生重新组班,三十个“国艺课程”班与二十个“个性课程”班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二、趣味盎然,精心实施课程

每周五下午,随着第二节课铃声响起,操场上,足球、乒乓球、花样跳绳、五彩毽子、少年拳……缤纷多姿,学生们生龙活虎、用心操练;教室里,字理识字、诗歌朗诵、经典阅读、童写童话……丰富多彩,同学们一丝不苟、专心投入;特种教室里,曲艺、棋艺、布艺、厨艺……品种多样,大家兴致勃勃、大显身手;汶源讲堂上,一个二百多人的“吟诵班”正曼声长吟……所有的指导老师都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根据课程项目制订了小学阶段长远规划和学年计划,然后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课,课堂上精心实施,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情改进教法。

例如,乒乓球是一项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被称为“国球课程”。老师制订了课程目标:通过国球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国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果敢、公正等优良品质;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国球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日常自主练习与“精彩周五”集中训练,提高国球水平,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第一学期的课程计划是学习原地推挡动作、各种发球与攻球方法、扣杀与提拉球、转与不转搓球等要领。

再如,“益智学具”课程,师生一起探索体验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等我国古代四大智力玩具。学期末课程老师何盼盼在反思中说:“课程开展前我有些担心,九连环上环、下环各需341步,二年级那么小的孩子能掌握吗?在操作过程中一步出错下面的步骤就无法正常进行,会挫伤孩子积极性吗?然而实践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学习九连环热情高涨,课间经常看到他们练习的身影。我们采用小组互助,学得快的教慢的,一对一辅导,90%的学生现在掌握了上下环的步骤,有的学生已经能闭上眼睛解九连环啦。”学生徐启轩期末赢得比赛第一名后高兴地说:“玩转‘九连环’,提高了我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我变得更自信了……”

三、四轮驱动,常态推进课程

学校把国艺课程与校园文化贯通,与德育工作融通,与日常教学互通,与比赛活动打通,“四轮”齐发力,国艺课程科学高效推进。如,学校建成《论语》《三字经》“德育故事”“善行义举四德榜”文化长廊、52种优秀品质文化长廊、《弟子规》楼梯、24字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按照“读书养德”的原则,学校编印了《七彩悦读》,与“传统文化”一起编入课程表,在课堂学习。学校研发了“乘着诗歌的翅膀”系列诵读校本课程,一至五年级分别诵读《儿童诗》《弟子规》《论语》《百家经典名句》《毛泽东诗词》。在省、市、区立项课题“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又研发了“且吟且诵学古诗”吟诵校本课程。在晨诵、“精彩周五”时间,诵读、吟咏双线并行,琅琅的书声成为校园最美的乐章。

每年四月的读书节、五月的艺术节和中华传统节日,学校会掀起中华文化学习高潮。如读书节的亲子诵读、诗词大赛,艺术节的书法绘画比赛、故事剧展演,春节写春联,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诵“屈子”,中秋节话传说……读书月有“书香学生”“书香家庭”评选,艺术节有“故事大王”“小小艺术家”评选,传统节日有“文化达人”“小小书画家”评选。系列化、主题化评选与比赛活动让唐诗宋词、传说故事在学生脑中流淌,千古绝唱、传统经典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且吟且诵,建设精品课程

吟诵是传统的读书法。师生牵手,开启博大精深的吟诵之旅,品味古典文化的芬芳。老师制订了小学五年的古诗词吟诵课程实施方案,通过吟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涵养学生的精神,滋养学生的人格。明确学段吟诵内容,低年级以五绝、古体诗、蒙学为主,中年级以七绝、律诗、韵文为主,高年级吟诵词和简单的文赋篇章;通过课题奠基、教材引领、专家示范、学习导航、课堂提升、活动促进、展示助推等措施扎实开展。

“且吟且诵学古诗”校本课程,一个年级一本,每学期、每周要学习的吟诵知识、诗文安排得清清楚楚,让学生有“本”可依;每一册前面有课程方案,后面附有教学案例,让老师有“法”可循。植根吟诵课堂,老师总结出了吟诵课的五种课型:开启课、迁移课、练习课、展示课、表演课。2018年,“且吟且诵学古诗”被评为“山东小学十大特色课程”和“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卓越课程”;2019年,在“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观摩比赛”中,老师的吟诵课例《送别诗二首》获一等奖,学校的经验报告《“且吟且诵写古诗”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在2019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吟诵学术研讨会上交流;2020年“且吟且诵学古诗”分别在全国“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校长论坛和“叶圣陶先生语文吟诵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暨吟诵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上分享经验。吟诵课程作为“文以载道”国艺课程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课程,今年学校又被评为济南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校和全国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

五、多管齐下,多元评价课程

国艺课程备受师生欢迎,如何长盛不衰,合理的评价是保障。学校成立了课程评价机构,检查督促老师们的日常课程实施。所有课程都有专职老师,每门课程都有科学系统的实施纲要、计划、备课、作业、反思、评价。评价分平日常规检查和期末综合考评。一是对教师的评价。项目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将常态检查和学期末考核结果计入老师学年量化成绩。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平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进行即时评价;期末采用书面考查、实践操作、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方式,考评课程实施成果。工作小组注重对各个课程项目的过程管理,量化管理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保障了各门课程的高质量与规范化实施。根据上述标准,学校已经进行了四届“十佳课程”评选,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有四十项课程近百名老师受到表彰。学校重视、评价激励、榜样引领,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提高了老师们实施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六、异彩纷呈,展示课程成果

2018年暑期,来自美、德、日等七个国家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90余人来我校做客,中外少年共同开展了以“全球华人一家亲”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布艺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中外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异国的深厚情谊,共同感受到了同为华人的血脉亲情。来自西班牙的张佳逸小朋友高兴地说,真羡慕祖国的孩子,能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美国的刘保罗同学说,中華文化真是魅力无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让祖国的优秀文化在美国发扬光大……在市2018年“中国人寿杯”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才艺大赛中,“艺以润心”社团老师和队员们认真排练、精心准备。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曼妙优美的舞姿、有模有样的戏曲表演、婉转悠扬的诵读、行云流水的琴声,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戏曲《再遇梨花颂》、诵读《如果我是一滴水》、舞蹈《我是红领巾》、歌曲《梨花又开放》全部荣获一等奖。

像这样的展示、比赛,学校每年都有多次,从班内到级部,再到学校,最后推选外出参加各种比赛。近两年,我校30多名同学在市、区合唱、才艺等比赛中获奖。2018年,“体以强魄”社团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与足球比赛中全部荣获集体一等奖。“武以振魂”社团在2019“莱芜武术院杯”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中荣获“集体一等奖”,参赛队员全部获奖。“文以载道”社团近两年有四百多篇习作发表在《作文周刊》等省市级报刊,经典吟诵《鹿鸣》《声律启蒙》和《弟子规》在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上参演。此外,“精彩周五”多个社团活动迎接了国家督导组实地督导检查团、泰安市教育考察团、菏泽市教育考察团等观摩,多个项目在省、市、区现场会中予以展示。

高水平实施的国艺课程,丰实了学生学习生活,发展了教师个性特长,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也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特色课程发展联盟常任理事单位等。

国艺课程,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为师生注入力量。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路上,一直会努力!

(作者简介:韩立菊,齐鲁名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自行车的发明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