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戏剧的现状初探

2020-09-26陈双婷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木兰戏剧素质教育

陈双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戏剧已融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戏剧作为对现行教育的补充,通过引导儿童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体验且反省人类的生活经历,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推广及普及,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教育戏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53-02

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继提出了要在教育中借用戏剧活动帮助儿童成长的理论,即“learning in doing”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理念(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至20世纪80年代,孙嘉琇、华文将英国的戏剧教育引入大陆。随后李婴宁作为中国教育戏剧第一人在英国与戏剧大师希斯考特等专家交流后开始在大陆地区推行教育戏剧。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开始将戏剧课程纳入公立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艺术课程标准》首次将戏剧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这是教育戏剧在大陆发展的里程碑。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也相继开设了教育戏剧相关专业以培养教育戏剧的师资。自此,戏剧教育思潮在我国方兴未艾,并以燎原之势蔓延。

一、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流教育

自春秋战国以来,集结了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结晶的儒家经典——《论语》,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教育观念,从“泛爱众而亲仁”的“仁教”培养理念到兼顾“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足以体现孔子对于素质教育的推崇,这无疑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由此,古为今用,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目标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其中明确规范了美育的作用,“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学科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全面肯定,美育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凸显和强调。

戏剧大家尤涅斯库说“戏劇是人的本质需要”,而非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它应具有普适性。终于在2001年,戏剧作为最古老、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以美育课程的身份跻身中小学课堂。它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普及的音乐、美术课的技巧性教育,是通过自发性游戏、讲故事、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手段来实现体验式教学。为全面推进美育教学,2014年起,北京启动“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发展项目”,打破高校“关门闭学”的高墙,在全市中小学进行戏剧教学,收效甚好[2];以上海戏剧学院为核心的“高参小”项目也相继开展,为当下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第一手实践资料。

二、教育戏剧的功能

素质教育的浪潮虽在不断推进,但长久以来,科举制度的根深蒂固,使教育偏向“客体化”、“工具化”发展,而非“个性化”发展,教育的本质受到了扭曲,教育不应是生产“统一标准件”的工具。教育戏剧推崇从儿童本位出发,注重全人的发展,具有众多功能,理当积极回应这场教育的危机。

首先,从儿童的生理发展来看,戏剧重视口语的表达、读写能力及肢体运用。戏剧多来源于文学作品,儿童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非正式的讨论、即兴的口语练习,以及阅读或编写戏剧故事,通过认识、感受及控制身体来表达实际并不存在的体验。其二,魔法般的戏剧艺术培养美感知觉。通过神奇的“if”(假如),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事、物搬上戏剧舞台,在活动过程中儿童既是鉴赏者又是参与者,由此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三,戏剧活动为儿童认知发展提供最佳演练场所。儿童在“安全的范围”内体验不同的人生,在“假设”的戏剧架构中解放身心,多元地表达观点,在复杂的选择中做决定,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判断,同时在此过程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从实际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是丰富而隽永的。其四,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戏剧是以团体合作为载体的活动,儿童需要学会信赖自己与同伴,认识、接受并了解自己与他人,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最后与同伴携手解决难题,以让自己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在活动中,通过对社会议题的讨论、人际的交往,儿童将真正与社会连接。戏剧教育是以“过程学习”为核心的通识人文教育,它的终极目的是人格教育而非才艺培养,符合当下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社会各界虽已深谙教育之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少有戏剧的一席之地,艺术教育亟需走出“音乐、美术、舞蹈”的框架,打开迈向戏剧的大门。

三、对现行教育的补充

显然,教育戏剧所具备的功能完全迎合当下素质教育的需求,教育戏剧强调以戏剧为教学方法,但并不否认戏剧是艺术表演形式,教育戏剧并非一般概念里专业戏剧课程的教学。也就是说,戏剧是教学的媒介,也是教学的工具。根据教育戏剧的特性,这类戏剧活动最终将落实到教学领域,或运用于不同的教育范畴,如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或运用于不同科目、领域,例如语文、社会、数学、历史、化学等。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富有“弹性”的戏剧与不同学科碰撞,势必会丰富课堂形式、深化课程内容。而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也是思维最活跃的,他们朝气蓬勃、古灵精怪,乐于分享和接受新事物。同时,这也是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教育戏剧本就以“人类生活”为内容来源,且以“戏剧艺术”为基本框架,通过对生活或社会相关议题的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以现下最为普遍的课本剧(戏剧元素融入语文课堂)为例,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戏剧教师选择课本中较难理解或表现形式多样的课文,将其进行改编、整合以成为适合表演的剧本。学生在排演中需要研究故事背景,分析事件,体验人物内心,以实现对于剧本/课文的理解,并得出自己的思考。2019年末,南京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区别于往年大量的歌舞表演,在此次艺术节中,初一年级三分之一的班级选择了戏剧作品。笔者有幸参与了初一(二)班《木兰》的排演,《木兰》取材于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木兰诗》,剧本由学校语文老师及全体学生共同改编并以戏中戏的方式呈现。《木兰诗》原是一首北朝名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将原故事作为缩影,讲述了一群正在学习《木兰诗》的同学们,其中有一位女孩名叫“木兰”,同学们起初嘲笑她的名字像男生,而在学习《木兰诗》后终于明白“木兰”的名字响彻九州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木兰”也终于理解了父母的深意的故事。全剧由二十余位学生参与演出,一部分担任演员以哑剧形式表演,一部分担任配音演员。孩子们非常灵活,并且丝毫没有“演员训练”的痕迹,其中有一位生性胆小的女孩通过几次排演慢慢地敢说、敢做了,大部分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在放学后和双休日继续排练。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在戏剧的激发下,他们的创造力喷涌而出,灵感多、创意妙,借着一股热情和执着的信念,他们在舞台上自在、真实、像玩一样地演戏,真正将“木兰”演“活”了。经了解,除专门的排练课以外,在语文课中老师也会和学生一起练习剧中台词,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师生的一唱一和,使得语文课也更加生机盎然。

可见,戏剧通过“读——思——编——演”的方式将抽象变为具体,学生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又加深了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戏剧融合补充于其他任何学科,都会得到同样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素质教育的浪潮势不可挡,戏剧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做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工作,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教育戏剧虽已不再是“戏剧人的独立行走”,却依旧面临着重重阻碍,学校的实践活动开展仍步履维艰。希望日后,在跨领域的戏剧课程统整中,能让孩子们摆脱“书包和眼镜”的泥沼,真正做到“做中学”及“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1999-6-13.

[2]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小学戏剧课堂课程教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木兰戏剧素质教育
木兰剧片段展示
有趣的戏剧课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若是木兰能网购
戏剧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