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派”黄梅戏艺术风格之浅见

2020-09-26张馨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黄梅戏

张馨

【摘 要】“鄂派”黄梅戏,就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以“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为创作宗旨,颂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用劳动创造世界的“工匠精神”,做到题材丰富、内容详实、艺术求精、风格独特、表现多元、形式新颖、观念创新、超越突破、手段充分、流派切磋互鉴。

【关键词】鄂派;黄梅戏;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36-02

历经多少岁月沧桑,从这里发源的黄梅戏又重新在这里兴起。黄梅戏薪火传承,几经兴衰,终以鄂、皖两大表演体系相互并存发展壮大。湖北省黄梅戏标志性建筑—-黄冈黄梅戏大剧院,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遗爱湖畔,在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于2015年10月举行竣工典礼并投放使用。使湖北黄梅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有一个十分良好的艺术环境进行艺术创作。笔者深切感受到,只有创作、演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才不辜负党的关怀和人民对我们的厚望。

回到现实中来,新时代黄梅戏的发展走向是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鄂、皖两地都在进行着积极而富有实效的探索与实践。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黄梅戏过去多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神话传说”等题材为演出基调,观众看起来很乏味,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为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戏曲文化的需求,以及不断提高的审美、观赏水平,黄梅戏的剧目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继承”“创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词,但是真正做起来不容易。只有继承好传统,才能够创新。好比专业演员要练好基本功一样,大家练功都吃尽了苦头,笔者也不例外。如果一个演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就不可能具备优秀的表演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黄梅戏的继承与创新,首先要从掌握本剧种的传统艺术特征、规律开始,也就是要把前辈艺术家表演的传统经典作品学习继承下来。

黃梅戏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是代表性剧目,俗称黄梅戏“老三篇”。还有《打猪草》《夫妻观灯》《打豆腐》,以及大戏《梁祝》《孟姜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传统剧目的创新空间十分狭窄。因为我们不可能去改变观众所熟悉的艺术风格以及表现形式。例如,我们能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为救李郎离家园”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唱腔旋律进行改变吗?答案肯定是“不能”。随着黄梅戏观众群体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对黄梅戏的热爱需求,“鄂派”黄梅戏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对黄梅戏的剧本创作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要创新艺术形式,首先要有好的剧本。“我们的职业操守就是要颂扬伟大的时代,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赞歌。刻画最美人物,讴歌他们的奋斗人生,把体现中华文化、歌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戏演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那么,剧本题材是关键。近年来,“鄂派”黄梅戏的艺术风格被大家所关注,这其中不乏有学术界的人士,也有广大的戏迷朋友以及专家同行。

笔者认为,鄂、皖两省黄梅戏同根同源,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互联网、新媒体给传统的戏曲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还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大众审美意趣的改变,造成观众群体急剧萎缩,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新时代黄梅戏如何去适应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于是,“鄂派”黄梅戏要抓剧本题材的创新。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打造了大型黄梅戏《李时珍》《李四光》《东坡》《活字毕昇》《和氏璧》《双下山》,以及原创红色黄梅戏《大别山母亲》等剧目,形成“鄂派”黄梅戏《李时珍》《李四光》《东坡》的“新三篇”,成为具有新时代风尚特征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精品力作。

“鄂派”黄梅戏,以中华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彰显男性角色的阳刚之气,一改黄梅戏以女性角色为主,缠绵柔情的风格。从剧目内容到演唱,都让人耳目一新,让观众感到振奋与鼓舞。

“鄂派”黄梅戏,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一致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引领,以“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为创作宗旨,颂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用劳动创造世界的“工匠精神”,做到题材丰富、内容详实、艺术求精、风格独特、表现多元、形式新颖、观念创新、超越突破、手段充分、流派切磋互鉴。

鄂派”黄梅戏艺术风格的形成,不难解读,首先是从剧本题材入手。

以黄梅戏“新三篇”为例。《李四光》《李时珍》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李四光、李时珍都是黄冈人,他们是十分杰出且影响深远的人物。黄冈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苏东坡在此写下“一词两赋”及其他一些佳作名篇,《东坡》这部戏描写的是苏东坡贬谪到黄州的四年生活经历。

“鄂派”黄梅戏,以中华历史文化名人的典型事例为创作题材,实现了剧目题材创新及表演风格创新。

带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新时代黄梅戏已经形成,并唱响全国走向世界。“鄂派”黄梅戏,就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表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实践,使黄梅戏这朵瑰丽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绽放出新时代璀璨的光彩。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狠抓艺术创作,连出精品大戏,为湖北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为新时代黄梅戏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展望新时代黄梅戏事业的前景,笔者和广大戏剧文艺工作者一样信心百倍,戏剧事业百花齐放的春天已经到来。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黄梅戏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黄梅戏喜剧艺术的百年蜕变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