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模拟法例析

2020-09-26满钟华

课外语文·下 2020年8期

【摘要】学生的阅读呈现碎片化,语文教材以单篇短章为主,学生阅读的数量及质量待提高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渐趋重要。本文试图以《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通过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关联紧密的三个情境,进行人物肖像摹写、角色扮演、片段续写,旨在通过情境创设与模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摹写能力、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质与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效果数据反馈及分析,尝试探索情境模拟法在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整本书阅读;阅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4-0005-03

【本文著录格式】满钟华.整本書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模拟法例析——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24):5-7.

引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阅读逐渐呈现碎片化趋势,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小学语文教材选取课文以单篇短章为主,教学则围绕单篇课文展开,学生仅靠课上时间无法达到课标要求的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阅读数量的要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具体建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①随着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列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吴欣歆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即将成为语文课程的‘正规军,已经走上了课程化的道路。” ②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③的整本书阅读的观点。现在,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也是当今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眼中不仅有单篇,而且有整本书的概念,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欣歆教授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具有了很强烈的时代意义,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相当于可操作的手册。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的教学目标,仍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更需要创新教学设计。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以《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通过情境创设与模拟,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整本书阅读的研读过程,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整本书阅读”的“整”具有完整、整体的意思,既包括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也包括对全书内容的周延思考;“本”是阅读的数量单位,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本,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多本;“阅读”,可以是深读、浅读,也可以是精读、泛读,还可以是课内读和课外读。可见,整本书阅读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④教学实践中,不免遇到瓶颈。首先,由于教学过程课时有限,布置了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无法时刻监控到学生到底读没读,读了多少,读书的质量如何;其次,随着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而整本书阅读又需要较长时间完成且不会快速看到效果,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及家长对这种“见效”慢且费时费力的整本书阅读开始懈怠甚至放弃;再次,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模式化的缺点,学生参与方式少、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的困难之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急需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更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本文要探讨的情境模拟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从一个自卑的孩子慢慢变得自信,赢得了周围人的喜爱。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安妮与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的校园生活、成长过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带动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教学活动组织

本次尝试以《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蓝本,通过推介、通读、研读三个阅读指导模块完成。其中推介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看书名、封面、简介,以及目录完成,确定这本书大概讲了什么,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探究;通读是在兴趣的引领下阅读整本书,需要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通过相应的阅读活动检验效果;研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于课上完成,此时学生通过通读环节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差异明显,教师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关注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研读首先通过设置三处情境完成教学,这三个情境的设置,遵照安妮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出场时的自卑,在意别人说她的“红头发”;到维护自尊时的个性展露,反应过激,不服输;再到拥有自信后的独立,热爱生活,懂得感恩。这个过程是安妮成长的过程,也是本书的脉络,学生通过情境模拟体验达到与书中主人公共鸣,一步一步深入阅读文本时逐渐认识人物,理解人物,与安妮一起成长,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片段学习延展到整本书阅读,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而得到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情境模拟法的实施过程

情境一:安妮出场

1.教师导读:安妮是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孤儿,自幼失去父母,辗转被邻居收留,后流落到孤儿院,十一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在绿山墙,安妮结识新伙伴,上学。因为在意自己的红头发,与人吵架,不断闯祸,经过玛丽拉的调教,考入女王学院,并获得奖学金,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玛丽拉,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家乡读书。

2.肖像摹写:听了介绍,同学们对安妮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安妮首次出现在绿山墙,人们眼中的安妮會是什么样的呢?试着以马修和玛丽拉的视角,邻居林德太太的视角,后来成为闺蜜的戴安娜的视角,同学吉尔伯特的视角,画一画、写一写,并注明你所写所画是谁眼中的安妮,稍加说明。

情境二:安妮“发飙”

1.片段精读、精讲: 第9章“雷切尔·林德太太吓坏了”这一章的具体情境,是安妮在到绿山墙生活不久,初见邻居林德太太,被点评自己的红头发时,反应非常激烈。精讲时,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的结构:见面——语言交流——突出关键线索——直接反击——摔门离开等五个部分。其中,“红头发”这一关键线索是引出情节发展高潮的标志。

2.情境创设:选择第15章进行情境创设,因为这一章与精讲的第9章有极为相似的情境。教师通过给定一些具体的情境信息,让学生根据第9章的分析和理解,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要求利用精讲过的结构、线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创设符合人物关系和性格的具体情境。

3.角色扮演:主日学校的教室里,课上,菲利普斯先生在角落里给一个同学讲代数题,其他的学生无所顾忌起来,有吃苹果的,有说悄悄话的,有在石板上画画的。吉尔伯特想逗引安妮,于是激烈冲突发生了。猜一猜吉尔伯特是怎样评价安妮的,安妮是怎么表现的,其他同学、菲利普斯老师是怎么做的。通过角色扮演展示你对这一情境的理解,可以适当地加道具,注意语言、动作要符合人物特征,情节发展要符合书中情节结构要求。

情境三:安妮被夸

1.教师引导: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安妮的红头发,因为安妮对红头发的认知变化,反映了安妮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历程。安妮很介意自己的一头红发,她认为长着红头发的人是不幸福的。因为红头发,她与邻居林德太太发生了一次争吵;因为红头发,她与同学吉尔伯特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为了改变自己红头发的特征,她将头发误染成了绿色,闹了笑话;考上女王学院,准备入学的前夕,参加音乐会,朗诵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听到别人评价自己的红头发为“提香色”时,她终于对自己红头发释怀,从自卑变得自信。

2.给定情境:安妮在音乐会表演结束后,听到闺蜜戴安娜转述有人夸她的头发为“提香色”,戴安娜问安妮:“提香色头发是什么意思?”安妮先是说“我猜想,指的就是一般的红色”,后又失声笑道:“提香是位著名的画家,他爱画红头发的女人。”接着很快活地与戴安娜聊天:“我除了自己,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就算这辈子没有钻石来让我快活也不在乎。我能戴着珍珠项链,做个绿山墙的安妮就心满意足了。”⑤

3.续写片段:根据以上情境,安妮从小到大一直纠结在意的“红头发”被评价为“提香色”,她的演出得到赞赏,她的一切都开始被人认可,想象一下安妮在被夸后会有什么反应,她会与戴安娜聊些什么,回家后又会做些什么,按照她善于想象的个性,她又会想象到哪些美好画面,进行续写。

四、评价反馈

根据一个教学班45名学生对三个给定情境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肖像描摹、角色扮演、片段续写,把握书中设定的人物特征,具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通过以上表格看出:第一,对刚刚出场的安妮,进行肖像描写或画一画,学生基本能够把握安妮的主要特征:满头红发、满脸雀斑,但对于安妮衣着服饰的描写与文本有一定的距离,甚至许多学生关注不到。第二,通过情境二的角色扮演体会安妮的性格特征,课堂上参与扮演的同学共18人,分成三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中扮演安妮的3名同学能够将安妮维护自尊时的过激反应,态度蛮横,不服输的性格展示出来。其中有2名同学在扮演安妮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语言是偏激无理的,富有想象力的,甚至还增加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加强语势。第三,安妮被夸后的反应,进行续写情节,学生能够抓住细节进行刻画,通过安妮的语言、神态描写揭示安妮的自信、乐观、感恩。

三次情境模拟,场景再现,学生感受到了安妮的成长。安妮出场时是一个满脸雀斑满头红发的无理小孩,话多且不着边际,自卑又不轻易认输;经历闯祸,知错改错,收获亲情、友情;最后蜕变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开朗豁达、懂得感恩的知性女孩。这个过程虽然充满戏剧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情境模拟去体会变化,感知人物,产生代入感,理解安妮,理解安妮的种种表现和许多看似怪异的行为,见证安妮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精神成长。

五、结语

通过本次教学组织,我们看到,情境模拟法在阅读课程的实施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人物性格进行解析,见证并参与作品人物的成长,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选择什么情境教学呢?

(一)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这样便有利于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迅速代入角色。安妮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与学生年龄相仿,但经历不同,为了迅速建立代入感,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所以拟定情境为——安妮出场,每个人在陌生人面前出场的机会还是有的,也经历过有同学转学进入自己班级的情况,再加上教师对情境进行介绍,能够迅速与自己的校园生活建立联系。

(二)语文教学本身是丰富立体的课程,能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选择情境给学生的体验一定要丰富、立体、多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适合生活经验各不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节里,有不同才能的学生才能展现不同的闪光点。在这里,情境一让学生可描写,可绘画,情境二让学生角色扮演,情境三续写场景。通过这几种方式让拥有不同才能的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丰富其展示空间。并且,这三个情境的层次是有序的,贯穿整本书的脉络,利于学生建立整本书阅读的全局观念。

(三)教学目标要清晰,结合学生发展阶段,教学大纲,设置清晰的目标,一节课目标不宜过多,所以在这节整本书阅读课堂上,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三个情境拟定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通过感知人物的成长历程提升人文素养。

注释

①李黎明,辛红.小学教师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学科教学探索,2015(10):27-31.

②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11-14.

③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转引自:程翔.从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谈起[J].中学语文教学,2017(1):8].

④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1):4-7.

⑤[加]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姚锦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50-251.

参考文献

[1]吴欣歆.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管然荣,陈金华.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

作者简介:满钟华,女,满族,1979年生,辽宁凌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义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