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深度融合

2020-09-26周笑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专业课融合信息技术

周笑非

摘要: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中职学校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为中职学校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以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方式,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促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更适合中职学生,同时保障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课;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4-0129-02

1 引言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逐渐提高。高校数量有限,针对部分无法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青少年,职业院校作用不容小觑。中职院校面向对象为部分无法正常完成普通教育的学生,其文化基础薄弱学生。针对这类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若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将适得其反。

就中职学校特殊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深度融合,为中职教育教学过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以此实现以发挥教师为主导,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方式的“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研究具有意义。

2 何为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融合

2.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多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及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也被定义为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合体[2]。

信息技术呈现手段相对局限,主要以信息媒体(如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实现。信息媒体运用就是信息媒体的实现方法,包括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法,即信息系统设计[2]。

2.2 中职学校专业课

专业课表示不同教育层次对应院校,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出的兼指定专业知识及匹配技能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要求学习者在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能力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科技与当下的发展趋势,同时借此机会引导学习者独立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故专业课教学实则是培养学习者专业技能及操作技术的重要途径。

中职教育具备特殊的教育大环境,在学习者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针对某特定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最终培养目标,实现具有相应理论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知识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实际技能知识与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故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应以理论、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多数为工厂一线技工,或技术领域的能工巧匠,在实践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但此类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会存在很多原生性问题,比如:“工匠式”的教育根深蒂固,教育专业素养欠缺,在知识讲授时难以同科班教师相比,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困难。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

2.3 深度融合

融合是指融成一体或繁殖过程中的相互结合,主要强调的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深度融合的目的是要真正触及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等。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相融合,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1]将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深度融合,把握其实质,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让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变得更具专业性,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知识。

3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

若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基础,遵循“教学结构理论、创新性思维和多元智能理论是目前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实践的重要理论”[1],实现理论基础融合。

3.1 中职专业课教学结构理论

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结构主要呈現两大问题即普通教育教学结构直接搬入中职教育中、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欠缺。因此应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职业教育不同的受众环境,受众对象以及教学目标整理出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结构及手段的多元化,研究符合中职学校特性的教学结构。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相关教育部门或职业院校需定期组织培训,对此类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及填补,遵循终身学习理念。师范类院校积极培养职业教育科班教师,多方面多途径提高职教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实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2 创新思维理论

职业教育特殊的教学目标,对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创新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4]

积极构建其创新思维理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环节,照抄照搬,循规蹈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发散性思维,利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将重心转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多元智能理论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智能化的产物,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中职学校硬件设备的智能化、专业课教师教学智能化、学生学习方法智能化、中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智能化等。

猜你喜欢

专业课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