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影响

2020-09-26陈颖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神经功能

陈颖琳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0 引言

脑梗塞也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或者缺氧性疾病[1]。该疾病多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疾病无明显征兆。发作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引发意识障碍、颅内血肿以及癫痫发作[2]。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脑梗塞实施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梗死面积[3]。而相关研究显示,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多遗留语言、认知、肢体等多功能障碍。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机体功能,需要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本研究对5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病例,筛选自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以抽签法分组,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11,年龄40-76岁,中位(52.70±10.45)岁。对比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42-75岁,中位(52.16±10.03)岁。纳入标准:患者有头晕、呕吐、肢体障碍等临床症状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塞。排除标准:外伤性脑梗塞;意识不清者;并发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不能正常沟通者;依从性差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发病后,均对症进行溶栓、抗凝、保护脑代谢、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遵医嘱用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多活动。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生活习惯等的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疾病健康教育。对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进行讲解,使患者明确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实施语言训练。指导患者回答简单的问题。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口腔呼气、吸气训练。进行口舌灵活性的训练。并采用播放音乐的方式,刺激患者语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其语言功能恢复[4]。(3)对患者实施生活能力训练。进行吃饭、穿衣、洗漱、洗澡等训练。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实施叠被、做饭、购物等训练。(4)肢体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分步骤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为其摆放合适的体位。并进行床上肢体被动或者主动训练。锻炼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健侧肌力维持等。还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翻身、床头抬高,床上坐起等训练。并尽量保持坐位平衡。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坐位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床旁站立以及步行训练,提高患者下肢功能。这一阶段,可采用肢体平衡器或者矫正器等辅助训练。接着,可对患者进行上下楼梯等训练。对于恢复比较好的患者,可采用逐渐负重训练,提高患者肌力。根据患者情况,每天可进行30min-60min的训练,并延续到家庭训练当中。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神经功能采用卒中量表(NHI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运动功能采用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评分标准:96-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重度运动功能障碍,50分以下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1.3.2 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法进行评估,80分以上为生活基本自理,41-80分为生活大部分自理,20-40分,生活有较高依赖性;20分以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3.3 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

自制调查问卷,邀请患者参与护理满意度评估。评分0-100分,>95分,非常满意,80-95分,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组间对比,护理前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ugl-Meyer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6 14.49±5.18 6.49±3.40 28.63±12.33 68.88±20.13对比组 26 14.52±5.63 9.60±4.02 29.02±10.78 38.11±21.19 t值 0.020 3.012 0.121 5.368 P值 0.984 0.004 0.904 0.0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Barthel评分为(35.69±8.95)分,对比组为(36.26±10.00)分,组间差异不显著(t=0.217,P=0.829)。护理后,观察组 Barthel评分为(73.01±12.03)分,对比组为(56.33±10.29)分,观察组高于护理前(t=12.691,P=0.000),且高于对比组(t=5.373,P=0.000)。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15%)低于对比组(80.7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受损性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后,可能仍然会遗留肢体、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且大多伴随神经功能损伤[5]。机体障碍,不仅会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加重患者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因此,脑梗塞预后恢复一度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根据康复医学理论的建议,脑梗塞预后不良患者,需及早进行康复训练[6]。通过康复训练,可促进受损神经组织修复,改善中枢神经缺氧、缺血情况,恢复其功能。本研究中,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患者实施语言、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的锻炼,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运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7]。患者生活能力有效提升,对护理工作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对比组。这与张潇潇等[8]的研究中,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脑梗塞患者治疗后,会遗留神经以及多功能障碍。常规护理对患者机体功能改善效果不佳。而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对中枢神经进行刺激,对肢体肌力以及关节功能进行锻炼,有效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15%)低于对比组(80.77%)(P<0.05)。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机体功能以及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对护理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出现语言、肢体、认知等功能障碍。这些机体障碍,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本课题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以及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恢复,也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早期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患者预后恢复中,效果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神经功能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面试六禁忌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