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2020-09-26邓俊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评量预见性

邓俊琳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1]。如果不采取及时的临床治疗和适当的护理措施,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2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干预护理前后情况,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0 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B 两组,每组10 例。B 组男6 例,女4 例,平均年龄(65.27±2.96)岁;A 组男5 例,女5 例,平均年龄(66.21±2.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B 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建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吸氧治疗,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变化。

预见性护理干预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决定了治疗时机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处理,具体如下:(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A 组同样的监测患者生命特征变化的护理,备好抢救用药、抢救设备。(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每个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预防办法、预后效果,使患者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预见性护理:加强病房巡视,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变化要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观察并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记录。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轻,评分高于50 分,就可以判定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都有所好转,B 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 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s, 分)

组别 例数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A 组 10 67.1±8.9 45.8±3.5 65.6±8.9 48.7±3.8 B 组 10 66.3±8.2 32.5±3.9 64.5±8.2 33.5±4.0

B 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 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特别是老年群体发病率极高。患者发病后一般表现为颈背部剧烈且持久疼痛。过度的体力劳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能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治疗后,应该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3]。

预见性护理是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以往疾病护理经验针对疾病特点制定规范、高效、科学的护理方案。根据潜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有研究资料显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4-5]。本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跟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明显。A 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 组。此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B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A 组(20%),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评量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