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020-09-26冯叶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尿素氮生化标本

冯叶明

(中山市黄圃医院,广东 中山)

0 引言

生化检验属于常规血液检验项目中的一环,检验项目涉及的有血脂、肝功能、血糖、肾功能等,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是临床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是从血液的采集到血清标本的检测,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稍有差池极易出现标本血清溶血和脂血的情况,从而影响生化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进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情况的判断,不仅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文探究了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后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具体影响,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检验科抽取4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参与本次研究的体检者中有1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22岁~4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4.5±3.2)岁, 所有体检者均健康,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 仪器和试剂

本次检验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日立7180,检测试剂和配套的质控品均由英国朗道公司生产,且均在有效期内。

1.3 方法

将抽取的4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用干净的采血管进行收集,具体需要将每份标本分别置入三个真空采血管中,并分别制备成三类血清标本,分别是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和脂血血清标本(脂血组),然后对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检验的项目主要有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所有的检验需要反复开展5次,并取平均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完对结果进行分析[2]。

1.3.1 血清标本的制备

(1)溶血血清标本的制备:将所有溶血组的血液标本用竹签完全捣碎,然后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每分钟3000r,持续离心5min后即可获得溶血血清标本[3]。

(2)脂血血清标本的制备

将脂血组的血液标本采用与溶血组同样的方法进行捣碎和离心,然后将血清取出,与脂肪乳注射液进行混合,具体的调配比例需要根据两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配置完成后需要将获得的脂血血清标本保管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

正常组的血清标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只需要将标本妥善保管,直至检测即可。

1.4 评价指标

对三组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结果均通过统计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数据的录入采用双人核对的形式进行,以避免录入差错的发生,评价年龄,生化结果评价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并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溶血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脂血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三组生化检测结果

3 讨论

生化检验的全称为生物化学检验,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多个检验类比,比如血糖检验、电解质检验以及肝肾功能检验等。通过生化检验结果,医生能够更精准的诊断患者的疾病,是临床上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也将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一旦存在检验不规范的情况,检验结果将会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治。

3.1 血清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血液检测时检测结果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溶血就是最常见的干扰因素,导致血清溶血发生的诱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体外和体内两种,其中体外因素主要包括有血液采集过程中设置不当、表面活性剂发生污染及代谢等,穿刺困难、血清分离操作不规范、真空管负压不达标等是目前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最常见的溶血原因[5]。体内发生溶血想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化学和物理的干扰。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后血液中存在的高浓度物质会逸出,使得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高于原本的检验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溶血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当然也存在部分检验指标浓度比血清浓度低的情况,因为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后,会进一步促进血清的稀释,使得生化检验的部分指标结果异常下降。

3.2 血清发生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乳糜微粒升高是导致脂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认为血清发生脂血现象的诱因同样有两种,一种是体内脂血,患者在采血前进餐了,尤其是摄入了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或者饮用了富含高能量的饮料,同时酒水的摄入也会引发患者高血脂,还有就是来自于患者自身,若其患有高血脂症,那么血清标本极易存在脂血现象[6]。体外脂血主要是血液样本采集后与脂肪乳发生了混合情况,本次研究中脂血组样本的制备就是通过混合脂肪乳注射液实现的。在进行血清生化检验时最常用的方式是比色法和比浊法,血清由于受到脂浊因素的影响,光线会出现散射情况,导致临床检验结果由于浊度、吸光度以及透光度的变化而出现异常。血清标本只要存在脂浊情况,即使立即采取解救措施比如连续监测也无法最终的效果。当乳糜微粒处于pH值超过10的环境中时会影响血清,致使其发生变化,若在这个阶段采用比色法进行指标的检测,检测的结果将会出现误差,若使用乙醚就能够将脂浊带来的不良影响消除,但是依旧无法改变部分生化指标存在的干扰情况,所以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依旧存在异常[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脂血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以及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也证实脂血现象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是无法逆转。

综上所述,血清标本若发生溶血或者脂血,其检测结果会明显升高,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采血前需要告知受检者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饮食方面。同时从血清样本的采集到检测这个过程中需要遵照操作要求,规范操作,以防出现标本血清溶血和脂血情况。

猜你喜欢

尿素氮生化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素氮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