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0-09-26冀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血栓

冀翔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 山西 太原)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的疾病,患者一般会有头晕、言语不利、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昏迷不醒,甚至脑疝,急性脑梗死的病因有很多,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血管问题的发生。血管狭窄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血栓形成。这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时候。在第二种情况下,心脏另一部分的栓子断裂进入大脑血管,造成阻塞,导致血管梗塞。急性脑梗死是大脑血管突然闭塞。进而危及生命,是一种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遗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已成为我国甚至世界的疾病负担。在脑梗死过程中,治疗虽能疏通大血管,但微血管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很多人眼里,恢复期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忽视了恢复期治疗,一些微看似微小的因素,如疲劳、兴奋,愤怒等,也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患者,脑梗死急性,危及生命。因此,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应注意恢复期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而恢复期治疗的重点是保护微血管。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种类较多,但是不同的药物都有不同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方案,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纳入指标:患者经过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且患者与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指标:排除有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有恶性肿瘤等相关的严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病例后,按照诊疗过程中给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40-80岁,平均(52.48±2.62)岁;观察组男97例,女83例,年龄41-79岁,平均(54.20±2.4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100-300mg/d[2]。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0035)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双抗服用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所以在联合使用时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超过100mg,两组都连续接受3个月的药物治疗,并且在治疗组没有使用其他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NISSH评分量表、MRS评分量表)减少≥80-100 %。较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60-79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卒中总数的60%-80%,是因为脑供血突然的中断而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病因可以是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学的异常造成大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急性脑梗死主要的形成分为两类,一是脑血栓的形成,二是脑栓塞。脑血栓是因为动脉粥样化而导致的狭窄动脉官腔,因为官腔渐渐的形成血栓而堵塞了脑动脉。脑栓塞是由于血流中被栓子堵塞了动脉而引起的,例如,患者的心脏颤动被摒弃左心房内的血栓掉落。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具有多样化,与身体其他脏器疾病、严重的脑缺血、脑梗死的部位等都息息相关,早期的临床表现为身体抽搐、喝水咳嗽、进食困难、行走眩晕、手脚麻木、四肢瘫痪、口角歪斜、口吐不清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昏迷,甚至延期治疗还会导致死亡。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的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必须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可极大的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5]。急性脑梗死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异常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和血栓框架基础,而血栓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抗血小板药物从不同环节干扰了血小板的活化或者聚集,从而显著减少临床血栓事件形成。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阿司匹林为TXA2抑制剂,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G2和H2,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7]。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出血的不良现象,患者第一次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避免身体有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的疾病,如果患者服用3-6个月以后有牙龈出血、腹痛、大便颜色不正等症状,不需要及时的停止用药,告诉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与血小板P2Y12结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预防心肌梗死、血栓塞、动脉粥样化、缺血性脑血栓等所引起的疾病,通过治疗以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动脉粥样化的发生,是治疗脑血栓有最好的药物疗效,可以降低因为心肌梗死或者脑血栓等疾病的死亡率,与阿司匹林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可以长期的使用,但是不能有依赖性的盲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戒掉烟酒,并且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会有双抗疾病的疗效。另外,要避免与埃索美唑等药物[8]。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常单独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血小板血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Me & Miss Bee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