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ll Saver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及护理

2020-09-2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血量异体体外循环

刘 勇

(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OPCABG能降低体外循环下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及对各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1]。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存在血液稀释,故用血量相对较大。Cell Saver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源紧张,降低异体输血风险[2-3]。本研究通过Cell Saver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回输血液,与同期未进行Cell Saver血液回收的25例病人进行比较,比较术中rScO2及术后输注异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中心2017年5月1日~2017年10月30日接受同一组手术人员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50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应用Cell Saver技术组(试验组)和不应用Cell Saver技术组(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3.7±6.5)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4.8+6.1)岁。排除标准为冠状动脉病变同期行心脏其他类手术患者,以及术中因紧急情况中转机者。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桥材料及搭桥方式的选择无差异性。术中两组均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氧饱和度。

1.2.2 血液回收方法

试验组均使用国产Z-3000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全部使用一次性耗材。从手术切皮开始吸引术野中血液,血液回收到血液回收机储血罐内,储血罐中液体是加入肝素的生理盐水(肝素100 mg+生理盐水1000 ml),待储血罐内回收血液>1000 ml或闭合胸骨前开始洗涤并将清洗浓缩后的红细胞注入储血袋中备用。

1.2.3 数据采集

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的Hb、手术开始前的基础rScO2、术中输注自体血后的rScO2及术后输异体血量、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概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病例术中过程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量及术中脑氧饱和度、输异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1例未输库血,另有4例仅输血浆600 ml;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中rScO2、术后24小时Hb及输异体血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护 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为了打消患者的疑虑,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术前向患者说明解释术中采用Cell Saver自体血回收的优点,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法。

3.2 术中自体血回收的护理

血液回收机管道的安装连接及术中血液的回收与洗涤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密切观察回收自体血液的量与性质,并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循环不稳定,应及时提醒医生,并立即将回收的自体血液洗涤回输,必要时应该通知血库备血。

4 小 结

如何减少术中及术后用血,是近年来心脏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4]。术中应用Cell Saver自体血回收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自体血回收机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输血量,而且还有效缓解了临床血源紧张和输血交叉传播疾病等问题,是患者安全用血的最佳选择[5]。

本研究显示,在OPCABG术中通过Cell Saver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多数患者可以不输库血,有效避免了各种不良反应。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有效缓解了血源紧张与用血供需矛盾的现状,避免自体血液浪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安装及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7]。

猜你喜欢

血量异体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为何春眠不觉晓
围术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头低截石位与Trendelenburg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排血量影响的比较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
EPO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供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