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院派玉雕初探

2020-09-24岳峰

天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院派玉雕文化产业

[摘 要]具有八千余年历史的中国玉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是一个延续时间最长,而且从未间断的重要文化载体。21世纪,在玉雕艺术行业出现了一个概念性的名词——“学院派玉雕”。学院派玉雕概念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与传统玉雕有着必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有所区别,但绝对不是对立的关系。探讨学院派玉雕出现的过程、语言表达及思想理念。

[关键词] 学院派;玉雕;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J50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2-0022-06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岳峰.学院派玉雕初探[J].天工,2020(2):22-27.

一、学院派玉雕的出现与构成

数千年来,我国玉雕技艺一直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办了技工学校、工艺美术学校及玉雕专业培训班等培养玉雕技艺的专业人才,使中国几千年的玉雕技艺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客观证实院校培养玉雕人才也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到了21世纪初,国内不少艺术类大中专院校,也开设了玉雕艺术专业或玉雕艺术专业进修班。一批已经从事玉雕行业的有志者、有过一定玉雕实践经历的年轻人,分别到全国各大中专艺术院校进修。同时,有一批从全国各艺术院校学习美术或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了玉雕艺术的创作。从学院毕业或在学院进修的玉雕师,他们对时代有一定的敏感度,美术基础理论更为全面和扎实,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立足当下,表现时代的精神和审美取向,对以师徒传承为主的中国玉雕行业来说是增加了新的血液。所以,顧名思义,学院派玉雕的出现与学院毕业或进修的这个群体肯定是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但如何明确划分学院派玉雕的概念性界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

如果用师徒传承与非师徒传承的方式来界定的话,20世纪开始从事玉雕行业的宋世义、郭石林、吴德昇等一批老先生,以及张铁成、田健桥、崔磊等青年大师们,他们既有师傅传授技艺,又经过了技工学校、工艺美院等大专院校的进修学习,他们算不算学院派呢?如果用纯学院培养的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群体来界定,他们的创作动机、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及玉雕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也还很难形成玉雕行业中的一个风格鲜明的玉雕艺术流派。如果我们用抽象艺术的个性表达与追求行为来界定,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所有院校毕业而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人员,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诉求也有所不一。我们提倡百花齐放、风格多样,但有些个性艺术的表达,是积极向上的,是阳光的精神追求,也有个别个性艺术的表达是消极的,是悲观的心态流露。甚至有些玉雕作品从不考虑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对于那些对历史和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玉雕艺术创作者来说也有失公平。

如果用“当代艺术”的理念来界定的话,也很难成立,因为“当代艺术”与“经典艺术”是不同的。经典艺术是由社会和行业都基本认可的标准所创作出来的高水平的艺术精品。而当代艺术是把所有已有的标准作为每一次创作所要突破和解放的界限,将每一件作品都能够创作出一种新的可能、规范,或者至少是技术和形式方面的突破,以作为作品成立的理由。这就是艺术史经历现代艺术革命后的重大变化与最大的区别。我们需要当代艺术的创新理念,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有些当代玉雕艺术的作品会成为经典,永久传世。但也可能有一些当代玉雕艺术的创新作品都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因此,我们现在还不能简单地给学院派玉雕做出一个概念性的定义。因为任何一种随意的行为,都是对学院派玉雕这个新事物的不尊重,都是对这面旗帜的不负责行为。作为发展初期的学院派玉雕,现在还需要探索、积淀和完善,探索在当下如何构建当代玉雕艺术之路,如何建立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语言表达方式,使玉雕艺术创作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形成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一定的群体规模,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理论体系,那时我们再来总结提炼什么是学院派玉雕,可能更为恰当。

学院派玉雕的主要力量及主力军,应该是近年来从各艺术院校毕业的或经过各艺术院校进修过的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学院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教师配置的多元化,是学院派玉雕的最大优势。在学院的学习环境中,艺术的创作理念、艺术思维的方式及流派风格和观点都能得到广泛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多方面地接触知识和吸收养料。而这种丰富的知识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超脱无限的创作思维空间,艺术雕刻风格的丰富多样,精炼而富于哲理的思想表达及语言方式的表述,正是师徒传承玉雕技艺中薄弱的地方。传统玉雕中的师徒传承制,特点是专一专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心领悟意,有些技艺也许是在“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下传承的,这其中包含着师傅一辈子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也不乏一些绝技。师徒制的传承关系,犹如父子般的情感关系,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传授与相处中,师傅把一生积累的经验及绝技传给徒弟,徒弟也能把一种技艺学到极致,甚至能超过师傅。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而且也从师傅身上学到一些思想、精神及做人的准则,是学院派玉雕略显不足的地方。鉴于上述客观现象的存在,在当今世界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学院派玉雕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泉水,汇入到我国玉雕行业的大海之中。学院派玉雕的出现与介入是时代的必然,是给古老的传统玉雕艺术注入新的动力和气息,是我们值得关注与关切的。这也说明了更多的艺术学子注目于传统的玉文化行业,去践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院精神,探讨如何让玉文化这一延续了八千年的文化载体,仍然发挥作用和影响力。探索如何把中华民族敬玉、崇玉、爱玉、藏玉、惜玉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展、创新,使之得到传承和延续。在传承玉雕技艺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时代创意,以期服务社会。

从这个角度上讲,师徒传承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多数的师徒传承所形成的一个现象,就是什么样的师傅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徒弟。因此,他们的雕刻创意、创作思想,理论修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院毕业的学生,创作思维是没有框框的,创作理念是没有局限的,他们不会按照一种模式和规律从事玉雕艺术创作。他们的创作思维是跳跃式的,在大幅度的求新、求变中追求最大的艺术表现力与特殊效果,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的可贵之处,就是永远在探索之中。

二、学院派玉雕的语言与表达

艺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玉雕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独特的形式与意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一直作为上层建筑和顶层架构,既指导着意识形态,又丰富着社会生活。玉雕艺术应属于造型艺术类别中的雕塑艺术范畴,而且该艺术只能雕不能塑,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可见其难度绝对大于其他类别的雕塑艺术。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不仅在中國的美术史或雕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美术史或雕塑史中也应该占有一定的位置。

人类对玉的认识和使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不同地域都出现了许多使用玉和信仰玉的文明。早在距今八千年前我国的兴隆洼文化就出土了大量玉器饰品;距今六千年前的凌家滩文化也出土了丰富的玉器文物,如祈祷状玉人、玉鹰、太阳神玉板等;公元前4世纪的斯基泰玉雕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猎食的情景;公元前6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兽面纹玉饰;公元前2世纪的玛雅人使用的玉杯、玉兽面、蛇形器、玉壶、玉佩、玉人等;公元10世纪的毛利人佩戴的图腾玉佩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记录,以及逐步形成的信仰,这种记录和信仰对后期社会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院派玉雕,应该是以当代学院艺术思想为主体、用当代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作为玉雕艺术的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学院派玉雕是传统玉雕的拓展和延伸,从“因古、袭古”进而出新,形成风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入当代艺术元素,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现在人们似乎很自然地把学院派玉雕艺术与当代艺术相联系,这也不无道理,因为当代艺术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重要艺术门类的当代玉雕艺术,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创作中好的作品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从而满足精神需求,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玉雕创作,既要展现出时代精神,又要体现出核心价值观;既要经得起社会的评议,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学院派的玉雕群体对时代有一定的敏感,更加注重玉器作品的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唯美性和高雅性,其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性风格也更为突出。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立足当下,表现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对当代玉雕艺术创作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在继承、发展、弘扬、创新中国玉文化的今天,学院派玉雕的出现是值得我们呵护和拥抱的。

学院派玉雕的创作者,在经过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进修之后,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在玉雕艺术创作上,他们在突出传统人文思想的同时,追求着“逸品”境界的纯粹性,在处理人物、山水、树木和背景等细节时,强调“意趣”的艺术体验,尝试“空间”的审美,意大于形。玉雕的核心是玉,学院派玉雕以为“玉雕——语言”是一个很对称的结构,他们用玉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用作品来传情达意。学院派玉雕就是要通过认真地认识和观察这个时代、去深深地体会和感悟这个时代,挖掘和提炼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握当今时代的精神、情感、脉搏和审美趋向,用玉雕艺术的特殊语言和表现方式,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玉雕艺术作品,给后人在玉雕作品上留下这个时代的记忆和符号。在表达自己思想、观念、主张的同时,试图通过玉雕语言找到自己的发声形式,跳离传统玉雕艺术的思维模式和束缚,越出藩篱,创造属于自己的可塑精神空间。

“玉雕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围绕文化内核、创作出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普遍审美的艺术作品,是发展玉雕产业与拓宽玉雕市场的前提要素。玉雕创作也要把握从投资型艺术市场到消费型艺术市场转化的有利时机,满足市场从玉种、材质、投资转向艺术内容投资的理性需求,实现从手工艺品到艺术作品的回归和提升,不偏执、不浮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抓住艺术市场本质,厚积薄发,使情怀和技术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达到观众的深度理解和市场的高度认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精于实践、勤于总结,学院派玉雕应关注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增强行业定力,立足实践,放眼时代。从玉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玉种开发、行业引领、国际交流与传播等方面,拓宽视野,开创新局。对行业的集约化、标准化的研究不断拓展,同时也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开发、模式升级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为价值确权和市场延伸提供实际支撑。站在全球视野和时代高度,从文化属性、社会功用以及国际审美等角度对特定玉种和背景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发挥院校资源,利用行业优势,对接国际机构,衔接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运用全国、全社会资源,广开思路、深挖细耕,做大玉文化产业基础,做强玉文化产业内容。

三、学院派玉雕的思想与理念

学院派玉雕,是以学院思想为主体,用当代视角和表现手法进行玉雕创作的艺术语言。学院派玉雕的核心是思想、艺术、玉料的完美结合,其可以包容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用玉雕来呈现不同文化、宗教和艺术等,不仅是把玉雕作为雕塑艺术,而且重视系统理论研究,重视作品的创意,表达当代的思维,从文化艺术层面去定位玉雕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艺术批判,在创作中不断修正理念,最终上升到文化哲理的高度。玉雕艺术的创作应当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来多方面汲取营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灵感,使作品既接地气,又有情感和温度,还具有一定的艺术含量,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与追求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之中。

近年来,学院派玉雕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了“中国当代学院玉雕展”“当代玉雕艺术作品展”“当代玉雕艺术创意展”等多场展览活动,分别从不同高度、不同视角展现学院派玉雕的风貌,是近年来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青年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优秀作品的汇聚和展示。从这些富于时代气息及不乏新意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整体所展现出来的造型能力严谨自如,值得称道。造型能力体现着“技能”和“观念”的融合,由此产生的作品具有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力、感染力。学院派玉雕展出的作品材质的多样性,可谓新玉石进入了“杂粮时代”。诸多体现“观念自觉”题材和元素的应用,丰富的跨界、融合的艺术手法,可谓表现风格呈现出“战国时期”。从展出的个别作品中也能找到一些“稚嫩”的感觉,在表现手法和技艺上还不尽完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一些理念、观点和行为上可能还有待于继续研究、探讨和完善。但是,学院派玉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地成熟、茁壮成长。从现阶段市场上玉雕作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的现象来看“学院派玉雕”,便体会出其创意的弥足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学院派玉雕,是对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当代艺术对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加持与礼赞。

学院派玉雕,魂在文化。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里面不能缺失当代成分。历史上的任何一件最珍贵的艺术品都饱含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表现方法上,都带有每个时代不同阶段的烙印。学院派玉雕艺术家通过材质和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主张,通过玉雕探索自己的发声形式,可以说是诚实的、探求务实的一种表现。我认为:学院派玉雕不能简单地用当代玉雕艺术来诠释,其新锐、前卫,将当代的审美取向及时代的气息融入到传统的玉文化之中,把包括题材、玉材、治玉工艺、玉器形制及纹饰和其他玉文化的内涵,用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感悟、认识与理解,及对传统哲学的思辨和美好事物的诠释等,力求创造出具有当代意义的玉文化内涵。因此,学院派玉雕需要玉雕艺术修养、玉文化修养和治玉工艺等多方面的修养,去完成玉雕艺术创作。学习传统,扎根华夏,立足当代,放眼未来,最终蜕变转化为当代艺术玉雕。学院派玉雕艺术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应该是深植于传统玉雕艺术且又具有当今时代元素的最佳结合。学院派玉雕艺术更应该是生长在中华大地土壤中的树,是开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花,是结在中华历史文明中的果。传统是一个文化体系,解读传统思想的内核,系统地加以继承与传播,以当代人之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加工创作继而成为艺术作品,是当代玉雕艺术家所应承担的使命。也正是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和时尚化,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接近传统、了解传统和热爱传统。

学院派玉雕是传统玉雕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传统玉雕的发展和延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入当代要素,既遵循艺术本质,又体现社会功能,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以玉为媒,记录时代发展,描绘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发扬时代主人翁的精神,勇于担当责任,在注重思想观念表达的同时,实现对社会、对时代的表达。

新常态下国家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玉雕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舞台和机遇。当代学院派玉雕,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连接行业与院校的桥梁,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传统艺术当代表达、中国艺术全球表达的前沿阵地,发挥其连接行业与院校的优势,充分打造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一帶一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更多的资源和活力。艺术是世界语言,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要开放兼容,学习借鉴世界各地优秀文化成果,以全球视野、时代情怀,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创作优秀玉雕作品。同时,注意吸取跨界跨行的经验与模式,挖掘智慧资源和市场资源,提升业态层次与业务形式,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和行内行外的影响力。

2017年,大英博物馆征集了7件中国当代玉雕艺术品永久收藏和展示。2018年,在“中国西班牙国际友好城市艺术交流展”上,来自毕加索、达利、米罗、马丁、安东尼奥等国家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与中国当代水墨画家、玉雕艺术家作品联袂展览,展开了东西方艺术和近现代艺术的时空对话,多件玉雕艺术品被西班牙中国艺术馆永久收藏,西班牙高迪博物馆为中国玉雕艺术家挂起五星红旗。

玉者,国之重器。希望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学子,用你们敏锐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观察视角、聪明智慧和思想情感,加上你们对当今时代的认识、理解与感悟,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的玉雕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岳峰,中国著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家,中国玉文化学者,中国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品交易所高级顾问。中国文化艺术品收藏联合会高级顾问(香港),岳飞思想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主编:《新疆文物古迹大观》、《丝绸之路珍品集》《丝绸之路研究文献书目索引》、《新疆历史文明集萃》(获中华民间图书提名奖)、《丝绸之路西域文明》。

发表论文:《书画鉴定方法研究》《论文物鉴定与文物鉴定学》《高科技时代下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论我国收藏历史上的第四次高潮》《论文物鉴定与文物鉴定学》《尼雅遗址考察记》《呼唤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雪域珍宝—天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艺术品投资与市场分析》《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东西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八千年的历史与辉煌》等。

出版专著:《和田玉与中华文明》《中国玉器鉴定》。

(编辑:李艳韬)

猜你喜欢

学院派玉雕文化产业
“学院派”藏族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学院派主义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