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阅读兴趣培养之微做法

2020-09-22李马雄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阅读兴趣古诗文

李马雄

摘  要:古诗文拥有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沉淀结晶,其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尝试从教师自身和教学细节入手,培养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兴趣;教师示范;教学细节

农村初中,因条件所限,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功利化等等,导致阅读兴趣缺乏、能力有限,对于新课程所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或是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运用、文化的传承”等等,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笔者七年级开学第一课提问:“请你背一首你最熟悉的诗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请你介绍一首最喜欢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两个问题,学生几乎统一在《静夜思》与《咏鹅》里。仅有个别学生背《赋得古原草送别》,当然,他也只能背下前四句。

“为什么它是你最喜欢的诗歌呢?”

“因为它好背。”学生回答的毫不客气。

多年来,从没听到我们语文教师所期待的所希望的,如名师课堂中的回答:

“XX的意境优美,我仿佛看到了……”

“XX的情感真挚,他深深打动了……”

据了解,大多学生幼时,在家长帮助下,背过些许唐诗宋词。之后,多种因素影响,初中时期,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对古诗文没什么好感,课外基本没主动背过古诗文,难以完成“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无法做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文核心素养无从谈起。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唤醒并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古诗文之习惯,对于提高他们阅读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

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们说到学习,都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所以,笔者尝试从古诗文入手,着重于培养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指导他们理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养成他们古诗文阅读积累习惯,争取能如课程标准所言:“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师应主动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师范出身的教师们,肯定很熟悉的一句话,说是正是我们教师的模范作用。

1.教师的态度。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博士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教师态度之作用毋庸置疑。

不管是初一新生,或是中途接手其他班级,第一节课,笔者都要表明态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我们一定要学好语文、学好古诗文……”教学中也一以贯之表现对语文对古诗文的熱爱。师者坚持对语文、对古诗文之热爱,能很大引领学生对古诗文之兴趣。尤其初一新生向师性这一特征还是很明显,我们务必利用好。

2.教师的范读。央视栏目《朗读者》被喻为是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带动了全民阅读。这就是朗读的作用。小学校园那朗朗书声还是一如既往悦耳,可初中朗读状况堪忧,连早读晚读,学生也常是埋首赶作业。

那么,我们要怎样激发学生“读”之兴趣呢?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加强朗读要求之外,必须加强教师的古诗文范读。范读中教师庄重的态度,抑扬顿挫的声调,自身领悟的情感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豪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悲怆等等,教师的深情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加深诗文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更重要是营造学生“读”之氛围,激发学生“读”之兴趣,带动学生“读”之状态。因为,当教师努力咬正字音,融入情感,助以手势表情,摇头晃脑沉醉于古诗文时,学生课堂的专注力非常之高,相比录音视频,教师的范读效果远远超之。

3.教师的背诵。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文教师都明白背诵对于古诗文的重要性。可现状却常是“背诵靠压,默写靠罚”,遇上《出师表》一类的长文,学生更是叫苦连天,背诵效率可想而知。偶尔布置或检查背诵时,还会听到学生冒出一句话“老师还不会背呢!”这,可是会影响师道尊严。

教师的背诵对自身素养、对教学、对学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教师能示范背诵,与学生们一起背诵诗文;能在课堂上熟练地引用诗词名句,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能在介绍背景、拓展延伸时,背诵一些经典。如此自能激发学生“背”之趣,激励他们主动地背诵积累。反之又促进教师的背诵,提升教师素质。这不正是《礼记》中“教学相长”吗!

某节课上,笔者文白相杂,给学生讲“庄周梦蝶“,不料一学生脱口而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意外汗颜之外,更多的是满意。

二、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细节,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古诗文演讲。布置课前一分钟古诗文演讲,或推荐介绍古诗文、或赏析诗文名句。一段时间之后,任务成了习惯,积少成多,习惯成了兴趣,辅以诗歌鉴赏技巧的训练。笔者相信,面对近年新增加的古诗鉴赏,课外文言文,他们能够轻松面对。更重要的是他们背诵的古诗文,自主积累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得以陪伴终生。

2.古诗文中的故事。每一篇诗文的作者、背景就是故事,苏轼的一生无数正史的、传奇的故事,或真或假,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我们讲“乌台诗案”;学习《水调歌头》,我们讲其诗文书画美食等;学习《定风波》,就可以讲讲他“日啖荔枝三百颗”;学习《核舟记》,还可以说说他与佛印的对联笑话……故事可教师先讲,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搜故事背景,搜相关诗文,搜名家评议……

诗文背景、作者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更有助于理解作者作品而“知人论世”。相关诗文,形成群文阅读,激发兴趣外,还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名家评议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思考能力,提高鉴赏创造力。

诗句中的意象、典故就是故事。范仲淹之“衡阳雁去无留意”中为什么“雁”不过衡阳?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来由。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姜尚与伊尹的故事……

3.多方联系,学用结合。学了古诗文,自然要用于实际。指导学生用诗句形容校园家乡之景,运用于爬山眺远之感,抒发奋发理想之志;能说之后,再指导他们运用于作文,作文丰富高雅了,自然又激发古诗文阅读兴趣。

而大多农村初中生深感枯燥头疼的文言文翻译理解,其实也不乏趣味。常用的文言字词,如“走”“汤”,让学生用方言说一说,不正是“跑”“热水”的意思吗?《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持汤沃灌”在学生兴奋中牢牢记住了。古文中“既望”“既克”与英语的过去式仿佛,“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同英语相似。语文课上夹杂方言、英语,自能使学生乐在其中。

以上激趣方法很细微,还有待补充完善,但笔者坚信重视培养古诗文阅读兴趣,一定能促进学生爱语文、爱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2]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张敏敏.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19).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阅读兴趣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