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储备蕴含哪些智慧

2020-09-22黄金生

新传奇 2020年33期
关键词:粮仓秦国储备

黄金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古人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历朝历代都对粮食仓储给予足够的重视且不遗余力进行建设。考古学家发现,最迟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祖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储存粮食。

“天下之大命”

古人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历朝历代都对粮食仓储给予足够的重视且不遗余力进行建设。在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考古发掘发现其中藏有很多已经腐烂的粮食。这表明,最迟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祖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储存粮食。甲骨文中曾发现有商王命臣下巡查仓廪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国家级别的公共储备。从周朝开始,国家对粮食储备制度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

官办粮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先秦时的粮食产量必须三年丰收,才能积蓄一年的种子和口粮以应对灾荒,而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这种事又往往不可避免,故 《礼记》认为:“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能成为国家了。这段名言成为后来历代政权设计粮食储备制度的经典理论。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饭的国情下,粮食储备制度对调节国家的粮食供求情况、抵御灾荒、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价、稳定民心、实现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仓成为古代称王的关键

从周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都兴建了规模不等、层次多样的仓储,仓储制度逐渐趋于成熟,仓储规模不断扩大。据推论,古代从西府(今宝鸡)到东府(今渭南)的渭河两岸,到处都是粮仓,关中平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公元前647年,秦国丰收,而秦国东面的晋国,却遭遇饥荒,粮仓十有九空。晋惠公只能向已经结为“秦晋之好”的秦国买粮食。为了维护两国关系,秦穆公决定向晋国输出万斛(大约150万斤)粮食。

秦国一次向晋国出售如此多的粮食,肯定是在留足了国内所需口粮后才出口的。贮藏如此多粮食的粮仓,自然应该遍布秦国各地,且数量极众。《商君书》里曾对秦国粮仓有所记录:“粟如丘山”“万石一积”的粮草仓库随处可见,咸阳城的粮仓甚至“十万石一积”,连最初秦孝公因农业生产条件限制而放弃的故都栎阳,也建有 “二万石一积”的大粮仓。

正是这些粮仓成就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灭掉六国后,官府开始建立更大规模的粮仓。从职能上看,已经有了储备库、运转库和供应库的分工,比如都城附近的咸阳仓就是大型储备库和供应库,而建立在河南荥阳县东北方向敖山上的敖仓就是当时最大的粮食中转库。

在楚汉争霸之时,敖仓便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刘邦先下手为强,“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但随后“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可见敖仓在那场战争中的重要性。

隋末大乱时,粮仓同样成了影响谁能称王的关键。瓦岗军将领李密在夺取洛口仓后,大量饥民和缺粮的义军投奔,为瓦岗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随后,李密大意丢失洛口仓和回洛仓,数十萬之众一瞬间崩溃。元末群雄并起,人人都在争夺天下,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其奉行的“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九字箴言密不可分。

“天下皆置义仓”

在中国古代,粮仓不仅能够应对战争、饥荒、旱灾等意外情况的发生,还能对市场供需起到调节作用。“正仓”是指国家设置于各个州(郡)县的仓库,由州(郡)仓和县仓收纳百姓所交租税,除了部分上缴朝廷及供军之外,正仓粮储还要用于支付地方官员的禄廪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而“常平仓”制度则是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最大的创举。所谓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在丰收之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粮价过低损害农民利益,歉收之年卖出所储粮食,以平抑市场的粮价。

除了官办的常平仓外,还有另外一种具有赈济性质的义仓。义仓可视作地方州县设立的常平仓。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工部尚书长孙平上奏建议设立的义仓具有明显的民间慈善性质。义仓的本义是“民办”粮仓:仓库设于乡间,仓粮由乡民自愿捐献,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粮仓由乡民中威望高、声誉好者管理,管理人员定期轮换,有利于仓储透明;遇到灾荒时,义仓可以就近赈济,及时便捷。但这项制度明显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现实执行中总是困难重重,所以,历朝历代总是时立时废、时兴时衰。

但义仓蕴含了古人极大的智慧,建造上也大多布局科学、设计奇巧, 具有珍贵的文物和建筑价值,其中有“天下第一仓”之称的丰图义仓直到如今还能使用,每年收储调运粮食两万余吨。

令人惊奇的存储技术

中国古人对于如何进行粮食储藏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古代储藏粮食的建筑有地下和地上之分,地面下的建筑为窖,地面上的则为仓。为了更好进行粮食储存,必然会对粮仓的设计和建造提出相应的要求。汉代陶仓大多具有仓顶,仓顶包括悬山顶、四阿顶等,多数四面出檐,起到防雨的作用。陶仓的仓底有平地式、足式和干栏式,无论哪种仓底都具备一定的防潮湿作用。

汉代先民已经认识到了储粮环境如果潮热,就容易生虫变质。因此,汉代粮仓墙体较厚,开设较少的仓口或门窗,以此增加密封隔潮性能。此外,老鼠也会使粮食受到侵害,因此在不少干栏式陶仓上,我们可以看到支撑仓房的柱顶安装有防鼠的挡板装置。

考古工作者们甚至在隋代修建的含嘉仓160号窖内发现了满满一窖时人存下的粮食,谷粒颗粒分明。后来人们用仪器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粮食虽然已经发生碳化,但有机质的含量仍高达50%以上,中国古人存粮能力之高,实在是令人惊奇。

从古至今,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每个人来说,不浪费一粒粮食是最基本的守则,只需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粮仓秦国储备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最美的粮仓
五张羊皮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
瞒天过海
鸡口牛后的故事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