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与兴:点亮美好“中国之夜”

2020-09-22

时代邮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夜市星空经济

建设美好中国夜文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对古已有之夜价值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必将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高品位:夜生活之变

大城市“千城一面”,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发展的坐标和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城市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向和谐社会和绿色宜居方向发展。

白天的经济指标固然重要,夜生活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同样不容忽视——高品位夜生活,已然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标准之一。

重庆夜晚的魅力,更多体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中。2019年8月,重庆“夜市文化节”再度开幕,27个区县有超3万商家参与,共40余场主题活动,令山城热闹升级,过去用门板、竹竿搭起的早期夜市,发展成现在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的“特色夜市街区”。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有所克制,但山城的夜生活始终激情澎湃。

上海的“锦江乐园夜市”也已迈入第六个年头。今年的夜市共有摊位51个、小吃150多种,其中新品占比15%左右,今年整体规模较往年有所缩减,但夜市从季节性开放转变为全年不打烊。

夜生活不仅有喧嚷热闹,还有宁静清心。重庆北仓、二厂等文创街区,吸引不少人前往,静静度过慢时光。这些街区里最有名的地方当属北仓图书馆,它免费向市民开放。今年6月,上海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其中倡导“夜读”的主题板块“深夜书店节”,中心城区有近30家实体书店加入。

夜间演出和博物馆夜间活动,堪称夜生活的高配代表。在西安,游客进入大唐芙蓉园,“入梦长安,共赴盛唐”;在新疆,历时三年打造的大型实景音乐剧《昆仑之约》,今年5月底在乌鲁木齐市南部的天山脚下持续热演;在广州,歌剧《马可·波罗》在广州大剧院上演。

今年6月的每周五和周六,苏州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国不少地方的文博场所也尝试以多种途径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开发更多夜间文化活动,逐渐开始引领新型文化休闲习惯。

高品位的夜生活可为城市繁荣带来机遇,给城市居民精神需求提供出口,同时也能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有利于形成标志性城市空间。夜生活,还可以更迷人。

高质量:夜经济之思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夜经济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

疫后的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地陆续出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激发城市活力、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除了“吃买”,夜经济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牛磊认为,目前我国夜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她还认为,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们日间消费方式的纵深化,虽逐渐在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拓展,但大多仍以夜游、夜市和美食街为主,娱、体、展、演等消费市场还有待提升。

当下我国的消费正在复苏,夜经济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信心的激活剂之一。但对标“高品位夜生活”,夜经济要满足高质量诉求,还需直面现实矛盾与问题。当前夜经济文化内涵不足,消费场景尚显单调。一些地方的夜经济缺少人文情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另外,部分地方的夜经济,还没有在规范化与“烟火味”之间找到平衡点。环境污染和少数扰民事件,对城市正常运转产生滋扰。而经营者作为夜经济主体,也存在诸多担忧。夜间摊位租金、补贴,以及税费减免力度等,都影响着小经营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位专家、从业者认为,真正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政府耐心培育与悉心引导。

发展夜经济,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案。将经营模式、商户类别和经营环境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夜间经济街区。同时,应对地铁口、公交站、道路改造等进行配套规划,实现人员引流,设计游客动线,通盘考虑各项工作部署,以及协调交警、城管、消防等部门共同支持。

此外,应当引导夜经济向富有人文内涵、体现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以夜间旅游消费为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既有需求端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坚实基础,也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可支持发展“22时后”夜间到家服务经济,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域,发展餐饮外卖等“互联网+生活服务”,扩大传统夜间经济的服务范围,把方便快捷的夜间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

此外,需要改善城市夜晚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并提供其他良好的基础服务保障。夜经济要更好发展,有待各方助力形成活力,勾勒出城市夜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高格局:夜文化之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漫漫长夜成为许多故事发生的舞台。那么如今,夜晚也在讲出精彩的文化故事。

今年夏天,南京举办了“遇见夜金陵”系列文艺展演,越剧、民乐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将表演带到街巷广场,让艺术气息在人间烟火中流动。“五一”期间,苏州沧浪亭街上,“浮生市集”悄然开启,身着古风服饰的老板忙里忙外,行人仿佛在画中游。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实景演出昆曲《浮生六记》,“非遗”与“世遗”携手,呈上精美文化大餐。

星空也成了夜生活的主角。随着中国天文科普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星空。《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自2005年发起星空大会,先后在青海、云南、江苏、内蒙古等地举办,累计吸引全国各地天文科普和教育工作者、天文爱好者共2000余人次参加,已成为全国性观星交流盛会。

随着夜间生活的火热和夜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亮起了霓虹灯,但也有不少地方选择在适当时候关闭灯光,还夜晚以本真。为治理光污染、保护夜之黑暗,一项名为“暗夜保护”的工作正在我国多地展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成立星空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开展暗夜保护工作,科普暗夜文化,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暗夜保护区和暗夜公园,为社会提供探测和欣赏星空的地方。

2014年,中国第一个暗夜公园在西藏阿里建立,目前国内已在西藏阿里、那曲,山西太行洪谷,江苏野鹿荡,江西葛源建成暗夜保护地。

近年来,暗夜保护工作从深山草原逐渐走向城市。浙江省杭州市于去年发布的《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中,提出“黑天空”的概念,是首个将“黑天空”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规划体系的中国城市。根据规划,杭州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良渚遗址保护区等9类地区设置“黑天空”区域,这些区域可设置功能性照明路灯,但是完全不设置景观照明灯,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让城市的一部分天空暗一点。

在夜生活、夜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忘守护自然之美。各地开展的暗夜保护工作,正在将星空璀璨的夜晚还给大众。

猜你喜欢

夜市星空经济
大观楼夜市掠影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