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下中国传统美学的复兴困境浅析

2020-09-21杜艺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球化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西方美学以很大的文化势差大行其道。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学理念,但却无法占有一席之地。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学技术的 “溢出效应”形成的文化霸权,古老的中国该如何应对?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传统美学的复兴困境及其成因,通过深刻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中国传统美学复兴;复兴困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美学曲高和寡

(一)中国传统美学开端就很高

中国传统美学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对“美”进行阐述的是老子,他提出一系列关于美学的范畴,比如“道”“气”“虚”“实”“玄鉴”“自然”等。之后,孔子提出过“美”与“善”、“文”与“质”。庄子则推崇自由境界,“心斋”“坐忘”等。先秦哲学中的“气”的概念,经过汉朝《淮南子》和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先秦哲学中的“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则凝练为“传神写照”这一美学思想。

以老子提出的“气”与“道”为例,自然界中的事物已经不再是以客观形式被孤立地讨论了,而是作为系统内的一部分被认识。这种在时间、空間两个维度上的审美体验,使一次处理的审美对象变多,审美对象间的联系变得复杂。

中国传统绘画从宋元士夫画开始,讲究书画同源,以书入画。造诣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画家往往也是饱学之士。中国画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文学修养、哲学思考、情感意志、内涵广博深厚等。

(二)中国传统美学需要很高的鉴赏能力

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是在魏晋时期,当时崇尚“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和汉代强调艺术的政教功能不同,当时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文人不再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强加到画作上,而是欣赏画作本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美学已经开始对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艺术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知音”一词的提出,说明审美鉴赏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研究课题。画家创作是一个编码的过程,鉴赏是一个观者解码的过程,这本密码本就是当代人欣赏中国古典艺术需要的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是囊括中国历史、儒释道学、诗词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智慧的总和。想要获得这种鉴赏能力非博览群书,通透入理,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可。

(三)中国传统美学的鉴赏需要灵性

在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美学思想又依次发展出了诸如“意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境”“三远”之说、公安派性灵说、“妙”与“趣”等美学学说。从这些提法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的鉴赏能力不只是“博观”。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更需要顿悟,需要天赋。西方艺术创作只要通过反复系统的训练,通过美学法则的学习、应用,基本就可以完成,而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相比更加强调天赋。

二、当代西方文化势强

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其产值在GDP中占比都普遍高于10%。美国近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1/4,仅次于军工行业。美国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高达43 %,率先完成了从工业化向“创意经济”的重大转型。[1]可见,当代西方文化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事实。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频出

西方古典文化可以明显分为几个部分: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巴洛克、十八世纪洛可可艺术。前后文化间的继承性不大,后一段文化一般是在前一段文化被推翻后建立的。西方文化的这种阶段性表现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众所周知,当代文化包装、传播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典型化,只有典型化才能在种类繁多的市场经济下吸引到更多的目标用户,分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西方文化的阶段性特点和艺术市场的典型化需求一拍即合,为艺术精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西方传统文化的多样化输出

欧洲地区美国的影视业、出版业、艺术表演、娱乐业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十分发达,长期占据着文化产业的世界霸主地位。其影视作品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基本上被迪斯尼、索尼、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环球、华纳兄弟7家大公司瓜分。美国电影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美国唱片发行量占国际市场的20%。[1]

西方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实现多样化输出,而且很多是以娱乐的方式包装起来然后输出,要知道,娱乐化倾向更加迎合受众心理。

(三)西方传统文化正在培育大众

大众传播的概念最早见于西方。西方通过大众传播这种方式推广西方古典文化,使用大众传播技巧,使传播的广度、影响的深度都大大增加。西方的美学思想正是通过电影、广告、建筑、产品等媒介向全世界的人们传播。值得重视的是,这种传播不是同一水平面的民主式传播,而是一种具有势压差的优势传播。这种优势不是西方文化本身优于其他文化,而是附加了西方当前科学经济发达的因素,产生晕轮效应的结果。利用别国对西方世界工业发达的崇拜心理,西方文化的传播就容易得多。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因为崇拜西方发达社会的科学和经济,从而不加分辨地认定西方文化比本国的文化优秀。当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殖民已经培养出了许多这种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认识,但是情感上却非常狂热的受众。这些支持西方文化的受众将会是在西方文化扩张上的不小助力,但对于其他文化的传播却是巨大的障碍。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围

千百年来,中国作为一个自成闭环系统的农耕民族,第一次遇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对文化入侵缺乏认识,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面对文化入侵,我们没有切实可行的抵御方法与应对策略。

(一)培养国人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当代人想要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就要自己懂自己本国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国民艺术教育:一种是通过学校进行正规系统的艺术专业教育;另一种是通过政府、民间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演出、展览来实现。

关于培养国人对传统美学的认同感,首先要充分理解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其次要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最后通过意志来指导行为。

(二)创作出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

对民众进行艺术教育,举办艺术活动,培养优秀的艺术家,是创作出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的前提。没有好的艺术教育就难以培养出好的艺术家,没有好的艺术家自然难以出现好的艺术作品。没有好的传统艺术作品会导致我国艺术无法崛起,同时导致民众对我国艺术发展的强烈不满。

(三)政府给予财政和政策上的扶持

据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支持从2012年的1689.22亿元提高到 2016年的3165亿元,增长87.36%。[2]这说明中国愈来愈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了。邻国韩国对艺术也是非常重视的,早在1998年就提出“文化立国”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3]最重视艺术的国家要数日本了,日本民众间流行着一个说法: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发展到何种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精神生活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4]总之,政府重视并给予财政支持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于政策层面的扶持,也是非常多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6]近几年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集中力量举办了“中法文化年”、美国“中国文化节”“中华文化非洲行”“中俄文化年”[7]等一系列大型对外文化活动,并已成为亚洲国际文化活动中心。

四、结语

就过去中国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因为我国文化有创作难、理解难、鉴赏难、主观性大等特点,所以,对外传播更显困难。总之,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不能照搬西方文化传播的方法,只能借鉴,还是要将重点放在艺术文化教育普及和传统艺术宣传上来。

参考文献:

[1]张超.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J].艺术百家,2015(6).

[2]智研咨询.2018-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D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

[3]卜彦芳.韩国电视产业的新发展New Development of Korean TV Industry[J].電视研究,2011(2):71-74.

[4]渡边,王列生.日本文化政策和项目的背景[J].艺术百家,2016(5).

[5]郑保卫.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整体实力,构建现代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3(1):7-9.

[6]王晓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求是,2015(23):11-13.

[7]张雅利.跨文化传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J].青年记者,2018(15):31-32.

作者简介:杜艺帆(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艺术学硕士,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新形态呼之欲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编读往来
中国的拥抱如何温暖全球化(观察家)
过度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