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侧桥小脑区血管外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020-09-19易元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皮脑膜瘤脑膜

易元月

患者男性,74岁,因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稍缓解,伴发作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侧肢体麻木,既往史无特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MRI提示右侧桥小脑臂区占位病变,MRS示病灶区NAA及Cr峰明显下降,Ch峰明显升高,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

AB

病理检查眼观:术中见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到天幕之间,边界清楚,灰红色,血供丰富;肿瘤组织为灰白、灰红色碎组织,切面灰白色,局灶见红褐色出血灶。镜检:中等大小且密集的、梭形及多角形的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围绕“鹿角样"扩张的小血管分支分布,深染的细胞核呈卵圆形,小血管腔面为正常的单层内皮细胞(图2A)。免疫表型:CD34(图2B)、vimentin、STAT6(图2C)、β-catenin和PR均(+),GFAP、Olig2和S-100蛋白均(-),Ki-67增殖指数约7%(图2D)。

ABCD

病理诊断:(右侧桥小脑占位)肿瘤性病变,综合免疫表型,支持血管外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hemangiopericytoma/solitary fibrous tumor, HPC/SFT),WHO Ⅰ级。

讨论HPC/SF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梭形间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软组织,好发于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1],颅内HPC/SFT少见,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位于脑组织内者常与脑膜关系密切,占脑膜肿瘤2.4%~7%[2];发生于桥小脑区域者罕见[3]。

病理诊断: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HPC/SF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可能与肿瘤直接压迫神经或者压迫血管影响血供有关;MRI检查示患者右侧桥小脑角区域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未见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单纯依靠MRI图像可初步判断为颅内肿瘤。镜检:肿瘤组织致密、富含细胞成分及较丰富的血管,血管腔大、呈分支状鹿角样,局部血管扩张明显;围绕小血管的肿瘤细胞团可挤压血管壁,使血管壁凹陷并凸入血管腔内;网状纤维染色可见丰富的网状纤维包绕单个肿瘤细胞及血管,肿瘤细胞胞体边界不清,细胞核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内无假包涵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CD99、β-catenin及CD34呈弥漫强阳性,PR呈灶阳性,GFAP、Olig2及S-100蛋白呈阴性,该结果支持HPC/SFT的诊断。在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HPC和SFT合并为HPC/SFT,并将其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Ⅰ~Ⅲ级。Ⅰ级者预后好,但复发病例也偶有发生;Ⅱ级核分裂象≥4个/10 HPF,可有细胞多形性及坏死;Ⅲ级有更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更大的转移潜能。本例核分裂象<4个/10 HPF,无坏死,Ki-67增殖指数约7%,并无其余病变累及,因此考虑为Ⅰ级。

鉴别诊断:病史资料可有参考价值,与脑膜瘤相比青年男性患者更倾向于HPC/SFT[4];也可借助影像学检查,脑膜瘤比HPC/SFT的T2WI信号更高且有脑膜尾征,而后者无;HPC/SFT可见较丰富的血管流空影,而此现象在脑膜瘤中十分少见;有学者认为,MRS分析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此外,根据镜检结果,脑膜瘤可见较经典的致密同心圆结构、核内假包涵体、纤维化间质,部分脑膜瘤还可见砂粒体形成,而HPC较经典的结构是“鹿角状”薄壁分支状血管。近期文献提示,HPC/SFT产生的分子机制是患者12号染色体长臂13区3亚带出现染色体内倒位,从而导致了NAB2与STAT6的基因融合[5]。因此,也可依据HPC/SFT的STATA-6常为阳性,而脑膜瘤常为阴性来鉴别两者。

有学者指出,p16的表达量与HPC/SFT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无瘤生存期呈负相关[6]。HPC/SFT预后比脑膜瘤差,其侵袭性更强,平均复发期为4年。因此,彻底切除肿瘤对治愈非常重要,术后辅以放疗也可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猜你喜欢

外皮脑膜瘤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蓝莓的光泽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美味的水果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尖椒牛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