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可调式负重支具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对Harris评分的影响

2020-09-16吴杨玲付瑞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支具患肢股骨

程 明,吴杨玲,付瑞莲,高 灿,刘 羽,代 浩,周 微,魏 丹

(1.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36;2.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21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群体多为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保守治疗的卧床时间较长,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多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其中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术后1~2月患者需卧床休息,早期不能自主进行负重锻炼,不负重、晚负重都会阻碍术后骨折的愈合以及关节的功能恢复,降低了治疗的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持续、适当的对骨折端进行应力刺激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提出了术后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锻炼[3]。目前我院已经研制出下肢可调负重支具,并投入临床实际应用。Harris评分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髋关节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分数高提示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反之则功能效果差。本文选用Haaris评分系统,对使用下肢可调支具组与未使用组进行对比,明确功能恢复情况,从而评估支具使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金牛区人民医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骨科学》(2012年第4版)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判断标准;②精神、意识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研究;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④初次骨折且均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术。排除标准:①合并患者严重的心、肺、肾等功能障碍;②不同意本次康复锻炼的方法;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④重要资料不全无法获取重要信息。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55~70岁[(63.5±2.5)岁],骨折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17例,高空跌落6例,其他4例。研究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5.2~68.4岁[(63.6±2.0)岁],骨折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15例,高空跌落8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抗炎、抗感染、消肿止痛等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应用常规康复锻炼,方法:手术后3 d指导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踝膝关节活动等功能锻炼,在手术结束后1个月指导患者拄双拐进行完全不负重的下地活动,然后在术后结束后2~3个月应用X射线片对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对符合条件的患肢指导其进行简单的下地负重锻炼,如站立,慢走等。

下肢可调负重支具包括调节负重装置、承重装置及压力检测装置。调节负重装置是由1空套杆、1螺杆及1限位结构组成,套杆端接近于承重装置的中下位置,螺杆端接近与负重装置两端之间,另一端滑动嵌套在套杆一端。弹性件在套杆中,拉应力状态下连接套杆、螺杆,负重装置安装在承重、负重装置两侧。承重装置包括2支杆,近地端弯曲,上端直立。负重装置包括1较接架及踩踏盒,较接架能载踩踏盒摆动,压力检测装置在踩踏盒中,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及报警器。

在手术完成后1周指导患者应用支具进行康复锻炼,具体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负重阈值进行调整,初始负重阈值为0,为完全不负重阶段,负重阈值的增加是按照患者体重的百分比进行的,由0到体重的40%之间进行逐渐递增,从部分负重阶段最后到完全负重阶段。方法:在手术完成后2周至1月,将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负重阈值从0逐渐增加到患者体重的10%,每天进行3次锻炼,每次间隔3 h后进行下一次锻炼,每次锻炼10 min。在手术完成后1~2月将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负重阈值从患者体重的10%增加到20%,每天进行4次锻炼,每次间隔3 h后进行下一次锻炼,每次锻炼15 min。在手术完成2个月以后,将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负重阈值从患者体重的20%逐渐的增加40%,间逐渐递增,每天进行5次锻炼,每次间隔2 h后进行下一次锻炼,每次锻炼20 min。

1.3 观察指标①在术后1、3月对比两组患肢负重情况、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患肢负重情况根据其负重大小与自身体重的比值进行,0负重:患肢完全不能下地进行负重活动;25%负重:患肢可在双拐辅助下下地进行部分负重活动;50%负重:患肢可在单拐辅助下地进行部分负重活动;75%负重:患肢可在手杖支辅助下下地进行部分负重活动;100%负重:患肢不需要辅助可完全下地进行负重活动。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依据赵忠胜等[4]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中的标准。②在术后1、3、6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采取打分制,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越好[5]。③分别在术后1、3、6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的疼痛程度,划一条约100 mm的长线,线上不做任何标记,告诉患者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剧痛,让患者在线上可以反应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划交叉线,根据位置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④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并发症,包括髋内翻畸形、褥疮、伤口感染以及关节僵硬的发生例数,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肢负重情况、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比较研究组术后1、3月的患肢负重情况、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术后1、3月患肢负重情况、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比较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研究组术后1、3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术后1、3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不良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术后不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术后不良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引起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外伤。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会出现骨质疏松、身体不协调等现象,加上各种内科病的因素,导致患者在受到一点外力后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因此该种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6]。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患肢长期处在制动状态,肌肉骨骼萎缩、髋关节僵直、内翻等不良症状的发生风险增加,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因此早期的康复锻炼方式影响着手术的结果[7]。

临床中多用的常规锻炼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果在没有保护情况下进行负重、行走的锻炼,对其骨折端应力的范围控制掌握度不够,很有可能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现象,最终影响到手术的结果,因此术后康复锻炼中控制骨折端的应力范围是康复锻炼的关键[8]。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临床提出康复的时机影响着骨折的愈合,因此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对患者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进行康复锻炼。机体力学环境的变化会对原始的骨痂、血肿机化组织对产生敏感反应,在受到纵向载荷压应力后,能够使成纤维、成骨以及成软骨细胞发展为骨方向[9]。患者在术后借助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能够早期下地进行负重锻炼,降低了因长期卧床引起不良并发症的发生[10]。

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范围是可以调整的,对骨折端的生理性微动是可调控的,能够在设定的范围内对患者的骨折端产生生理性的微动,从而对其产生循环往复的应力刺激,影响到机体骨代谢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等水平的变化,从而对患者骨框架的代谢、骨转换活动产生影响,最终激活其再生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11]。在康复锻炼的中后期,患者骨折端的修复组织刚度会逐渐增强,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能够逐渐对患肢的负重进行增加。下肢可调负重支具中装有压力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调节支具的负重载荷能够使负重的控制在安全数据内[12]。同时压力检测装置能够记录患者康复锻炼的数据,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组术后1、3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能够更好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能力。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1、3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能够降低痛疼的程度。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早期进行下地负重锻炼,能够刺激其肌肉产生主动收缩作用,从而对毛细血管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有效的改善血液的循环作用,加快局部水肿、瘀血的吸收及清除,最终减轻术后的疼痛[13]。同时痛疼降低对患者的心血管、消化系统等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1、3月的患肢负重情况、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后患者的关节可以收到主被动锻炼,使髋关节功能的活动范围增加,能够早期恢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但是研究组术后不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能够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患者骨折愈合提供基础保证[14]。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当中,实施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肢骨折的愈合情况,更有效的改善患肢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术后的痛疼程度,降低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支具患肢股骨
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康复支具设计与应力应变分析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