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形矫治与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6左丽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牙面矫治器菌斑

左丽娅,廖 娟

(1.成都青羊君悦亚非口腔门诊部,四川 成都 610079;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更多的错颌畸形患者希望通过口腔矫治来改变面容。传统固定矫治器可以高效、精准地用于错颌畸形的治疗,但其构成复杂且需长期固定于患者口腔内,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口腔卫生保健和易导致牙周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透明弹性塑料矫治器,自问世以来,因其美观、卫生、舒适及疗程可预测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1]。并且可以随时摘戴,更多的专业口腔医生认为隐形矫治器对于牙周健康的维护要优于传统固定矫正器。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需要患者每天配戴时间≥20 h,矫治器包裹牙面妨碍口腔自洁、矫治器边缘欠光滑、不当的摘戴方式均可能造成牙周损害[2]。本研究通过密切观察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不同年龄段的矫治患者中,对固位功能、牙周健康指数和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成都亚非口腔门诊部接受口腔矫治治疗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牙齿矫治前牙周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②不需要拔牙矫治;③患者依从性好,按时完成医嘱并及时就诊;④患者模型正畸治疗难度、结果、需要指数得分在29~50分[3]。排除标准:①有可引起牙周病的不良习惯者;②存在个别牙齿缺失者;③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者。其中未成年人(<18岁)29例,年龄[(12.1±5.3)岁];成年人(≥18岁)31例,年龄[(35.6±10.1)岁]。按接受矫治技术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固定矫治器组,B组为隐形矫治器组。两组按年龄阶段各分为两个亚组(A1、B1为<18岁未成年人组,A2、B2为≥18岁成年人组),两组相应亚组间年龄、依从性、矫治难度和缺失牙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矫治流程①A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方法进行治疗者,选用恰当型号和质量的直丝弓托槽,其由直丝托槽、矫治弓丝、颊面管等组成。患者牙齿随弓丝滑动三维向移动,适当控根移动,于5周左右复诊1次,治疗结束后佩戴活动或固定保持器。②B组接受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者流程如下:患者取全口硅橡胶模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拍9张口内及面部照片,网上提交,矫治器治疗方案生成,审阅,修改,批准,Aligner生产,矫治器的初戴和6~10周复诊。

1.3 观察指标①不适感评价:治疗1周内1、2、5、7天,分别采用VAS评分法,根据自身的不适感情况在长度为10 cm(一段刻度为0、一段刻度为10)的直线上做出相应标记,0表示无不适,10表示无法忍受。对所有矫治者的扭转牙、倾斜牙矫正和达成治疗目标所需时间做详细记录。②对牙周情况:治疗6个月后对牙龈指数(C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及菌斑指数(PLI)观察和记录。检测牙周情况采用Ramfjord方法,即16(右上第一磨牙)、21(左上第一中切牙)、24(左上第一前磨牙)、36(左下第一磨牙)、41(右下第一中切牙)、44(右下第一前磨牙)进行颊近中点、颊正中点、颊远中点以及舌侧点的检测[5]。CI采用Loe & Silness法,根据牙龈病变程度分4级。SPD以下颌4颗切牙作为检测牙,用钝头探针测6个位点的龈沟深度。SBI选择与SPD相同牙测点,观察牙龈色泽、形状并用钝头牙周探针轻探龈沟,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分6级。PLI采用Turesky改良法,选择16、21、24、36、41、44作为指数牙。先使用菌斑染色剂进行菌斑染色,然后据菌斑面积记分,记分标准:牙面无菌斑为0分;牙颈部龈缘处散在分布的点状菌斑为1分;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且宽度≤1 mm为2分;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1 mm但≤牙面的1/3为3分;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为4分;菌斑覆盖>牙面总面积的2/3为5分,共6级[6]。③两组矫治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周内不适感比较治疗1周内,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1周内不适感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6个月后牙周情况比较治疗6个月,A组患者CI、SBI、SPD和PLI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A1组SPD和PLI高于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与B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 B1、B2组CI、SBI、SPD和PLI分别低于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矫治前后牙周情况比较

2.3 两组矫治时长比较B组达到治疗预期效果所需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结束时长对比 (周)

3 讨论

错颌畸形发病原因和机制错综复杂。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因素中所占比率较高,有研究报道,约占我国错颌畸形所有病因的29.4%[7]。目前,牙疾病环境、口腔不良习惯及儿童替牙期局部障碍等因素。无托槽隐形矫治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新技术变革之一。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充分利了当前的3D扫描技术,通过对数字化模型设计,在计算机上从各个方位观察模型的效果,同时自动测量牙齿和牙弓等项目,同时,结合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处理技术、三维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对矫治设计及牙齿的移动等进行模拟,有效提高了模型的精准性[8]。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高效、利于减少夜间磨牙、不易发生牙根吸收、易于保持口腔卫生等优点。传统固定矫治有美观度差、不能自行摘戴、不易清洁卫生等缺点。而隐形矫治器口腔异物感小、易摘戴、便于清洁卫生等优点,故更受患者青睐[9]。

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不同年龄段治疗前、后SPD、CI、PLI、SBI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隐形矫治组PLI、SBI矫治前较矫治后明显减低。说明隐形矫治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维护[6]。同时,研究结果显示:A、B组间在短期适应期、固位功能、疼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Shalish[10]等研究相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靠与牙齿紧密贴合产生正畸力,受牙体形态、位置、与矫治器接触面积的不同,其移动效果有可能不同,因而矫治的精确性也受之影响。在本研究中,隐形矫治组较固定矫治组完成周期长,可能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不足之处:样本量偏小。患者依从性可控性存在偏差。

总之,无托槽隐形矫治为广大错颌畸形患者带来福音,尽管其佩戴周期较长,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隐形矫治会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牙面矫治器菌斑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提示板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要想牙齿好,牙线帮您忙
牙面湿润度对黏结剂边缘密闭性的影响
关于“治疗牙齿变色方法”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