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外部冲击因素下我国ICT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生存与创新

2020-09-16苏诺雅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供应链疫情

苏诺雅 博士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ICT(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在2019年《财富》杂志发布的美国500强榜单中,美国盈利能力最强的前10家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占5家,包括苹果公司、谷歌母公司、Facebook、英特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2019年苹果盈利595.31亿美元,盈利排名第一,其盈利额比第二名的摩根大通公司多200多亿美元,以ICT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变革正在改变全球经济。

2019年中美贸易出现严重摩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此,有学者提出一些通用对策。但ICT产业结构有其特殊性:其一,投资趋势不同于其他产业,无论在绝对量还是增长量方面,ICT技术产业前景可期。根据联合国贸易促进组织调查数据分析可得,虽然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锐减13%,但ICT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量却从2017年的39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亿美元,增幅131%。其二,与传统产业的供应方规模经济不同,ICT产业是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突出,即随着需求方规模的扩大,需求方和供应方的收益会随之增加。这种由信息产品自身特性所构成的现象,极大影响了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决策。由此,我们需要结合ICT的高技术和复杂产业链的特点,应用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价值链等理论,结合联合国贸易促进组织、世界银行和我国政府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ICT 产业的市场需求结构、供应结构、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以及全球供应链4.0发展趋势,制订ICT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

我国ICT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所指的ICT产业对应我国第二产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文将对我国ICT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予以分析和总结。

(一)ICT产业面临的需求结构挑战

ICT产业是全球化特征最明显的产业。中国处于多条亚洲价值链的末端,即从亚洲多国进口复杂部件,再组装为整机。我国ICT产业近期和中期直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中美贸易摩擦双重冲击,未来则面临多重要素的叠加影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的交叉作用影响,以及正在构建的全球供应链4.0影响等。

其一,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中美贸易出现冲突,核心是美国想借机打压中国高端制造,期望拖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此阻碍我国快速发展,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不容乐观。

其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首先,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新冠确诊人数累计超过1743万。受疫情直接影响,4月1日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5,欧元区PMI指数为44.5,均创近年新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比上年同期下降6.8%,但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经济总量比上年同比增长13.2%。ICT产业喜忧参半,随着疫情的发展,将产生更多间接影响。例如ICT行业面临疫情期间手机出口量下降,导致手机制造商面临困境,这种困境继而传递给手机制造业,再传递给半导体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等。

其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综合作用影响。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财富。在此期间,比较优势的经济理论得到广泛认可,资本、资源、技术实现优势互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流动。疫情期间不少国家出现医用等物资过分依赖中国产业链现象,这可能导致美国加速从当前的全球供应链中退出,部分国家跟随美国步伐,希望将产业回归或者就近部署,最终导致世界供应链格局重塑,或不利于我国ICT产业发展。

其四,全球供应链4.0发展趋势影响。供应链4.0是知识密集型全球价值链,采用“工业4.0”技术,对供应链的设计、计划、产品、消费和物流进行再组织。高收入国家开始构建供应链4.0,主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3D打印、先进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技术需要中高技能的产业工人,这对我国ICT产业的发展有利。

其五,ICT行业的特殊性。ICT全球化也出现一些特殊问题,“赢者通吃”现象十分严重,一个巨无霸ICT企业不仅独占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而是全球市场。例如苹果、谷歌等,从而也产生了许多间接问题,大量财富集中到少数国家和极少数人手中,出现收入差异加大、社会分化、政府税收不平衡、事权与收入不匹配等现象。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中,会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研究相应对策。

综合分析,短期内疫情引发的网上办公、远程会议等会增加ICT市场需求。但中期内疫情对实体行业的影响将导致企业减少ICT开支。ICT的复杂产业链没有出现“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链”。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使得高收入国家直接调整ICT产业布局,但会影响高收入国家对供应链4.0构建的考虑。虽然中国在传统贸易和简单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欧美产业链的贡献亦在增长,但欧美在复杂产业链中仍占主导地位。未来全球市场或许是“一个世界、多个区域市场”的格局,即一个亚太市场、一个欧洲市场、一个美加市场,各市场彼此不脱钩但相对独立,这种格局使中国ICT出口面临不确定因素。

(二)ICT产业面临的需求结构机遇

中国ICT产业的机遇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全球ICT技术需求增长趋势不变。联合国贸易促进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增长量来看,ICT技术产业前景可期。2017年ICT产业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为390亿美元,2018年增至900亿美元,增幅131%,在所有行业中增速最快。ICT行业的FDI输入排行榜中,中国在全球排名第二。在最吸引FDI的领域中,发达国家有75%企业认为ICT最有前途,发展中国家认为农业、食品与饮料最有前途,有40%的企业认为ICT行业最有前途。据IDC预计,2020年全年全球ICT市场增长5.5%。根据Gartner预测,尽管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和企业削减可自由支配的IT支出,全球IT支出预计增长3.7%。

第二,中国ICT技术崛起产生的溢出效应,形成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增长点。中亚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具有较强市场发展潜力。我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经验和教训,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ICT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重要的直接投资领域。中国信息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按照ICT基础、ICT应用、ICT产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为高和较高的有24个国家,中等和较低的有40个国家。中亚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而西欧各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间产业转移后,信息产业服务出口额开始下降,逐渐由主要出口国转变为主要进口国。

第三,中国新基建带来的机遇。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计划2020年联合完成25万基站建设,中国移动完成30万个5G基站。而新基建中与ICT行业相关的有数据中心、电桩等项目。此外,车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也属于建设热点。

对我国ICT典型领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以文将对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电子商务、云计算与软件四大典型领域的产业结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

(一)智能手机产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出口国,其行业特点是位于产业链中下游,外贸结构中两头在外,手机及相关零部件比重很大,受国外影响很大。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手机及零部件合计出口1756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7.06%,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进口手机。

国内手机消费方面,2019年三大运营商用户数共计16.06亿个。假定50%用户更换5G手机,再假定其中25%用户提前置换,每部按4500元计算;75%用户正常置换,每部按2200元计算,这将带动合计2.2万亿的社会零售额。

智能手机领域面临的格局是国内5G消费兴起,全球4G智能手机市场逐步饱和,向美国、欧洲各国、韩国等海外重点市场出口面临较大阻力,简单组装和代工产业开始外迁。智能手机的芯片、高端元器件等中高端精密零部件,以及应用软件App的研发和产业化是我国ICT产业发展和取胜的关键。

智能手机消费的个性化特点和示范效应都比较明显。个性设计和灵活制造会成为发展方向。智能手机的芯片、高端元器件等中高端的精密零部件,应用软件App研发和产业化将成为我国发展和取胜的关键。

(二)集成电路产业

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从2013年的2312.2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120.9亿美元,金额持续攀升。2019年进口数量再创新高,进口额为3055.5亿美元。金额略有下降可分为国产替代和国产自主供应的主动原因,以及受美国实体名单控制的被动原因。

根据中国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数据,2017年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集成电路139.8亿美元;其中从韩国进口的主要是存储器等集成电路,占比57.6%,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主要是Intel和AMD等公司的处理器等集成电路,占比20.9%,进口金额最大的前五个国家共占比95%。

因此,亚洲疫情的发展会直接影响芯片进口,进而影响ICT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打算将利用美国在第三国生产的产品列入贸易大棒范围。因此集成电路领域应关注排名前五国家的疫情发展及美元汇率波动,同时做好国内集成电路内部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对接。

(三)电子商务产业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万亿元,电子商务发展《2025年愿景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零售额为10.6万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连续七年全球网络零售市场份额最大。谷歌公司2020年初的分析报告显示,2014-2019年中国电商出口总额增长了近三倍。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产业的客户是全球性的,发展形势有待观察。全球经济下行必然导致需求疲软,但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四)云计算与软件产业

云计算与软件产业主要包括超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和云服务。近十年,我国计算机领域飞速发展,近年我国超级计算机共11次获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在2019年11月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最新TOP500名单中,中国上榜数量228台,美国117台,中国上榜量已连续4次超过美国。在国际数据集团2018年底发布的世界服务器前五名公司中,我国服务器市场位列世界第 2。

IDC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和金山云在全球云服务排名中分别位列第3、6、7和第10位。华为、百度、浪潮、京东等加大投入,实现市场平均水平 2-8 倍的迅猛增长。中国云服务跻身千亿级产业,预计市场增速在30%以上。商务部贸易服务司数据显示,我国初步形成以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为主,面向全球的软件出口市场。

可以看出,云计算与软件领域的国外份额稳步增长,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等对云计算提出更多需求,但疫情可能导致企业IT预算削减,影响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形成如表1所示的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除电子商务外,其他三个领域的短期需求都受一定影响,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所受中长期影响较大,需重点关注正在构建的全球供应链4.0对智能手机和集成电路的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制度安排对产业结构调节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关于什么是有为政府有争论,但政府在特殊时期发挥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市场明显不能达到国家预定目标时,需选择政府干预。同理,ICT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需要政府角色去引导和塑造。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建议政府管理层面通过制度安排、产业结构优化等,引导中国ICT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同时实现转型升级,并实现供给侧改革。

表1 ICT领域的多因素影响综合分析

(一)通过制度安排用好新基建,帮助ICT企业消弭外部需求影响

产业政策中的制度安排是政府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新基建重大市场需求机遇,既是企业更是政府的重要研究课题。一是对新基建要有全面的思想认识,新基建不仅可以通过示范效应、乘数效应拉动投资,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

二是新基建需要更好的组织模式。政府和市场、国企和民企几方在新基建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由政府组织国企和民企按照市场方式共同参与。在商业应用部署中可由市场主导,政府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参与。

三是新基建需要更好的ICT产业链衔接和企业对接。我国ICT产业存在国内对接不顺畅等结构性问题。我国处理器和控制器等高端芯片出口大幅上升,需要主动对接,以对冲进口需求。例如,我国排名前列的某企业旗舰机采用广东希荻微电子的电池管理芯片和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包络追踪芯片等,该策略缓解了国际禁运限制问题和国内产品出路。

四是新基建需要更好的配套制度。新基建是新经济、新产业,需要专项贷款、并购、企业发债、资本等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的主体分析方法,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提和出发点,不仅要重视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要承认和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

(二)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4.0”等,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结构发展

对于ICT行业,2000年全球价值链中传统贸易产业链、简单产业链和复杂产业链的中心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17年,前两种产业链中心改变为德国、中国、美国。在复杂产业链中,德国、美国依然占主导地位。

全球正在重塑和构建“供应链4.0”,形成新的全球价值链。它将供应链管理从线性模型变成一体化模型,信息同时向供应链多个要素流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不间断的信息流,可以使得商店不需要仓库,只需要货架。“供应链4.0”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尚不确定,既可以通过鼓励制造业转移、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制造商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减少协调和匹配费用,增强全球价值链。

普华永道调查的2,000多名受访者中,有1/3受访者表示他们已开始对其供应链进行数字化,72%受访者希望五年内完成“供应链4.0”建设。因此,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4.0”的塑造,并争取形成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的格局。积极开展创建投资(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既避免出口贸易额过大,又为当地带来就业、税收增长等实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未来全球“供应链4.0”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也是ICT的洼地。我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高于平均值。华为、中兴、OPPO等通过多年努力和大量费用投入获得海外市场,而中小型企业难以单独做到和实现。中小企业业务要想走入“一带一路”,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企业联合会做法,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或者联合企业集体“出海”,开拓海外市场。

(三)加强“智大云数物”等高品质科技创新引导,优化供给结构

“智大云数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是信息技术新热点和新增长点。我国具有较好发展基础,中国网速位居全球前列。网速评测机构Opensignal2020年3月底测试表明,在家庭PC网速方面,新加坡以203.68兆位/秒排名第一;中国内地以103.43兆位/秒排名第24位,高于美国、俄罗斯等国,中国数据中心位居世界第二。据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统计,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将达到840万座,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和中国等地。美国数据中心占全球比例45%,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占8%,位列全球第二。

清华大学《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约占就业人口76%的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受到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且在数据以及应用层拥有较大优势。中国控制着人工智能产业几乎一半的市场价值,在总体技术上中国处于第二梯队,部分技术上处于第一梯队。

物联网技术将产生更多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让海量数据达到更高质量水平,并可使数据“变现”,从而创造数字经济的基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个人健康码、在线教学、网络远程办公等,依靠的就是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关键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在高品质ICT技术的竞争中,我国2035年前将具有2.5-3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因此,无论技术和人才,都将拥有较好的积累。只要政府加强引导,我国必将在高品质ICT竞争中取得优势。

ICT企业内部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问题,本质上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问题,风险管理目的就是如何将面临的风险减至最低。我国ICT企业多数都是对全球产业链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外部因素变化大,更需要加强风险制度建设并从实践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按照安达信的企业风险分类,贸易摩擦和疫情带来的风险主要涉及有三:一是市场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建议除了借鉴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危机处置和应急经验外,还可参考本文提出的短期和中长期应对策略建议。

(一)短期应对策略

第一,抓好企业风险控制。2020年4月上旬,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全面控制,目前欧美等国疫情尚未明显好转,全球疫情不容乐观。在此形势下,企业运行管理需于宏观上高度重视,微观上具体落实,畅通沟通机制。ICT产业短期表现是需求疲软,库存的器件、芯片一般能够满足基本前三个月的需求。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同时帮助客户共渡难关,因为客户生存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前提。著名的三星电子在1997年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差点因为流动资金不足导致破产。

第二,积极调整近年目标。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布的调研数据,46%的企业计划调低2020年业绩指标,同时采取降低内部开支等措施。企业必须审视由市场风险所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考虑是否会出现由于企业达不到预期收益,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减弱,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甚至导致破产等情况。

第三,在供应链管理上,上游供应要适度冗余,包括多地区办公设施、产品产能计划,以及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器件、芯片等材料采购渠道等;内部库存要动态调控,密切关注整个生态的变化,既要关注因为消费受阻,库存消化周期变长、公司现金流压力增大,也要防止需求反弹出现库存不足,失去市场机遇等。

第四,要关注汇率变动。汇率震荡将导致ICT产业发展变得不可预期,企业可能由此蒙受部分损失。过去几个月中,美元对人民币波动率较大,1月底中旬美元出现最低点6.8552$,4月初最高升至7.1158$,幅度为3.72%。

(二)中长期应对策略

我们既要重视短期应对策略,更要重视长期应对策略。全球金融危机时,部分企业是在危机发生期间倒闭的,也有不少企业是危机后出问题的。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证指数从2008年的5700多点,跌到2009年11月的1800点左右,跌幅达57%,不少ICT企业消失,因此各企业更要注意风险带来的长尾效应。

中长期看,企业需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供给结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寻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途径等。例如,荷兰Groningen大学的增长与发展中心研究数据表明,假定美国全要素生产率为1,英国、日本约为0.7,我国约为0.433。所以,需要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研发,推动与新兴工业、新消费、健康产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架构水平,最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猜你喜欢

供应链疫情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战疫情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