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0-09-16王芋朴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流通业新旧动能

王芋朴 博士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 100091)

引言

在“新常态”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为提高流通业在新经济体制下对国民经济发展、联动社会各领域的作用,正积极打造新形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中,新旧动能的转换是实现该任务的重要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不断被政府提及,在201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件中,国家将发现经济新动力、增强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等名词用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当中,并在“十三五”时期,国家政府重点强调了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在实现国民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起草并发布了有关新旧动能转换的首份文件—《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新旧动能转换为流通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流通业的体制改革、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的路线。

新旧动能包括新动能和旧动能两层含义。新动能是在高新技术发展、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以及第二、三产业重组融合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数据作为新型经济的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持,形成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等多种要素创新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旧动能是指高消耗、低产能、技术水平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包括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以及借助传统经营方式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将传统动能进行深化改革,实现社会经济生产要素、产业领域、经济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构建涵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动能结构。新旧动能的转换是相对的、动态的。

我国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通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体系完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流通体系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城乡统筹是国家制定经济战略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原则。受城乡统筹战略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国家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扩大了选择消费产品的种类范围以及承受的价格区间,同时,城乡之间的市场互动效应不断增强,在原材料、产品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流通业市场规模大幅度的扩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体现流通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图1为2012-201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由图中数据可以得知,2012-2017年零售总额从21万亿元增长到36.7万亿元,2018年零售总额有所下降,但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从零售额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2012-2018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相比降低了近5.3%,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入了新常态经济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

(二)流通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流通能力不断提高

制约流通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能力,交通运输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的效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以及时效性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是国家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网络主要包括海、路、空三个方面,我国在公、铁、水、空、管等方面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17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省道31.3万公里,农村道路里程约395.9万公里,通公路乡镇占全国乡镇的99.99%;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高铁里程超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港口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超过2300个,内河航道总里程约12.71万公里,其中高级航道里程约1.2万公里;我国颁证民航运输机场数量高达218个,通用机场310个。根据图2数据可知,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货物、旅客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综上所述,我国流通网络覆盖率高,商品流通更加通畅。

(三)流通主体趋于多元化,民营经济突出

流通产业主体是指所有参与流通活动的买方、卖方以及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中的中间商主体,包括批发商、代理商、物流商、零售商等。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家经济体制不再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而是构建了一个经济主体多元化、物流渠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的新经济格局。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强烈,使得我国零售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法人企业增速较快。据商务部的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的数量高达1811万个,其中,法人企业单位占13.5%,个体工商户数量约1567万个,占零售企业整体的86.5%。

(四)流通模式不断创新,流通业态多元化发展

传统流通业的效率低、体制落后,严重限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消费结构的变革,推动了流通模式、流通技术的创新和转型,如出现了电子商务、产销一体化、产品直销、农商对接等多种现代化流通模式。同时,部分流通业采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经营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如信用交易、拍卖交易等。此外,流通业态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和消费观念得到有效改观,刺激了多种流通业态的产生。由表1可知,首先,我国城镇化持续增加;其次,流通业态形式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逐渐发生变化,由最初单一的百货商店形态,发展到当前超市、百货店、便利店、网络购物、电视电话购物等多元化流通业态。

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规模和速度得到空前增长。由图3中的数据可知,2010-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持续增长,由5091亿元增长到51556亿元;网络零售额的增长率由2010年的96.9%下降到2016年的26.2%,表明我国网络零售业进入了平稳增长成熟期,逐渐向高质量、高端服务的方向发展。

(五)流通产业链融合,产业升级加快

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流通主体之间开始了利益“搏斗”,形成了分工明确、专业化的体系。流通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采用产业结盟的方式,即产业链。流通企业与上游的供应商、生产商以及下游的零售商进行战略合作,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和经济收益。同时,实力雄厚的流通企业,通过商业资本操作(如买卖股权等)实现对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资本控制和管理,构建了产销一体化的供应链,构建了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经营模式。此外,流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流通产业的信息化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构建销售网、物流网等,大大推动了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

图1 2012-201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2 2012-2016年货物及旅客运输周转量

图3 2010-2016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状况

表1 我国流通业业态演变过程与特征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现代流通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可以看作是我国经济体制升级转型的一次革命,通过信息、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资源消耗、投资等生产要素,实现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对传统动能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由于传统动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第一、二、三产业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协同发展。

(一)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现代流通业面临的机遇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开展在给流通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如果抓住并利用好这些战略性机遇,则能够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实现飞跃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现代流通业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信息、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成为工业革命的重点,在该时期,流通业内会不断出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将会为新旧动能的转变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并带来强大的工作开展动力。

二是国际经济环境。国家正在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背景下,能够加强与经济带、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对我国的对外商贸、对外投资、吸引外资起到重要作用,为流通业的品牌培育、开拓市场以及刺激产品创新带来重要的机遇。

三是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流通业的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支持流通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等多种战略,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路线以及政策依据。

四是配套产业的完善。我国正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实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改革,因而新旧动能的转换逐渐从各个方位开始实施,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解决,完善社会各产业的配套设施,为推动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新动能的开展核心是使企业牢牢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实现质的转变,不断扩展成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兴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际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增强创新能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工具发展新产业、重组新业态以及丰富新模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动能的升级改造,在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生产要素分配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将旧动能转变为新动能。因而,流通业需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现代流通业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对对外贸易、信息共享、技术流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信息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生产要素。我国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性矛盾,实施了新旧能转换,由此可知,在新旧能转换的过程中,流通业的发展会面临严峻的考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通业的综合素质较低。受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多数流通企业仍采用较为落后的管理体制,依赖于传统的经营格局,导致流通链中的中间环节过多,无法形成畅通的流通渠道,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此外,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合理、信息技术与流通业的结合力度不足,在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力度上与国外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流通链中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科学性,制约了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因而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需要提高流通业的综合素质。

第二,流通尚未形成规模化竞争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流通企业数量的增长,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组织结构。首先,流通企业呈现出“小而散、大而全”的特点,企业的分工不明确,导致流通企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特色产品;其次,我国的流通企业多数是小型企业,往往采用独立扩张的方式,不重视产业集中度;最后,流通业各主体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区域垄断、技术封锁现象严重,使得流通业整体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我国流通业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流通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融资力度达不到较高的水准,且政府的政策资金配备不足,因而使其无法在科研创新中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流通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其次,流通企业的创新体制尚不完善,未能按照因地适宜的准则推广新技术、新业态,并且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比较单一;最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流通企业往往重视经济效益,而科研创新在短时间内无法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

第四,我国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受地理位置、政策扶持力度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乡镇的经济水平低,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能力获取足够的生产要素,而经济落后地区的能力欠缺,导致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同时,城乡二元形态的存在,使得城乡流通发展不平衡,城市能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乡镇反之,都会严重影响新旧动能的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现代流通业发展路径分析

新旧能转换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对于流通业而言,应该了解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度、扩展维度,构建平稳、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通过挖掘新动能与改造旧动能的结合,实现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生产要素,一方面,促使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逐渐取代传统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合理的资源分配结构。首先,实现动能功效的最大化,积极探索多种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全方位推动新动能的快速成形,构建覆盖多领域、多要素的全方位经济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其次,积极探索新型组织形态,打破传统流通业的组织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精简中间环节,实现产品产销的快速流通,同时,应该加强流通主体联系和互动,改善主体之间的关系,创造更高的价值;最后,在流通业内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制定流通业网络体系的标准化、智能化技术准则,加强自动结算、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应用,打造云制造、分布式制造、第三方制造模式下的现代化流通业,推动传统流通业向现代化流通业的转型。

(二)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经济效应

企业的规模化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能够获得雄厚的回报。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效应的过程中,其一,促进企业的资源重组。对于实力强大的企业而言,可以资本为核心,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自身的规模,延伸市场渠道。同时,通过资源整合、结构重组,打造集团化流通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一方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选择时间短、绿色的融资渠道,获得良好的企业资本;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结盟的方式扩大规模,形成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品研发组织。其二,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企业内部的体制改革。

(三)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

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长期的发展,需要实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特点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产销体系,即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打造集科研、教育、生产于一体的企业创新体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技术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能够直接应对市场变化,技术创新则是通过不断探索、升级,获得崭新的科研成果;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只有发挥内部资本(如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通过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机制的并存应用,实施新型的企业商业模式;三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企业产品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定位产品消费群体,并依据市场变化,适当的更改销售方式。同时,企业应积极主导市场需求变化,借助崭新的概念、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新型信息技术引导消费潮流,通过创造消费者价值实现自身价值。

(四)实施人才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是具体实施新旧能转换的重要因素,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基层人才的培养,加大基层员工培训的资金、政策投入,稳抓企业的基层员工体系建设,同时,要实现不同人才队伍建设的均衡,为新旧动能转换各领域的人才供给提供保障;其次,从上层建筑层面根本解决人才引进力度小、人才使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组建人才培训机构、设置奖惩条例、专项引进等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员工的才能,为企业的基层建设储备人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此外,新旧动能转换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重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镇的经济发展平衡,通过政策鼓励,扶持落后地区的流通业,降低城乡二元流通结构的影响。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战略机遇,其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能够顺利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完成经济体制的改革,流通业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并牢牢把握机遇,实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成形,迎接新经济的到来。

猜你喜欢

流通业新旧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