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差异性分析
——基于华东地区经验数据

2020-09-16徐吉霖博士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贡献度流通业商贸

徐吉霖 博士

(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引言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脉。始发于2019年底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黑天鹅事件给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其最大的影响是,为防控疫情而受到较大冲击的人员流动和消费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冲击,使得商贸流通业发展可能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溢出效应,导致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减弱并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在此背景下,客观评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及贡献度(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等),以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宏观经济政策指明方向显然成为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在客观分析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经验数据来客观评估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贡献度,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综述及述评

有关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且已经形成相对较为丰富的文献。于丞(2018)基于“互联网+”视角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基础上,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协同创新路径,提出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和策略。漆明春(2018)就商贸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经验数据,并考虑我国东中西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何婧华(2018)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运用泰尔指数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数,并借助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研究认为,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教育科技投入等因素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继而间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范乐乐(2019)的研究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功能协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缓解商贸流通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马玺渊(2019)则基于长江经济带的样本数据从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与人均产出等指标构建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指数,并对该效率指数在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得出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类似的,唐燕(2019)则从区域差异动态化视角构建了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商贸流通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对东中西不同区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马莉和丁世勋(2019)采用c-p模型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效率,并采用我国2012-2017年的经验数据,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基于托宾模型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且能够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进一步地,还有一些研究分析了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和紧密程度。陈燕丽(2019)基于流通产业细分行业的经验数据就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扩散效应,但是这种扩散效应和因果关系只存在于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过来,经济增长对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的影响仅仅只有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并不存在。类似的,陈建中和刘杰(2019)从理论上对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关联模型并采用京津冀为样本区域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促进两者相互发展的政策建议。张诚(2020)同样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总体上而言具有较好的促进效应,表现为上升的态势,但考虑到区域差异性之后却发现,商贸流通业对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相对更为强烈,而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

现有研究为本文进一步探索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差异性铺垫了基础,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现有研究更多地是聚焦于经济发展规模层面来探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产出规模GDP)的影响,而几乎没有文献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细分层面,譬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进行研究。据此,本文的边际贡献是,不仅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规模的贡献度,而且进一步考察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贡献),更为全面地考量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和差异性。

模型设定及样本数据来源

(一)实证模型设定

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设定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产出贡献度、产出拉动率)、就业贡献度、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度的模型测算如公式(1)-(4)所示:

产出贡献度=(某省域第t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某省域第t-1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某省域第t年GDP-某省域第t-1年GDP) (1)

产出拉动率=(某省域第t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某省域第t-1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某省域第t年GDP-某省域第t-1年GDP)*经济产出增长率 (2)

就业贡献度=(某省域第t年商贸流通业就业人员数-某省域第t-1年商贸流通业就业人员数)/(某省域第t年总的就业人员数-某省域第t-1年总的就业人员数) (3)

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度=某省域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4)

其中,经济产出增长率=(某省域第t年GDP-某省域第t-1年GDP)/某省域第t-1年GDP。

(二)样本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区域为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具体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和上海市,样本时间为2014-2019年,实证测算的样本数据来源说明如下: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物流仓储业,根据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加总得到。

产出数据(GDP):数据来自于各省市历年的统计年鉴。

商贸流通业历年就业人员数、各省市历年就业人员数均来自于中国就业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

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贡献度分析

根据式(1)和式(2)测算,得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的产业贡献度(衡量绝对贡献度)和产业拉动率(衡量相对贡献度)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贡献度的测算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规模的平均贡献度最大,为0.2243,其次是浙江省(为0.2049),然后是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安徽省和江西省。显然,从规模效应的绝对贡献率来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省域的促进作用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现实经济发展现状来分析,上海虽然经济发展规模明显处于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之后,但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商贸流通业对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作用表现更为突出,加上其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环境,优越的人力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成为助力商贸流通业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类似的,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商贸流通业大省,其优势也比较突出,2019年外贸出口占全国达到12.9%,远高于周边的江苏等其他省份,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使得浙江和上海在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遥遥领先,对经济发展规模的产业贡献度(绝对贡献率)均值均超过0.2。相比较而言,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整体经济发展规模排名华东地区第一,但商贸流通业对其的贡献度却排在上海和浙江之后。实证结果进一步还表明,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贡献率(产业贡献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发展环境相对薄弱的安徽省和江西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产业贡献度相对就比较低。

表1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贡献度测算结果

表2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规模贡献度(产业拉动率)测算结果

表3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就业贡献度测算结果

表2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贡献度(产业拉动率)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2019年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拉动率贡献度排名第一为安徽省(产业拉动率为0.08835),第二为江西省(产业拉动率为0.085),产业拉动率均超过0.08,处于第一梯队;然后是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山东省,结果与表1绝对贡献度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贡献率均为正数,这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贡献率同样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规模绝对值较大地区的贡献度反而并不是最强的,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贡献度却更为突出。这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地方可能更加依赖于商贸流通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而经济规模绝对值较大的区域,反而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依赖性更低(这也可能是依赖于工业等其他产业,像江苏省和山东省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贡献度分析

同理,根据公式(3)测算得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经济发展中的就业贡献度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商贸流通业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就业贡献度测算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2014-2019年其对各省市的贡献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贡献度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山东省。从贡献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结果来看,总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贡献度反而较小,而经济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就业贡献度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经济落后地区原本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较差,对吸纳就业的作用(贡献)较小,而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其对就业发展的边际贡献则会强于经济发达地区。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发展规模绝对值大的区域,商贸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度并非表现的最好,譬如对山东的贡献度不如上海,而对江苏的贡献度不如浙江。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度分析

根据公式(4)测算得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贡献度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结果同样显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均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效应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平均贡献度来看,2014-2019年六省一市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排序为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总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贡献度更强,而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更低。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对经济落后地区原本较低的第三产业占比提升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表现的更为突出,更有利于经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经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优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也在实证中得以佐证,上海和浙江的第三产业占比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但商贸流通业对上海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却排在最后两位。

表4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结果

研究结论

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政府充分挖掘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经验数据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贡献度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得到:首先,无论是从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绝对贡献度(产出贡献度)、相对贡献度(产出拉动率),还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就业贡献度和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度,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绝对贡献度大小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并非与经济发展规模的绝对值大小完全等同。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相对贡献度大小与经济发展规模反而呈现出相反的关系,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贡献度却表现的更为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贡献度反而较小,而经济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就业贡献度较高。相应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贡献度更强,而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更低。

猜你喜欢

贡献度流通业商贸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贡献度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探索——基于V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