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EOS X线影像系统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

2020-09-15佟志忠蒋雯程晓光张辉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侧位磁共振胫骨

佟志忠 蒋雯 程晓光 张辉

导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运动、环境和天气等[1-4];内源性因素包括患者的膝关节解剖形态、激素水平、性别和神经肌肉对肢体的控制能力等[5-10]。近期研究结果显示,下肢解剖因素,尤其是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过大,是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危险因素[6]。减小PTS有助于保护重建的ACL,尤其是在进行ACL翻修手术治疗时,减小PTS有助于降低ACL再损伤风险[11]。测量PTS的方法很多,分别利用膝关节X线、磁共振和下肢全长X线等不同影像。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所测得的PTS阈值范围不同,这可能影响手术方案的决策[6,11-13]。目前尚未见通过下肢全长X线侧位像测量ACL损伤患者PTS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采用EOS X线影像系统摄取站立位下肢全长侧位像,测量ACL损伤患者的PTS,对患侧与健侧PTS的差异以及PTS与性别的相关性进行评估,以期对ACL损伤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病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ACL损伤并接受ACL重建;术前接受负重位下肢全长侧位X线检查。(2)病例排除标准:既往有胫骨平台骨折或下肢骨折史;多发韧带损伤;骨骺未闭合;合并严重骨性关节炎。

2.一般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7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EOS X线影像采集系统摄双下肢全长侧位像的ACL损伤并接受ACL重建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27.6(14~47)岁。

二、方法

1.患者双下肢全长侧位像摄取:采用EOS X线影像系统(EOS Imaging,法国)摄双下肢全长侧位像。患者去除下肢衣物,检查侧单腿站立并完全负重。跟骨位于EOS基准点中心位置,足尖外旋30°,另一侧肢体屈膝抬起,脚踩在置于患者前方的塑料小凳上。如果患者不能稳定单腿站立,可双手扶持栏杆以防摔倒。首先使患者主动屈膝,验证髌骨朝向前方,对足尖位置进行微调,以确保患者单腿自然站立时髌骨可维持朝向正前方(图1)。调整照射区上、下部界限标尺和水平视准,确认被检查下肢位于冠状面和矢状面中心位置。确认患者信息后,确认基准图并点击OK键。如参考面不在基准点,通过移动鼠标在操作区域内移动参考面,使参考面位于基准点中心。选择侧位探测器进行扫描,首先进行预扫,再次确认照射野和中心线的准确性。根据患者身体胖瘦和强壮程度调整曝光条件,以提高图像质量。由于曝光时间较长,为了获得质量更好的图像,嘱患者在X线曝光时患侧肢体不能移动。

2.PTS测量:将获得图像上传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PACS系统中,将DICOM格式文件导出并保存为JPEG格式文件。由1名高年资骨科医生使用Adobe Photoshop CS5软件对已获得的患者下肢全长X线像进行测量。首先在胫骨结节下方1 cm处画圆,使之与胫骨前后方皮质相切;在胫骨远端距离踝关节间隙约3 cm处画圆,使之与胫骨远端前后方皮质相切;2个圆心的连线即为胫骨侧位机械轴。在胫骨平台水平画胫骨机械轴的垂线,标记胫骨平台前后缘最高点,其连线与胫骨机械轴垂线的夹角,即为PTS(图2)。

图1 采用EOS X线影像系统拍摄站立位下肢全长侧位像的患者体位

图2 胫骨平台后倾角(PTS)的测量方法。右膝(患侧)PTS为16.0°,左膝(健侧)PTS为13.0°

结 果

测得38例患者的PTS,患侧为15.47°±3.92°,健侧为14.10°±3.43°,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男性与女性患者P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一、PTS过大与ACL损伤相关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PTS增大与ACL损伤及ACL重建后失效均有相关性。ACL重建术后27.5个月移植物的松弛度与内侧和外侧PTS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内侧或外侧PTS增大可以增加ACL移植物失效的风险[11]。因此,对于ACL损伤的患者,术前测量PTS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异常增大的PTS,在进行ACL重建的同时,需要进行截骨矫正,从而降低ACL术后失效的风险。

二、利用下肢全长X线像测量PTS的优势

既往文献报告的PTS测量方法很多,多为采用磁共振或者短节段膝关节侧位X线像进行测量,鲜见使用下肢全长X线像侧位测量PTS。由于膝关节磁共振或者短节段X线像不包括踝关节,因此不能真正标记胫骨侧位的机械轴,导致测量值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团队曾利用磁共振测量ACL损伤患者PTS,测得内外侧PTS分别为4.6°±2.8°和4.2°±3.4°[11],与本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膝关节磁共振扫描不能包括胫骨中下段,使得基于磁共振的PTS测量忽略了由胫骨中下段解剖形态导致的PTS增加,最终导致基于磁共振的PTS测量值偏小。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下肢全长侧位X线像测得的PTS值更接近患者的真实解剖状态。

由于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既往临床研究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Jaecker等[12]通过磁共振进行测量,认为外侧PTS≥10°是导致ACL重建失效的危险因素;而Webb等[13]通过膝关节短节段X线进行测量,认为PTS≥12°是ACL重建失效的危险因素。不一致的临床研究结论导致不同文献报告的需要截骨矫正的PTS阈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临床研究需要统一的影像学测量标准。

三、使用EOS X线影像系统拍摄下肢全长像测量PTS的操作技巧

EOS X线影像系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的骨科影像采集设备,其成像质量优异,而且放射剂量极低。文献报告EOS X线影像系统的辐射剂量仅为标准放射检查辐射剂量的1/9~1/6,大大降低了因辐射引发相关疾患的风险[14]。另外,EOS工作站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提供大量骨骼相关病变的临床参数,对临床医生进行术前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

拍摄下肢全长侧位X线像,需要拍摄站立位下肢纯侧位像,要求受检患者股骨内外髁后缘完全重叠,对拍摄过程要求很高。在进行膝关节伸直位投照时,很难将患者膝关节摆成纯侧位,需要首先使患者主动屈膝,验证髌骨位置朝向前方,并需要对患者脚尖位置进行微调,以确保单腿自然站立时,髌骨保持朝向正前方。摆好患者体位后先进行尝试性曝光,根据图像结果对足内外旋角度进行微调,直至最终获得膝关节纯侧位像。本研究采用这种拍摄方法,获得了38例患者的令人满意的负重位下肢全长纯侧位X线像,每侧肢体平均曝光次数为2.4(1~5)次。这种拍摄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精确评估PTS。

总之,采用EOS X线影像系统摄取的站立位下肢全长侧位像可用于精确评估PTS。 ACL损伤患者患侧PTS明显大于健侧,且PTS大小与性别无关。

猜你喜欢

侧位磁共振胫骨
肛门侧位与后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的疗效比较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骨密度检查体位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侧位横移转纵移喂梁在架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