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叶多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2020-09-15谢闰虎朱文彬

中成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液料桑叶光度

张 华 孟 博 王 莉 潘 婷 谢闰虎 朱文彬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滁州239000)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树Morus albaL.的干燥叶,具有祛风除湿、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等功效[1⁃2],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黄酮、生物碱、氨基酸、甾醇[3]。其中,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4],在开发药品、保健品等方面前景广阔。

关于桑叶多糖的提取,文献报道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5⁃8]等。其中,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对溶剂的空化作用和次级效应,促进植物多糖浸出,但其热效应不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足够高的提取温度;微波提取法利用微波能量加热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内的活性成分更易释放[9⁃10],将上述2种方法相结合时,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生物活性好的优点。目前,已有将两者联合应用于植物天然成分提取的报道[11⁃12],但尚未涉及桑叶多糖。

因此,本实验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桑叶多糖,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并考察该成分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其深入开发及相关产品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试剂与药物 桑叶采自滁州学院,经滁州学院张伟钢副教授鉴定为正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葡萄糖(纯度>99.5%)、维生素C、无水乙醇、浓硫酸、苯酚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 SHZ⁃D (Ⅲ) 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宇翔仪器有限公司);TU18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微波超声波组合萃取仪(上海比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BSM⁃120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卓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桑叶多糖提取 称取一定量桑叶,烘干粉碎后过60 目筛,石油醚脱脂,80% 乙醇除去色素,干燥,密封置于干燥器中,取适量按一定液料比加入蒸馏水后混合均匀,超声⁃微波协同浸提,抽滤,75%乙醇醇沉,离心,复溶,再进行二次醇沉,干燥至恒定质量,即得桑叶多糖。称取1.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作为样品溶液,备用。

2.2 桑叶多糖得率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13⁃14],在49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其为纵坐标(A),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 进行回归,得方程为A=2.151 5X+0.001 17 (r=0.998 2),在0.010~0.055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取1 mL 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 mL、5%苯酚溶液1 mL、浓硫酸5 mL,水浴反应15 min,在49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代入上述回归方程测定溶液质量浓度,计算桑叶多糖得率,公式为得率=n×c×V/m×100%,其中n为稀释倍数;c为溶液质量浓度,单位g/mL;V为提取物定容体积,单位mL;m为样品质量,单位g。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 吸取0.1 mg/mLD⁃无水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5 mL,按“2.2” 项下方法平行测定6 次吸光度,测得其RSD 为1.8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2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桑叶多糖,按“2.1” 项下方法制备6 份样品溶液,按“2.2”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测得其RSD 为1.2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3 稳定性试验 按“2.1” 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室温下于0、2、4、8、10、12 h 按“2.2”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测得其RSD 为1.39%,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 内稳定性良好。

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吸取9 份“2.1” 项下样品溶液,按50%、100%、150%水平加入D⁃无水葡萄糖对照品溶液,平行3 份,按“2.2”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测得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82%、97.62%、96.57%,RSD 分别为1.63%、1.21%、1.89%。

2.4 DPPH 清除率测定 参考文献[15],称取1.0 g桑叶多糖,无水乙醇制成不同质量浓度溶液,各取1.0 mL,加0.1 mmol/L DPPH 乙醇溶液2.0 mL,室温下避光反应30 min,于517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i;以无水乙醇代替DPPH 乙醇溶液,测定吸光度Aj;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测定吸光度A0,计算桑叶多糖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公式为清除率= { [A0-(Ai-Aj)] /A0} ×100%。

3 结果

3.1 单因素试验

3.1.1 液料比 在超声功率100 W、微波功率250 W、提取时间10 min 的条件下,考察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此可知,液料比10 ∶1~25 ∶1 (mL/g) 时多糖得率逐渐升高,在25 ∶1 (mL/g) 时达到最大,之后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液料比升高时溶剂增多,传质速率变大,可促进多糖溶出,但溶剂过多容易造成超声波、微波的大部分能量作用于溶剂上,作用于物料上的减少[16]。因此,本实验选择20 ∶1、25 ∶1、30 ∶1(mL/g) 进行响应面优化。

图1 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

3.1.2 超声功率 在液料比20 ∶1、微波功率250 W、提取时间10 min 的条件下,考察超声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此可知,超声功率50~150 W 时多糖得率逐渐升高,在150 W 时达到最大,但之后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超声波振动会产生较强的空化和剪切效应,使多糖传质效率提高,但振动过大可破坏其糖苷键[17]。因此,本实验选择100、150、200 W 进行响应面优化。

图2 超声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

3.1.3 微波功率 在液料比20 ∶1、超声功率100 W、提取时间10 min 的条件下,考察微波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此可知,随着微波功率升高,多糖得率先增后减,在250 W 时达到最大,其原因可能为微波功率升高可使温度快速上升,多糖溶出速度变大,溶出量增多,但功率过大可阻碍介质渗入[18]。因此,本实验选择150、200、250 W 进行响应面优化。

图3 微波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microwave power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

3.1.4 协同时间 在液料比20 ∶1、超声功率100 W、微波功率250 W 的条件下,考察协同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此可知,多糖得率随着协同时间延长而升高,在15 min 时达到最大,但继续延长时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为多糖结构和性质在较长时间的超声⁃微波作用下可降解为单糖[19⁃20]。因此,本实验选择10、15、20 min进行响应面优化。

3.2 响应面法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A)、超声功率(B)、微波功率(C)、协同时间(D) 作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Y) 作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21]优化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结果见表2。

图4 协同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synergistic time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

表1 因素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表2 试验设计与结果Tab.2 Design and results for tests

通过Design⁃Expertv8.0.6 软件进行拟合,得到二次回归方程为Y=0.57+0.100A-0.28B-0.062C-0.4D-0.28AB+0.21AC+0.28AD-0.11BC+0.18BD-0.070CD-0.31A2-0.85B2-1.42C2-0.99D2,模型决定系数R2=0.992 2,调整系数=0.984 5,均接近于1,表明模型一致性良好;变异系数为3.06%,表明模型拟合程度理想,方差分析见表3。由此可知,模型P<0.000 1,表明它有显著意义;失拟项P>0.05,表明失拟程度不显著;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协同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微波功率,B、D、AB、AD、A2、B2、C2、D2有显著影响(P<0.05,P<0.01),表明该模型能用于预测。响应面分析见图5。

表3 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图5 各因素响应面图Fig.5 Response surface plots for various factors

通过Design⁃Expert8.0.6 软件进行拟合,得到最优工艺为液料比25.49 ∶1,超声功率139.3 W,微波功率250.19 W,协同时间13.82 min,桑叶多糖得率为5.264 6%,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将其修正为液料比25 ∶1,超声功率139 W,微波功率250 W,协同时间14 min。对上述优化工艺进行3批验证试验,测得桑叶多糖平均得率为5.19%,与预测值5.264 6%接近,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再将本实验所用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与热水浸提[5]、微波提取[6]、超声提取[7]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可知该方法提取时间更短,多糖得率更高。

表4 4 种提取方法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four extraction methods

3.3 抗氧化活性研究 图6 显示,多糖溶液质量浓度与DPPH 自由基清除率呈正比,IC50为0.513 2 mg/mL,表明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图6 多糖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Fig.6 Scavenging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s on DPPH free radical

4 讨论

桑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等组成[22],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桑叶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的优点,而且资源丰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糖组成、糖苷键类型、分子极性,鲜有涉及提取工艺。本实验进行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桑叶多糖,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多糖得率高,最优工艺为液料比25 ∶1,超声功率139 W,微波功率250 W,协同时间14 min,平均得率为5.19%。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合理可行,准确稳定,可为桑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现代研究表明,桑叶多糖能有效减少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褐质[23];本实验对该成分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它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IC50为0.513 2 mg/mL。由此可知,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桑叶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液料桑叶光度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黄果茄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新型多功能饮品复合调配分离瓶的研发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