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020-09-14张启涛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中学体育培养措施

张启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社会对人们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中学生而言,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时代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措施

引言

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性的理论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学校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的意识,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学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看法。这就给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社会上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就要求进入社会的人才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特别是教育课程标准下,也特别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统一方向,让“全民健身计划”得以顺利的实施。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堂安排的合理性和趣味性,还更应该关注课后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让学生产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影响高校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

2.1  教学项目设置僵化

要想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应该采取措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才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然而当前的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体育教学中符合学生锻炼需求的项目较少,很多体育项目的设置已经十分陈旧但是仍然在延续使用,导致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和课程设置的完整程度都需要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体育课中都设置了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这些运动都是比较大众化的运动,除此之外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个性化需求。课程的设置过于单调,也没有考虑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更不用说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

2.2  身心素质较差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统称为身心素质。这两者是可能会被相互影响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有坚强的意志力、心理健康、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志。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身体抵抗力较差、缺乏身体锻炼的情况是常态,许多学生因为学习而忽略锻炼或者对锻炼不感兴趣的占大多数比例,这也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2.3  理论教学严重不足

从形式上看,体育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但是要想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仅仅依靠体育项目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因此理论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项目的锻炼,对于理论的学习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理论教学也是体育课的教学环节之一,一个具有良好体育素质的学生不仅要精准掌握体育活动技能,还要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

3.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策略

3.1  重置教学评价机制

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往往以教师作为主要的考核对象,通过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跟踪课堂的教学质量,来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秩序,矫正高校体育教学进度和内容。这种忽视了教学主体的考核方法,在今后应当进行改进和调整。首先,应当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考察。对学生的学习锻炼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确保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符合实际。其次,还应当对学生的考评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制定出符合学生习惯和预期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喜欢体育课,并建立起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吸引中学生视线,改变课堂主体,打造多元化课堂

在很多中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會对体育存在误区,认为体育仅仅是中学众多课程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体育的存在感很弱,也很容易被中学生忽视甚至是无视。因此,要想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机械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必修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还是一种艺术,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中学生变成体育课堂的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打造多元化课堂,让中学体育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师讲解体育中关于排球的理论知识时,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下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视频。采用这样的方法能激发中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3.3  转换课堂主体教学方式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师活动时,更加要求教师要准备完善的教学方案,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对自身有益的事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终身体育的好处。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实施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例如,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一节体育课,让他们通过分组来安排自己一节体育课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通过自己安排体育课的准备过程中,学习体育的基础知识。

3.4  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学科教育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内容已不能够解决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要想提升培养的效率性,应当突破固有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课堂,创设情景,通过创新逐渐适应学生发展要求。

摒弃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强化训练法”加强训练效果。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争取学生的信任和合作,用激励和赏识的方式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活跃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大脑的可塑性。

4.结语

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中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体育能力,促进中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这也体现出了体育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坚持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对学生的实践和文化教育,同时增强学生体能,使中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霞.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6):65.

[2]陈永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28):86.

[3]林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0,(1):15-16.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意识中学体育培养措施
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